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96018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表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500万1230万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 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 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 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 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苏联制定的煤钢

2、等产量的目标基本上得以实现,但是以肉、蔬菜和瓜类为代表的民生指标却远远未达到,这说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已经积重难返,重、农比例依然严重失调,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经济政策的连续性,B选项排除。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发展重点是在工业方面,C选项排除。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2.截止1953年11月,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3%已加入农业生产互助组,农业社由两年前的300多个发展为1.4万多个,增加46倍。但在一些地方却出现农民大批宰杀牲畜包括耕畜的现象。据此可知,当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A. 背离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B. 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C. 提高了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D.

3、 存在着一些急躁冒进倾向【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一些农民则将大批牲畜宰杀,此现象的出现说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出现了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农民以此消极抵抗,D符合题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有利于农业发展,是与人民的利益相符合的,只是工作中存在一些急躁冒进的思想损害了农民利益,A不正确;B说法与史实不符,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不正确;C不能反映材料主旨。3.改革20年后的小岗村可以形容为“江山依旧,旧貌犹存”。沈浩(小岗村前任书记)认为小岗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大陆其他明星村的原因,正是当年的分田到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改革未给小岗村带来任何变化B. 小岗村的落后在于比其他明星村改革得要晚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利于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D. 沈浩反对分田到户,要求恢复农业集体化的模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小岗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大陆其他明星村的原因,正是当年的分田到户”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利于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选项C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小岗村带来了变化,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小岗村是最早进行改革的,排除选项B;沈浩不反对分田到户,但是认为分田到户最终阻碍了小岗村现在的发展,排除选项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小岗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大陆其他明星村的原因,正是当年的分田到户”的解

5、读,从中解读出家庭生产不利于农业现代化。4.有评论说,中国用决绝的手段希望融入世界体系WTO。但是,这种选择不可避免使一些行业和企业陷入裁员甚至破产的困境,最惨重的是有100多万职工的汽车制造业,一半人面临下岗,钢铁和石化行业的比例分别为30%和20%,即使是发展前途光明的电信行业,也至少有10%到20%的职工失业。实际上,中国加入该组织A. 不利于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B.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 造成中国的就业面更加狭窄D. 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起点【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加入世贸组织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机遇和挑战并存,故A项错误;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国民经

6、济比例,故B项错误;加入世贸组织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就业面扩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部分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下面临困境也获得了新机遇,故D项正确。5.布尔拉茨基在评价赫鲁晓夫时指出:“他谴责了斯大林,但是没有触及专横的政权机构;他批驳个人迷信,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生育他的体制。”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A. 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B. 有效防止了权力的专横C. 彻底消除个人迷信根源D. 尚未打破原有体制框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他谴责了斯大林”,但是并没有评价赫鲁晓夫以政治改革为重点,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但是没有触及专横的政权机构”,与“有效防止了权力的专横”无关,故B项排除;赫鲁晓

7、夫批评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是赫鲁晓夫自己也个人崇拜,故C项排除;“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生育他的体制”说明了赫鲁晓夫改革尚未打破了原有体制框架,故D项正确。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名师点晴】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一直持续到战后,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高,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这制约了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2、内容:(1)农业方面: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8、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等。(2)工业方面: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通过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3、结果与影响:(1)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1964年随着赫鲁晓夫的下台,改革失败。4、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苏共提出的“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2)改革缺乏全面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3)赫鲁晓夫本人个人作风急躁,

9、反复无常,造成混乱。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分之一世纪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在这些年以5.6%和7.3%的前所未有的增长率增长,与19世纪晚期相比促成这一时期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 福利国家制度确立和扩展B. 重视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C. 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力推动D.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实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归因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分之一世纪”,即20世纪50年代前后,此时期正值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展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福利国家制度”与经济大幅度发展没

10、有关联性,排除;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前后是奉行凯恩斯主义的时期,而不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故选C。考点:现代世界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概况及影响7.下表是战后部分国际经济组织统计表。这些国际组织的成立说明成立时间名称194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世界银行1947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60国际开发协会196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A. 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力增强B. 经济区域化趋向日益明显C. 各国间贸易壁垒被逐步打破D. 世界经济的有序发展趋向【答案】D【解析】战后国际经济组织的成立,使得世界经济朝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有序发展,故D项正确。发展中国

11、家经济影响力表格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国际经济组织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化,故B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是国际金融组织,与各国间贸易壁垒逐步打破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8.2016年6月24日,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支持“脱欧”的票数以微弱优势战胜“留欧”票数,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后,最终与欧盟“分手”。对于这段历史解读正确的是A. 英国是欧共体的创始国B. 欧盟的发展道路面临挑战C. 英国加入欧盟对自身经济发展没有好处D. 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中断【答案】B【解析】【详解】英国“脱欧”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重大挫折,说明欧盟发展面临挑战,选项B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

12、排除;英国加入欧盟43年后“脱欧”,说明加入欧盟对英国有好处,因此选项C排除;欧洲一体化并未因英国“脱欧”而中断进程,排除选项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到英国脱欧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重大挫折,从这一角度解答即可。9.有学者说:“不受节制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看似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但却可能给全球化带来更大更长期的危害。”这是因为“区域自由贸易”A. 以抵制全球化为主要目的B. 存在着贸易保护主义倾向C. 加剧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D. 不利于区域内的均衡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旨,长期来看,不受节制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可见“区域自由贸易”存在贸易保护主义倾向,选项B正

13、确;区域自由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材料中批评的是不受节制的区域贸易协定,排除选项A;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区域自由贸易有利于区域内的均衡发展,选项D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区域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10.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向右转”。为此,里根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B. 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C. 降低个人和企业税率D. 增加福利支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里根上台后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选项C正确;自由放任政策在罗斯福新政时期就已经结束,排除选项A;选项B、D都属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4、,与里根执政时期经济政策不符,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里根时期经济政策的掌握,这一时期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1.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这主要反映当时中国A. 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B.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C.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D. 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1988年”“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

15、许的、悠闲地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A项正确;农民只是获得土地使用权,B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是在21世纪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D项错误。故选A项。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的影响12.二战后,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通过各种计划,促进经济的起飞。如鸠山内阁经济自卫五年计划,岸信介内阁的新长期经济计划,池田内阁的国民经济倍增计划。这反映了日本政府A. 开始实行计划经济B. 限制私有企业发展C.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D.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鸠山内阁经济自卫五年计划,岸信介内阁的新长期经济计划,池田内阁的国民经济倍增计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经济计划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引导干预,故C项符合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