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专题突破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绝招19含解析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389102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专题突破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绝招19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专题突破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绝招19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专题突破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绝招19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专题突破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绝招19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备考主打题(2016湖北省黄冈市高三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吴芳吉:国人之范邹柱石吴芳吉(18961932),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著名诗人。1896年出生在重庆杨柳街,8岁随父迁居江津“白屋吴宅”,世称“白屋诗人”。13岁时在作文课上写出名噪全川的读外交失败史书,被誉为“神童”。他被称为“诗词改革的先驱”,是举国皆知、享誉一时的爱国诗人。其代表作婉容词,被中国诗界誉为“几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的传世之作。婉容词描写了一位贤淑的乡下女子被出国留学丈夫抛弃而殉情的爱情悲剧。此诗一发表就引起文学界的震惊,全国读者争相传诵,并被选入中小学教材。当时的读书人只要一提到吴芳吉就能随口吟诵出:“

2、天愁地暗,美洲在那边?”今天来看,孔雀东南飞毕竟是永恒的经典,婉容词再怎么好,都没有可比性;但是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他的人品、文品也曾受到周恩来、郭沫若等人的高度赞誉。1910年,吴芳吉凭才华考入北京清华园留美预科班。1912年,因抗议美籍教师无理辱责因病缺考的中国同学,吴宓和吴芳吉等十人被选为罢课代表。吴芳吉年纪最小,仿骆宾王讨武曌檄,撰写讨校长檄,署名求公道。后拒绝认错被校方开除,时年16岁。被清华开除后,吴芳吉流浪北京,后辗转去上海书局做校对,次年在同学资助下徒步回川,沿途乞讨,历时半年回到老家。这个直堕底层的经历,让吴芳吉了解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军阀的暴行、战乱的苦痛、百姓的困顿、女性

3、的压抑无不给其心灵带来震撼,成为笔底狂澜。吴芳吉的诗文成了反映民生疾苦的号角和武器:“三天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这以后,吴芳吉一边读书,一边创作,一边从教。吴芳吉从教的足迹遍布全国,他凭自己的学识声望和至交好友吴宓等的介绍,做过中学教员,做过大学教授。先后受聘于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1929年,他与重庆籍教授一起致力创办了重庆大学,任文科系主任。1931年,应当时的江津县县长邀请,他辞去待遇较好的重大文学系主任兼教授之职,返回江津中学任校长。吴芳吉到校后,在学校的砖柱上,亲笔书写“学海津梁”四个篆字做校训,高薪聘请外地优秀教师到江津中学任教,特聘重庆大学的外籍教

4、授来校讲学。江津中学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很快跃升为中华一流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际,时任江津中学校长的吴芳吉深夜读报,见此消息,立即亲自敲响校钟,集合全校师生上街游行抗议。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抗日,吴芳吉闻讯,慷慨高歌,欲单身一人赴前线杀敌,被师生从江边劝回。按捺不住的激情,使他创作了颂扬十九路军的抗日诗歌巴人歌,“三千子弟令如山,征衣未浣血斑斑”,传诵一时的诗作,成了唤起民众抗战的动员令。本年5月4日,他应邀到重庆作宣传抗日的演讲,当众朗诵巴人歌,上千听众鸦雀无声,热血沸腾,泪流满面。5月5日返回江津,当晚向全校师生传达重庆各界同仇敌忾、心系抗战的情形

5、,并再次朗诵巴人歌,朗诵未完而诗人兼校长的他已体力不支、脸色惨白地倒下了。5月9日,吴芳吉辞世,时年36岁,送葬者700余人。吴芳吉自小家庭贫困,营养不良,文弱之人而具铮铮铁骨。思其在重庆朝天门码头只身赴国难之时,其慷慨苍凉,大有当年燕国荆卿刺秦之悲壮豪勇。虽享寿仅36载,胜活百年多矣。吴芳吉其为川人之范,国人之范。(选自重庆日报,有删改)相关链接吴芳吉少年生活的地方环境不好,盗娼赌博者多,父亲吴传姜就用石灰将墙门刷白并写“白屋吴宅”字牌,意为清白之家,吴芳吉就自取名“白屋吴生”。吴芳吉跨入诗界之时,正值“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他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论战“新旧文学观”。他对诗界全部

6、否定传统诗格的“突变论”、全盘欧化的“另植论”、死守陈规的“保守论”都进行了批判,倡导诗歌要有时代感和现实感,要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庞国翔用诗歌抵制日货的诗坛奇人吴芳吉)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吴芳吉虽被誉为“神童”,但他的婉容词与孔雀东南飞相比,无论是艺术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相去甚远,无法比拟。B年少轻狂的吴芳吉因抗议美籍教师辱责中国同学,便仿唐骆宾王讨武曌檄,撰写讨校长檄,书于横幅长条并署名张贴,最终被学校开除。C求学的坎坷、生活的艰辛,一方面使得吴芳吉四处飘零,深陷社会底层;另一方面,也使吴芳吉的诗歌更加接近民众,更具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D颂扬十九路军的

7、抗日诗歌巴人歌倾注了吴芳吉的满腔热情,激发了广大人民的抗日斗志,也成了吴芳吉的生命绝唱。E吴芳吉既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教育家。他在担任江津中学校长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进教育改革,彻底摒弃旧的观念,提出了“学海津梁”的四字校训。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相去甚远”不合文意。B项,“年少轻狂”错,“书于横幅长条并署名张贴”于文无据。E项,无中生有,“大刀阔斧地推进教育改革,彻底摒弃旧的观念”于文无据。2“文章合为时而著”,吴芳吉的诗歌始终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_答案:代表作婉容词取材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青年男女之间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20世

8、纪初,吴芳吉的诗歌根系百姓,深入底层,成了反映民生疾苦的号角和武器;诗歌巴人歌颂扬了十九路军的抗日气概,成为唤起民众抗战的动员令;在诗歌创作观念上,吴芳吉主张要有时代感和现实感,要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干指出筛选的信息为“吴芳吉的诗歌始终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答题信息区间在第2、4、7自然段和相关链接。注意抓住第2自然段“婉容词描写了一位贤淑的乡下女子被出国留学丈夫抛弃而殉情的爱情悲剧”,第4自然段“这个直堕底层的经历,让吴芳吉了解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吴芳吉的诗文成了反映民生疾苦的号角和武器”,第7自然段“创作了颂扬十九路军的抗日诗歌巴人歌”“成了唤起

9、民众抗战的动员令”,相关链接“倡导诗歌要有时代感和现实感,要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等关键语句,从中概括要点即可。3传记在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时,多次引用诗句,请简要分析其好处。_答案:突出了传主的诗人身份;是对人物不同历史时期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的形象概括;多次引用传主的诗句,使得传记在表达方式上富有变化,更能激发读者阅读思考。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传记中的引用常有以下作用:传主方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文本方面,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典雅性,增添文学底蕴,激发读者阅读思考。结构方面,照应标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对比衬托,总结上文,深化主

10、旨。可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从以上几个方面思考分析。4文中说,“吴芳吉其为川人之范,国人之范”。吴芳吉身上有哪些方面可为人楷模?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并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_答案:第一问:是中国诗词改革的先驱,在诗歌创作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人公道正派,敢于同无理辱责中国学生的行为抗争;心系民生疾苦,用自己的诗歌反映军阀的暴行、战乱的苦痛、百姓的困顿;富有爱国热情,面对日军的侵略行径,不仅创作颂扬抗战的诗作巴人歌,还鼓舞师生,走上街头,游行抗议;重视教育,为中国的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二问:(示例)在1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吴芳吉的足迹遍布全国,在众多大、中学校任教。先后受聘于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并与重庆籍教授一起创办重庆大学。后回江津中学任校长,他不仅励精图治,立“学海津梁”为校训,使学校跃升为中华一流中学,而且以身作则,关心时事,鼓舞师生,游行抗议。他在教书育人方面可谓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第一问,要结合全文及相关链接的内容,从胸怀、学问修养、性格、才能、功绩等方面整体把握,然后概括提炼答案。第二问,可从第一问的答案中选取一点,结合文本,从“范”字切入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