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第2课时)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19404688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第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第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第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第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第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第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第2课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中8个四会字和5个二会字,重点理解“锻铸”“虐杀”“摧毁”等10个词语。2、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3、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学会课文中8个四会字和5个二会字,重点理解“锻铸”“虐杀”“摧毁”等10个词语。教学难点: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教学过程:一、复习:1、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给你留下了怎么的印象?2、在作者陈忠实的眼里,这是一棵怎样的柳树?朗读第二小节,并出示句子。3读了这个句子,你会产生怎样的疑问?(神奇、望而生畏)二、研读课文,品悟“神奇”和“望而生畏”1、自学59小节,这株柳树“神奇”在哪儿?为什么令作者“望而生畏”?2、交流感悟:A、品读6、7小节。(1)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2)(出示)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说说你读书的感受。朗读句子。(3)青海高原究竟有多干旱?多寒冷呢?(学生补充课前搜集的资料)(4)出示图片

3、,朗读。(5)持续的干旱和严酷的寒冷让这株柳树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导读第7小节。学生交流感受。(6)师引读难怪作者说生读B、品读第5小节(1)让我们走进这株柳,欣赏他成就的一片绿茵,欣赏他的神奇。哪儿还能看出柳的神奇?不动笔墨不读书,请选择一处写在书上,一会分享感受。(2)交流感受。出示一段文字: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一奇: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生铁铁锭硬柔 男

4、生读二奇: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粗壮高大齐读三奇: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绿得苍郁,绿得深沉嫩绿,草绿,鲜绿,但这株柳树却绿得那么苍郁,那么深沉,从锻铸一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第五自然段连起来读。(4)学习写法:先整体总写了遮住柳树的样子,再描写了树的枝干和叶子,最后发出感叹。(5)指导朗读。(6)读命运给予”C、再读6、7小节:(1)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想象,再次感受这株柳撑立的艰辛和伫立的顽强。配音朗诵这段话“我边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测和想象:风从遥远”。我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想象里: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

5、树(引读)(2)、练习说话:假如这株柳会说话,当他会说D、品读第8小节,学习写作方法。文章在第8小节用了那么多的笔墨写家乡的灞河柳,这是为什么?感悟这是对比的写法。用反衬的写法突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顽强。所以作者说这是一株柳树,神奇到另外望而生畏的柳树,他伫立在神奇的(读课后的两段话)三、想象说话,升华情感1、面对青海高原一株柳,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拿出纸笔写,写出心中的感受。2、对青海高原一株柳,我思绪纷纷四、推荐读物。(茅盾白杨礼赞)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反思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文章语言简练、内涵丰富。在准备这节课时,刚开始真有点无从下手,总感觉文本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有着独特的内涵,都可以作为

6、一个重点去细细琢磨,都可以敲击出别样的理解。但一想到语文教学必须学会抓大问题、大线索,要从大处着眼,删繁就简,我还是忍痛割爱,将我自认为能够有嚼头儿的词句删去了。课文的切入点非常容易就能够找到,经过深入地研读文本,我把切入点放在了“神奇”两字上面,在第一课时学习这株柳树生活环境恶劣之后,再由学生细细品味文本,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柳树的“神奇”之处,发展语言,陶冶情操,受到感染,并从中有所启发。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将朗读、思考、交流融为一点,紧紧抓住“神奇”二字引领学生步步深入文本,在聚焦“撑立”、“伫立”领悟文本的情感思想,提高语文素养。在课件的利用方面,我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

7、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为了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思维,为了使学生自主地分析、琢磨词句并获得感受,我将课件的内容制作得非常简练,大多数都是一些重点词句,选择用音乐来感染学生情感。为了加强孩子们语言文字的品读训练,为了让孩子独立发现文字背后的含义,我紧紧抓住孩子们的情感,让他们入境悟情,体察文字的灵魂。第一次回归“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这个句子时情感上是空白的,他们所看到的仅仅是文字表面所传达的信息;在了解了柳树生长环境的恶劣之后,我又一次引导学生读这个句子,这个时候学生基本能初步感悟这棵柳树身上具有的精神;学习了

8、这株柳树不平凡的生长过程后,再读这个句子,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相当丰富,对这棵柳树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已能意会言传;等到将家乡灞河的柳树和这株柳树一比较,学生第四次回读这句话的时候,这株青海高原上的柳树,已经从文字的柳树转化成了一棵有生命有温度的树了。一次次读,一次次悟,在朗读中达到情感上一步一步的提升。读,反复地读,就能有所悟!让学生反复读就必须让他们一次比一次读得带劲,这就要巧妙地、不厌其烦地激发。从读中,学生必然会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与体察过程。课堂教学不可能十全十美,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深入地与文本对话的同时,如果能兼顾一下作者的体验,让孩子们不仅能走进这株柳树的内心,更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产生共鸣,相信这节课会更厚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