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东省2019-2020年高三第一轮复习第四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19367979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山东省2019-2020年高三第一轮复习第四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山东省2019-2020年高三第一轮复习第四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山东省2019-2020年高三第一轮复习第四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山东省2019-2020年高三第一轮复习第四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山东省2019-2020年高三第一轮复习第四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山东省2019-2020年高三第一轮复习第四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山东省2019-2020年高三第一轮复习第四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语文试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四)语 文 试 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的流寓民歌李雄飞文字出现之时,远古民歌早就在不断产生又不断消失。流传至今的上古民歌及四方之音,是先民持续流寓的结果。各地人类最初发出的声音清浊粗细有别,各地民歌的差异从产生的时候就开始存在了。古代民众的大规模流寓往往是非持续性地骤然流动开来,其原因有天灾或部族迁徙等,但战争等人祸尤巨。不同时代、地域、民族之不同阶层、身份、职业、性别、年龄的不同人群以不同方式经历不同路途、遭际、命运之流寓,由此而引起的自然、社会与人文氛围之变化,使得流寓者创作出风格、种类

2、、形态、旨趣迥然有异的民歌。他们以歌完成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诉求,在现实世界与艺术氛围里寻找心理平衡。一些民间歌手随编随唱,形成个人演唱风格,使得许多民歌相互影响,也由之诞生了许多经典民歌及民歌类别。社会流寓改变着民歌土壤,造就了一部分民间的歌者与歌曲。但战乱频仍使得许多地方人死歌绝,成了民歌空白带或隔离带。民歌对于社会流寓的记录与反映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有被动与主动、外出与家居、群体与个人等。民歌具有动态性与传播性。古人将民歌谓之为“风”就道出了民歌的流动性,民歌总是以鲜活的面貌存在,歌唱的过程就是传承过程与传播过程。一般情况下,百姓在一定地域内相互流动,自然形成品种与文本大同小异的民歌文化区

3、。陆地、大河等隔不断歌来歌往,出现了毗邻民歌文化区,区域之间形成大致相似的民歌文化带,直至遇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区域而渐趋中断。民众短距离流动一般在同一文化带,他们把当地民歌带出去,把外地民歌带进来。起初,两地民歌的传播交流也许并不理想;旷日持久,相邻或间隔的民歌文化区的多种民歌长期融汇,往往重构而成一种新民歌。而民众长途流寓,一般会在不同民歌文化带里进行。流寓的间断性与复杂性使得一种民歌从此地传到彼地,沿途形成许多民歌文化过渡区。可惜,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中国古代民歌只有少数来自劳苦大众,十有八九依靠优伶继承与发展下来,为了谋生,优伶一般从乡村流寓到城镇。他们对传统民歌予以加工、改造与再创造,然后

4、在茶馆等场所表演,由此变成了俗曲。少数民歌从乡移于邑,经才人文士之手,同样成了俗曲,古代文人怀才不遇者众多,纵然为官,官场生态又会使多数文人遇黜遭贬。于是,此类文人们便纵情山水,退留市井,耽溺诗酒,流连歌伎。歌伎的俗曲被流寓的文人记载下来,竭力效仿,其仿作便也被当成了民歌。历代学人不辨真伪,以讹传讹,俗曲就成民歌了。【注】流寓:流落他乡居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歌比文字的历史要长得多,但也因为文字的出现才使得各地的民歌产生了差异。来源:Z*xx*k.ComB.我国古代民歌变成俗曲主要是通过优伶或才人文士对其进行加工、改编与创造而成。C.民众短距离流

5、动在同一文化带,长途流寓则在不同的文化带,前者民歌交流并不理想。D.流寓民歌创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有不同的风格,但都是流寓者精神诉求的寄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歌伎的俗曲被流寓文人记载并竭力效仿,后被当成了民歌,文章以此来证明历代学人不辨真伪,以讹传讹的论点。B.文章第二段先分析古代民众大规模流寓的原因,接着分析了不同的流寓导致了流寓民歌迥然有异,最后点出歌者的诉求。C.文中用古人把民歌叫作“风”的事实说明了民歌歌唱的过程是传承与传播的过程,论证了民歌具有动态性与传播性的特点。D.文章第一段先指出了流传至今的上古民歌及四方之音的来历是由于先民持续

6、流寓,然后指出了各地民歌的差异一直存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歌从此地传到彼地,沿途形成民歌文化过渡区,这与流寓的间断性与复杂性有关。B.民众的流寓会引起自然、社会与人文氛围的变化,对于民歌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益处。C.我国古代民众大规模流寓不是持续性的,而是骤然流动开来的,这是因为战乱频仍。D.一些文人如果没有怀才不遇或遇黜遭贬,有可能就不会退留市井,耽溺诗酒,流连歌伎。(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童话梁晓声1977 年母亲病危时,我坐在病床边,握着母亲的手,问母亲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母亲望着我,眼角淌下泪来。母亲

7、说:“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块儿死,那他就不会拖累你了”我心大恸,内疚极了,俯身对母亲耳语:“妈妈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哥哥,绝不会让他一个人待在精神病院里”当天午夜,母亲走了。办完母亲丧事的第二天,我住进一家宾馆,让四弟将哥哥从精神病院接回来。哥哥一见我,高兴得傻小孩似的笑了,他说:“二弟,我好想你。”算来,我竟 20 余年没见过哥哥了,而他却一眼就认出了我。我不禁拥抱住他,一时泪如泉涌,心里连说:“哥哥,对不起,对不起” 我帮哥哥洗了澡,陪他吃了饭,与他在宾馆住了一夜。哥哥以为他从此自由了,而我只能实话实说:“现在还不行,但我一定会尽快将你接到北京去。” 一返回北京,我就动用轻易不敢用的存款,在北

8、京郊区买了房子,简易装修,添置家具。半年后,我将哥哥接到了北京,并动员邻家的一个弟弟二小一块儿来了。二小也是返城知青,居无定所,也没工作。由他来照顾哥哥,我给他开一份工资,可谓一举两得。他对哥哥很有感情,我放心。那三年里,哥哥生活得挺幸福,二小也挺知足,他们居然都胖了。我每星期去看他们,一块儿做饭、吃饭、散步、下棋,有时还一块儿唱歌但好景不长,二小回哈尔滨探望他的兄妹,一天不慎从高处跌下,不幸身亡。这噩耗使我伤心了好多天,我只好向单位请了假,亲自照看哥哥。我对哥哥说:“哥,二小不能回来照顾你了,他成家了” 哥哥愣怔良久,竟说:“好事。他也该成家了,咱们应该祝贺他,你寄一份礼给他吧。” 我说:“

9、照办。但是,看来你又得住院了。” 哥哥说:“我明白。”那年,哥哥快 60 岁了。他的头脑、话语和行动越来越迟钝,但没有任何具有暴力倾向的表现,相反,倒是每每流露出自卑来。我说:“哥,你放心,等我退休了,咱俩一块儿生活。”哥哥说:“我听你的。”哥哥在北京先后住过几家精神病院,有私立的,也有公立的。现在住的这一所医院,据说是北京市各方面条件最好的。 前几天,我又去医院看他。天气晴好,我俩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我看着他喝酸奶,和他聊天。在我们眼前,几只野猫慵懒地横倒竖卧。我问:“哥,你当年为什么非上大学不可?” 哥哥说:“那是一个童话。” 我又问:“为什么是童话?”哥哥说:“妈妈认为只有那样,才能更好

10、地改变咱们家的穷日子。妈妈编那个童话,我努力实现那个童话。当年,我曾下过决心,不看着几个弟弟妹妹都成家立业,我自己是绝不会结婚的”“我认为,我是你们的班长,我要替家里也替你们去做最难的事。当年,对于咱们家,有孩子考上大学是最难的事可惜,我没完成班长的任务,我让爸爸妈妈和你们失望了对不起”他看着我苦笑。原来哥哥也有过和我一样的想法。自从生病 48 年来,他第一次说了这么长的话。我心一疼,黯然无语,呆望着他,像呆望着另一个自己。哥哥起身将酸奶盒扔入垃圾桶,又坐下后,看着一只猫反问:“你跟我说的那件事,也是童话吧?”“什么事?”我的心还在疼着。“就是,你保证过的,退休了要把我接出去,和我一起生活。”

11、想来,那保证已是六七年前的事,不料哥哥始终记着。听他的话,也显然一直在盼着。哥哥已老得很丑了。头发几乎掉光了,牙也不剩几颗了,背驼了,走路极慢,比许多六十八九岁的人显得老多了。而他当年,可是个一身书卷气、儒雅清秀的青年,从高中到大学,追求他的女生很多。我心又是一疼。 我早已能淡定地正视自己的年纪,但对哥哥的迅速老去,却是不怎么容易接受的,甚至有几分悸恐、恓惶,正如当年从心理上排斥父亲和母亲无可奈何地老去一样。“你忘了吗?”哥哥又问,目光迟滞地望着我。我赶紧说:“没忘,哥,你还要再耐心等上两三年。”“我有耐心。”他信赖地笑了,话说得极自信。随后,目光望向远处。其实,我晚年的打算从不曾改变更老的我

12、,与老态龙钟的哥哥相伴着走向人生的终点,在我看来,倒也别有一种圆满滋味在心头。(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童话”为题目,是本文的线索,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童话”代表哥哥的上学梦,也代表兄弟二人相伴到老的梦。B母亲临终嘱托时提到哥哥,是对哥哥的侧面介绍;母亲的临终嘱托和“我”允诺“绝不会让他一个人待在精神病院里”为下文设置了悬念。C.哥哥说的“你跟我说的那件事,也是童话吧”表明哥哥对长久的等待产生了些许失望,但他一直在等待,只不过是试探性地问“我”。D小说提到哥哥当年一身书卷气、儒雅清秀,和现在又老又丑的状态形成对比,表现了“我”

13、对哥哥的心疼,更坚定了“我”照顾他的信念。5小说写了浓浓的亲情,体现在什么地方?请结合作品举例分析。(6分)_6小说有大量的对话描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材料一:近日,ETCP智慧停车产业研究院联手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共同发布2017中国智慧停车行业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停车难”问题的症结,并不仅仅在于车位数量少。虽然我国停车位缺口率已经达到50%,但与此同时,车场的平均空置率也高达51.3%,存在严重的停车资源浪费现象,这正是导致停车难的另一大关键原因。报告提供的详细数据显示,各

14、类停车场高峰期以外的时间段的车位使用率过低,其中,商务写字楼、公共场馆、医院、交通枢纽、商业综合体的停车场日均使用率均低于50%。尤其是商业综合体类停车场,其日均使用率仅为37%,低于平均水平的43%。报告以十大核心城市(武汉、成都、苏州、上海、重庆、广州、长沙、北京、西安、深圳)作为数据研究的主要样本,结果显示,2017年8月份城市车位最高使用率仅有55%(深圳),最低至38%(武汉)。综合来看,国内各大城市车位利用率之低,令人咋舌。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报告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车位使用率提升到80%的情况下,重庆、上海两个城市单纯通过提升车位使用率,就能满足2019年的全部车位需

15、求。也就是说,只要车位使用率提高到一定水平,未来两年内,即便这两个城市不再新建车位,也能满足车主的需求。(摘编自都说停车难,车位竟50%闲置?大数据报告揭露真相2017年12月22日 搜狐新闻)材料二:“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停车难问题产生的实质是稀缺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即有限的车位资源和日益增长的汽车需求间的矛盾。因此,解决思路主要在于需求侧与供给侧两种模式。”重庆规划展览馆规划研究中心总经理常延聚说。常延聚告诉记者,从国际经验来看,需求端主要以经济手段和替代手段为主。前者通过收费等形式抑制停车需求,如英国伦敦为限制车辆进入中心城区,从2000年起提高市区停车费用,且进入者要缴纳额外的“拥堵补偿费”。“此外,1962年日本出台法律,规定车主在上车牌时必须提供车库证明,确保在距离住宅直线距离2公里内有存车场所。伪造车库证明、有车而没车位都属于违法行为。北京市曾在1998年推行类似的有位购车制度,但由于出现虚开车位证明的乱象,政府无法精准掌握市区的车位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