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 第1课时 年、月、日教案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19403833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 第1课时 年、月、日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 第1课时 年、月、日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 第1课时 年、月、日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 第1课时 年、月、日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 第1课时 年、月、日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 第1课时 年、月、日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年、月、日第1课时 年、月、日(1)课时目标导航教材第6466页内容。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2.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重点:探索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难点: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一、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的时刻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某秒。在老师刚才的话中,你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时间单位?指名回答。(时、分、秒)解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年、月、日)。二、自主探究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2、,互相说一说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组长做好记录,进行整理。(2)小组组长在班上交流。2.认识年、月、日。(1)观察、思考、统计。教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课前收集的不同年份的年历,完成以下填空。(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年有( )个月。把各月份的天数填入下表。有31天的月份是( ),有30天的月份是( ),2月有( )天。(2)小组内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3)小组内讨论。提问:通过观察、统计,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进行讨论,每个组员分工做好讨论笔记。小组选出代表在班内进行汇报、交流。(各月的天数并不完全一样,1个月最多有31天,最少有28天,有31天的月份比

3、有30天的月份多等。)(4)追问:你们每个人手中的年历卡片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这几个月份呢?(是)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数都是30天。(是)(5)认识大月、小月。讲述:通过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察,我们已经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这7个月都是31天,4、6、9、11这4个月都是30天,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的天数是31天的这几个月叫大月,把每月的天数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小月。(教师随之板书:大月、小月)年份不同了,哪个月的天数有变化呢?(2月)从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数比大月、小月的天数要少,所以二月是个特殊的月份。3.记住大月、小月。教

4、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和1个特殊月。那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小月呢?教材上介绍了一种左拳记忆法,那怎么数呢?(1)投影出示左拳图。(2)讲清相应部位所代表的每个月的天数。(3)根据投影的拳头全体一起记忆。(4)指着自己左拳再次记忆。(5)再介绍一首儿歌,加强记忆。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教师:记住大、小月的方法有很多,你们也可以编出类似的儿歌,只要帮助你们记住大、小月就可以了。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67页“练习十六”第1题。说一说你知道的重大的节日有哪些?(1)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组长进行记录。(2)每

5、组组长进行汇报。2.完成教材第68页“练习十六”第2、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年、月、日有了多少了解?和大家说一说。总结: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1、3、5、7、8、10、12);4个小月(4、6、9、11);特殊月份:2月(28天或29天)。年、月、日(1)大月:1、3、5、7、8、10、12小月:4、6、9、11二月:28天或29天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几乎每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不够系统,知识上比较模糊,但是都为学习年、月、日打下了基础。学生观察年历进行思考、统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年历中发现各月的天数,从而探索出大月、小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收集丰富的材料,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去发现知识;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产生思维的碰撞,去深化理解知识。接着,让学生创作记忆大、小月的方法,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像诗人一样创作出了歌诀,像数学家一样发现了用拳头记忆的方法,他们经历了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时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体会到思考的快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发展,为生活服务的,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