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复习资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19380664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复习资料(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名词解释1、区域结构:区域并非是杂乱无章的众多事物和现象的聚集,而是由一种网络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区域的本质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并不是先无就有的,而是逐渐形成并不断演进而来的。这种结构的过程也就是某一区域的形成过程。当然对不同区域而言,这种结构的完善程度是千差万别的,如何把握该区域的结构特征是构建区域经济的关键所在。2、区位论:研究如何为各个厂商寻找最佳的生产区位,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的理论。3、区域经济: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课后答案1、传

2、统的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观点有哪几种?请分别论述。传统的区域经济学就是古典的区位论。核心问题: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区位理论。杜能:最早注意到运输费用的影响,指出距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的布局有重大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把假设的孤立国划分成6个同心农业圈。 韦伯:继承了杜能的思想,增加了劳动力费用因素与集聚因素,认为原有根据运输费用所选择的区位将发生变化。他第一次把工业区位理论系统化,综合分析运费、劳动力费用和集聚效应。 克里斯泰勒、廖什:生产成本最低点不一定意味着利润最大,并不是厂商最优区位的选择点;而市场对生产活动起越来越大的作用,提出了以市场为中心的、以取得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的区位理论。2、

3、区域经济问题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有什么关系?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老工业区结构性的衰退现象,30年代: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承认经济运行存在大量的问题,必须运用市场机制以外的力量进行调节和干预,才能恢复经济的均衡发展。虽然凯恩斯的理论并不是针对某一区域经济问题的,然而他所提出的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的思想对当时各国采取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影响很大。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位论有哪些特点?(1)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 (2)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构造接近区域实际的、具有应用性的区域模型; (

4、3)区位决策客体除工业、农业、市场外,又加进了包括运输、商业、服务业、银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 (4)区位决策不仅考虑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考虑人们居住、出行等行为的效用最大化目标。4.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1)新区域经济观就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2)新区域经济观强调了区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而形成的一种结构。(3)新区域经济观强调了如何组织区域内经济活动的问题。(4)新区域经济观研究区域经济的自组织问题和如何组织区域经济联系。(5)新区域经济观强调该学科的政策性特征。扩展习题及名词解释1、涓滴效应:指

5、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与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这被称作是“涓滴效应”。2、区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分工的空间形式,决定 区域生产专业化、区际联系的性质和规模,各个区域内部的部门比例和一国国民经济整体结构的动态变化。3、区位:厂商经营生产活动的位置。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名词解释1.经济区位: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2、经济区域: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3、区域经济: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

6、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4、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是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课后答案1.经济区位的含义是什么?在经济空间系统中,区位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在一定的经济系统中,由于社会经济活动的相互依存性、资源空间布局的非均匀性和分工与交易的地域性等特征,各空间位置具有不同的市场约束、成本约束、资源约束、技术约束,从而具有不同的经济利益。在这一意义上,经济区位更多地强调由地理坐标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在区域经济学中,为了具体说明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问题,经

7、济区位往往被描述为距离某一个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如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离自然资源供给源的距离、各空间位置上的市场供求状况等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差异。2、经济区域和区域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1)区别: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具有如下特点:人的经济活动的产物; 不能无限划分; 不是固定不变的;开放的,界限是模糊的。区域经济是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2)联

8、系:区域经济建立在经济区域的基础上,有了经济区域的存在才有区域经济可言。而一个经济区域的区域经济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反映了经济区域的发展情况。3、研究区域经济的意义是什么?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如下:(1)二次世界大战后, 众多发展中国家除了经济上落后、政治上不稳定以外,区域发展上的不平衡,呈现典型的区域发展的“二元性”。(2)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发展经济学想从经济上解决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不对称,平衡二元经济的利益冲突,但在调节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上却没突破。(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研究中讨论得最热烈的话题之一。(4)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经济

9、发展差异: 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 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经济体制的转换速度和程度也不同; 存在两个相反有互补的梯度差,即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远远高于中西部,而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又要比东部地区丰富得多。因此,必须妥善地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区域发展问题,这将直接影响我国迈入世界性经济增长的进程和国家的实力。4、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内容?(1)研究区域结构变动的理论地域分工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将不同国家的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比较,认为在某种产品上所花成本绝对的低,就称之为具有“绝对优势”,只有这种产品才应该被生产,并出口换回自己在生产上不具备绝对优势的产

10、品。2)比较优势理论渊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他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通过分析两个国家在单一生产要素上的差异,从理论上证明了比较优势的存在和贸易的互利性,奠定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3)要素禀赋论 解释了导致产品比较成本区域差异的关键原因在于要素比例的不同。4)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按赫俄理论,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应越来越少,而南北国家之间的贸易将扩大。然而事实恰恰不然,这现象暴露了赫俄理论的局限性,从而也推动了比较优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人力资本论、技术要素论、产品周期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2)大国经济的区域化发展规律区域经

11、济非均衡增长理论1)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区域差异是均衡机制失灵的表现,而这种失灵主要产生于市场的不完善,妨碍要素流动的制度性瓶颈。2)无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A、二元经济结构理论1957年,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提出了“地理上的二元经济”概念和“二元空间结构”理论,认为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别性,主要是区际人均收入工资水平和利润率都是大致相同的,而且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地理上的二元经济。B、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以产品生命周期为基础,以梯度来表示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区域可被分为低梯度区域和高梯

12、度区域。高梯度区域的产业主要由处于创新阶段的兴旺部门所组成。C、增长极理论罗德温()首次提出增长极的空间含义。布代维尔重新系统分析了经济空间的概念,认为经济空间不仅包含了与一定地理范围相联系的经济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且包含了经济现象的区位关系,强调了增长极的空间特征。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赫希曼,指出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两种影响:“极化效应”( )和“涓滴效应”( )。卡尔多()1970年提出“相对有效工资”概念,即货币工资与生产率增长率的比例。3)有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1965年,威廉逊发现,经济增长中区域间不平衡程度的变化呈倒U形,亦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间经济发展趋同。1991年又

13、指出,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并非一贯如此。(3)经济增长理论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劳动、资本、人力资本、土地、技术等。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扩展名词解释扩展习题经济发展: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2、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增加。1、根据埃德加M胡佛的理论,经济区位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取决于以下因素:(1)地区性投入:区位上不易转移的投入的供应情况,如原料供应品或服务等。(2)地区性需求:对

14、不易转移的产出的需求状况。(3)输入的投入:从外部供给源输入的可转移投入的供应。(4)外部需求:从向外部市场销售可转移产出中得到净收入。2、简述经济区域的特征。经济区域是一个非平衡、非线性的开放系统。(1)非平衡性:子系统及其单元的功能、作用不是均匀的。(2)非线性:各子系统的增长不成比例、系统的整体功能不可加 性和与之相关的放大作用。(3)开放性:从外部环境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又向外界耗散物质、能量,并传递信息;且各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封闭的。3、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1)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在一个长时期内持续稳定的增长。(2)居民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

15、善,人们有相当程度的安全感。(3)生产要素数量不断增加,足以满足生产投入的客观需要。(4)经济结构发生重大的转变,形成持续的高级化变化过程。(5)社会结构不断完善,收入分配不断趋向公平与合理。(6)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发展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7)文化发展、观念习俗与经济发展相协调。(8)经济运行及其调控的机制趋于完善和健全。4、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的异处是什么?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区域是一个具有整体利益的综合体,其竞争是在区际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的,因而受到竞争法则的支配。绝对优势理论:把区域仅仅视为商品生产的区位,忽略了其作为一个综合主体具有整体利益的作用。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名词解释1、国际区域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跨国的并且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2、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 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3、欧洲联盟:欧洲联盟( ),简称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 ( ,又称欧洲共同市场) 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