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诵读》课时5PPT课件

上传人:思无****9 文档编号:119378353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诵读》课时5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诵读》课时5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诵读》课时5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诵读》课时5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诵读》课时5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诵读》课时5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诵读》课时5PPT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诵读 第5课时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 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的体裁特点。 3.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目标 浣溪沙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 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当时苏轼因“乌台案 ”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蕲水,县名, 即今湖北浠水县,距黄州不远。 清平乐春归何处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词作。这是一首感叹时 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词,作者以凄婉的笔法,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 痛和惋惜,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 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 ,世称苏仙 。

2、宋代重要的文学家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工 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 传东坡乐府等,他与中国 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 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七位散文家并成为“唐宋八大家 ”。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 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 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评 价:“黄庭坚论书、鉴画、评诗均以韵字 为先,他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 新。” 1.齐读课文。 2.听课文录音,感受诗歌的不同。 3.再读课文。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描写 雨中的南方

3、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 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浣溪沙 【宋】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蕲(q)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清泉寺:寺名,在蕲水县城外。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 潇潇: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 “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山脚下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浸 泡在溪水之中。松间的沙

4、石小路经 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 暮,松林间的布谷鸟在潇潇细雨中 啼叫。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上阕写了哪些景色?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 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 ,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 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上阕写的景物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情怀? 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 新的风景画,令人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 执着人生的情怀。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

5、不可能长久。 谁说人老之后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 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 呢!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 逝。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下阕诗人是怎么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 ,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 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 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 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 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春天过去就是夏天,同学们是否怀念春天呢?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宋朝的诗人黄庭坚所写的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

6、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清平乐 【宋】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行路,指春天来去的 踪迹。 唤取:唤来。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 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 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 一起。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上片开首两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以疑问句对春 的归去提出质疑,春天回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连个踪影也 没有?一个“归”字,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 了。“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两

7、句,转而询 问有谁知道春天的去处,要让他把“春天”给叫喊回来。 这是一种设想,是有意用曲笔来渲染惜春的程度,从而使 词情跌宕起伏,变化多端。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呼唤,询问。取,语助词。 黄鹂(l):黄鹂 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啭,鸟鸣。 解:懂得,理解。 因风:顺着风势。 蔷薇(qing wi):花木名。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 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 白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 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 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下片开头两

8、句,把思路引到物象上,“春无踪迹谁知,除 非问取黄鹂”,既然无人能知道春天的去处,看来只好去 问黄鹂了,因为黄鹂是在春去夏来时出现,它应该知道春 天的消息。这种想象也极为奇特,极富情趣。后两句“百 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这是对现实的描述。上面 想象春天踪迹,也许黄鹂可以知道,然而嘤嘤鸟语,谁人 能解?它不过也是自然中的一小生物而已,仅看一阵风起 ,它便随风飞过蔷薇花那边去了。于是春之踪迹,终于无 法找寻,而心头的寂寞也就更加重了。 浣溪沙 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 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 骥伏枥、志千里的宣

9、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 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 强。 清平乐 清平乐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 情。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体现了词 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 1. 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 首词哪两句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2. 清平乐春归何处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感情? 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 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全 词构思新颖委婉,思路回环反复;笔情跳脱,风格清 奇;语言轻巧,淡雅饶味;有峰回路转之妙,有超轶 绝尘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