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428241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A. 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 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 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 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答案】C【解析】唐宋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是出于保障农业生产的考虑,法律严酷性只是表面现象,故A错误;材料与奖励作战无关,故B错误;上述规定保障农业生

2、产需要的畜力,体现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小农经济在天灾人祸面前的脆弱性,故D错误。2.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32.54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6.89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0957963.56A.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B. 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C.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D. 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答案】B【解析】【详解】表格反映的信息是人口越来越多,而人均土地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提高粮食产量,故B项正确。A项发生在鸦

3、片战争之后,C项与材料无关,铁犁牛耕在汉朝已经推广到全国,故ACD三项错误。3.明初建立了鱼鳞册和黄册的登记制度。鱼鳞册主要登记每块田地所有权的归属及其四至疆界,黄册登记每户人口的具体情况。该制度旨在A. 保障政府赋役征调B. 促进小农经济成长C. 巩固大土地所有制D.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明朝土地登记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土地所有权,以保障政府赋役征调,故A项正确;促进小农经济成长并非其主旨,故B项错误;明朝土地登记制度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与巩固大土地所有制无关,故C项错误;该制度保护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

4、明朝土地登记制度4.下表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它反映出这一时期江南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A. 手工工场普遍建立B. 百姓赋税负担日益沉重C. 纺织业中心的林立D. 手工业区域性分工明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有效获取能力。从图表中可以知道,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各地以纺织业为主;“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

5、”反映了当时存在着雇佣劳动关系,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经济区域经济发展5.南宋末年,松江“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籽,线弦竹弧置案间,振掉成剂,厥功甚艰”。元初,崖州黄道婆在松江府“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人既受教,竞相作为”,松江逐步成为全国性的手工棉纺织业中心。这说明A. 棉纺织技术决定商业水平B. 元朝商业贸易中心移至南方C. 手工业进步依托技术革新D. 元朝私营纺织业优势超官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元代随着棉纺织业技术的进步,松江逐渐成为全国性棉纺织业中心,说明棉纺织业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商业的发展,但是不是决定,故A项错误;题

6、干中只说到“松江逐步成为全国性的手工棉纺织业中心”,没有说元朝的商业贸易中心转移的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南宋末年,松江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籽,线弦竹弧置案间,振掉成剂,厥功甚艰。元初,崖州黄道婆在松江府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人既受教,竞相作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元朝由于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使得“松江逐步成为全国性的手工棉纺织业中心”,即推动了手工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也促进了手工业分工的进一步细致,推动了手工业的进步,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到“官营”和“私营”所占比例的变化,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特点古代的手工业棉纺织业6.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

7、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B. 统治者的偏好C. 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D. 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ABCD【解析】题目的材料中显示了唐朝的抑商政策,不授官职,低人一等,到宋朝后有所改变,允许小部分人应试作官,这一变化说明了商人地位的提高,但不是提高的原因,故A项错误;统治者是从维护统治出发的,不是个偏好,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一直实行重农抑商,宋朝没有改变,故C项错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重农抑商的观念,商人地位才略有提高,故D项正确。7.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出

8、现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 民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C.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萌芽【详解】从材料中“迥异于传统”、“向工业文明演进”可以判断出是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而出现的标志是产生了雇佣关系,故B正确。明代中后期民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是传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故排除A。CD是明清商业发展的特点,是传统经济发展的表现,故排除CD。【点睛】从材料中的关键系信息“迥异于传统”、“向工业文明

9、演进”“明清时期”“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经济模式的新的发展趋向,即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在中国出现;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就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8.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以后,他们又相继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等,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 经济的近代化逐步发展B. 近代工业体系已逐步建立C.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 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共识【答案】A【解

10、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洋务派在中国相继创办了一系列近代企业,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说明当时中国经济的近代化逐步发展,故选A项;虽然中国建立了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但还远远没有建立起近代工业体系,故排除B项;题意反映的是洋务企业的发展,没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故排除C项;根据题意无法推断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共识,故排除D项。【点睛】洋务派企业,是指19世纪60年代后期,清政府统治集团中一部分洋务派官僚为强化地主阶级统治,有限度地采用西方生产技术而创办的近代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近代企业的开始。9.下表是1913-1920年中国轻纺织业工厂数量变化表

11、时间织布机(台数)纱厂(家)缫丝厂(家)新建面粉厂(家)1913年20163217084家1920年431069433上表材料说明这一时期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快速发展B. 受帝国主义压制手工业发展缓慢C. 封建专制势力阻挠民族工业发展D. 军阀统治使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表格显示的时间是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一个黄金发展时期,表格中织布机、纱厂、缫丝厂都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说明此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快速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故B项错误;表格并没有说明封建专制势力阻挠民族工业发展,故C项错误;民

12、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是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故D项错误。10.据统计,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该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是A. 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B. 受到外国资本控制C. 资金少,技术力量极薄弱D. 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全国纱锭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可知体现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极不平衡,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提及重工业发展情况,且中国轻工业并不发达,A选项排除。受到外国资本控制的说法与材料无关,

13、B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工业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资金少,技术力量极薄弱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11.据统计,“九一八”事变时,外国人投资有42.8%集中于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的银行业投资有79.2%集中于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有80%,工业有67.1%。造成以上变化的原因是A. 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B. 国民政府忙于内战而忽视建设C. 内地民族工业力量薄弱D. 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两大事变以及外商投资区域分布的变化可知和日本的侵华有关,随着列强在中国东北华北的侵略不断加深,外商投资区域也逐渐转移至中国东南,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并非

14、这一时期的发展的情况,在鸦片战争后就开始了,排除。材料主要说的是外国资本,B选项排除。明显可以看出C项并不是说的外资企业集中于上海的原因,排除。12.下面是美籍华裔学者章长基估计的19281942年中国15种主要工业品增长速度的统计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期增长率19281936年8.4%19371942年6.7%A. 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B. 美加强对华经济侵略C. 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D. 民族解放战争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中可知,19371942年中国15种主要工业品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抗日战争的影响,故D项正确;官僚资本1927年后出现,抗战时期官僚资本并不是

15、工业品增长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故A项排除;1937年-1942年是全面抗战时期,与美国经济侵略和西方经济危机无关,故BC项排除。13.1945年登记在案的民族工业4382家工厂中,机器、五金、冶炼、电气就达1173家,化学工业中也有一半为重工业。而战前中国的重工业只占整个工业的14.68%,占主导地位的是轻工业。这说明抗战A. 为民族工业内部结构的优化提供机遇B. 缩小了东西部民族工业发展差距C. 促使近代中国民族工业逐渐走向复苏D. 改变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状态【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抗战期间中国的重工业与战前相比有了较大发展,根据所学可知,在抗战时期,由于对外交往断绝和军事需要,迫使后方大力发展基础工业,重工业的比例大大增加,因而抗战为民族工业内部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机遇,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轻重工业的比重,没有涉及东西部民族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