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讲义:高考第2大题考点2分析文章内容含解析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374023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讲义:高考第2大题考点2分析文章内容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讲义:高考第2大题考点2分析文章内容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讲义:高考第2大题考点2分析文章内容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讲义:高考第2大题考点2分析文章内容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二分析文章内容(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完成后面的问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B邓文洁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赖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考生答案误区诊断学生甲BB项对应原文信息是“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该选项命题人运用

2、“变”的手段,变成了“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来设置干扰项。其实,从邓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欷歔”及下文“汝则已矣”可推知“邓文洁公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与原文一致。(短板一:不了解命题人通过“变”的手段学生乙CC项对应原文信息是“入闱,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该选项命题人对原文这一关键细节“添”加了“昏聩”“慧眼”等评价词来迷惑考生。其实,评价老教谕昏聩、主考官慧眼是符合原文内容的。(短板二:不了解命题人通过“添”的手段本题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D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第三段。文中说“贞父黄先生善谑弄”“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

3、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原文中黄贞父不是断案时遇到难题,而是故意为难张汝霖,但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才称赞他为奇才。仔细比对,识破6大陷阱1比对时间:命题者常把事情发生的时间故意颠倒、搞错。考生作答时,要了解以时间、地点叙写的文言材料的顺序特点,要善于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注意敏感的时间顺序,识破“时间错误”的陷阱。2比对地点: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识破命题者所设“地点错误”的陷阱。3比对人物:辨析时应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等信息,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识破命题者所设“张冠李戴”的陷阱。4比对关键细节:

4、命题者常会对原文关键细节(关键词语)故意改变说法以迷惑考生。这种方式正成为设题的主要陷阱。因为变化极其细微,故要认真、细心比对,识破命题者所设“曲解文意”的陷阱。5比对添加内容:命题者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出错误选项来。辨析时应将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从而识破“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的陷阱。6比对因果关系:这类干扰项往往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硬说成是因果关系,或者颠倒了“因”和“果”两者之间的关系。辨析时要注意选项中“因此”“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在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与原文中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因果关系是否恰当,从而识破“强加因果”(或因果颠倒)

5、的陷阱。专 项 练一、判断下列选项的正误并作分析。1(2016全国乙卷6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原文信息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比对结论_【答案“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不正确,原文的相关表述为“使谕以指意”,意思为“朝廷派人前去向赵滋传达皇上的旨意”。2(2016全国甲卷6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

6、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原文信息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比对结论_【答案原文是“大饥”不是歉收;皇帝让锺化民带着钱粮去分发,而不是去“筹措”。3(2016全国丙卷6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原文信息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比对结论_【答案“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表述错误,

7、原文为“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不听”的是皇帝,而不是傅珪,属张冠李戴。4(2016天津卷12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原文信息“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比对结论_【答案“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不正确,根据原文“亦未知其孝”及“后十七年,台州既没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可知,作者在李台州去世后才听说李台州母子的事。5(2016浙江卷18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

8、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原文信息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繇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比对结论_【答案从原文来看,文章之所以议秦王焚书之事,是为了说明洞中所藏之书保存得比较完整,没有遗漏,并不是为了批评秦王嬴政。综合练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8分) 菜园院佛殿记曾巩庆历八年四月,抚州菜园僧可栖,得州之人高庆、王明、饶杰相与率

9、民钱为殿于其院成,以佛之像置其中,而来乞予文以为记。初,菜园有籍于尚书,有地于城南五里,而草木生之,牛羊践之,求屋室居人焉,无有也。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遂以医取资于人,而即其处立寝庐、讲堂、重门、斋庖之房、栖客之舍,而合其徒入而居之。独殿之役最大,自度其力不能为,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浸渐积累,期月而用以足,役以既。自可栖之来居至于此,盖十年矣。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专,不肯苟成,不求速效,故善以小致大,以难致易,而其所为,无一不如其志者,岂独其说足以动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若可栖之披攘经营,捃摭【注纤悉

10、,忘十年之久,以及其志之成,其所以自致者,岂不近是哉?噫!佛之法固方重于天下,而其学者又善殖之如此。至于世儒,习圣人之道,既自以为至矣,及其任天下之事,则未尝有勤行之意,坚持之操,少长相与语曰:“苟一时之利耳,安能必世百年,为教化之渐,而待迟久之功哉!”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由是观之,反不及佛之学者远矣。则彼之所以盛,不由此之所自守者衰欤?与之记,不独以著其能,亦愧吾道之不行也已。曾巩记。(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卷十七)【注捃摭(jnzh):采取,采集。6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菜园有籍于尚书籍:户籍B而即其处立寝庐 即:靠近C期月而用以足

11、期:整、满(年、月)D则未尝有勤行之意则:表转折,却A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文言实词的推断要靠积累,靠语境,靠语法搭配等来识别,在甄别过程中也要灵活采用代入原文、语境识别等方法。A项,将“户籍”代入原文,是说“菜园”在“尚书”那里有户籍,“菜园”不是人,也谈不到“户籍”问题,所以应该是“登记”。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佛殿的菜园原来是一片荒地,草木满地,牛羊践踏,也没有可以住人的房屋。B菜园院佛殿主要是僧众们向民间化缘募捐建成的,是菜园院耗资最多的建筑。C佛法之所以被天下人推崇,就在于他们善于注重细节,愿意接受一切赞助。D作者写这

12、篇记,不单表彰了佛家的才智,也反思了儒家之道不再通行的根源。C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文言文考查内容概括分析的题目,实际是变相考查对文意的基本把握,选项设计一般有因果倒置、张冠李戴、偷换概念、故意曲解几种形式。C项,“就在于他们善于注重细节,愿意接受一切赞助”错,佛法被天下人推崇的原因,除了自身经义,还有僧众们的努力推广,和“愿意接受一切赞助”关系不大。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4分)译文:_(2)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4分)译文:_【答案(1)于是让他的门徒拿着簿册到民间化缘,一有收入就登记在上面,再小的施舍也没有不接受的。(“乃”“乞”“得”各1分,“乞民间”状语后置句1分)(2)用这样的思想相互熏染,所以经过了一千多年,即使有贤者出现,也不能在这种环境中实现志向啊。(“以此”“作”各1分,“相薰以此”“得志于其间”状语后置句各1分)9作者认为佛法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_【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佛法的智慧一方面体现在可栖对待菜园的态度上,一方面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