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1》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19366238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赛课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赛课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赛课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赛课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赛课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赛课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赛课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识字1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识字课文,采用“词串”的形式,介绍了秋天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全课12个词语,分成4组。第一组词语表现秋天天空的景色;第二组词语介绍大地上的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红叶、金菊与银霜;第三组词语表现孩子们游戏的场景;第四组词语写出传统的节日重阳节老人登高。全课读来琅琅上口,有韵有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图文对照中识字、诵读,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了解水乡秋天的人文、自然景观,受到美的熏陶,又能丰富语言积累,感受语言的优美。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 认真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理解词语意思。能正流利地朗读词串。【过程与方法目标】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识字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金秋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来源:Zxxk.Com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读词,写字。【教学难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写好生字。 课前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田字格本、铅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出示美丽秋天,引入新课。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拼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它读熟。同时拿出笔来,在难发的音下面画上“三角形”,再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师:互相听,互相评一评。 4、检查成

3、果。 (1)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说说易读错的音节,学生领读。 (3)圈出整体认读音节,指名说,齐读。 5、多种形式读课文,巩固字音。 (1)指名分行读韵文,师相机指导词串的读法。(每个词语中间要有停顿,每行词语用一口气读完。) (2)男女生赛读。 女生读一、二行,男生读三、四行。边读边回忆词串的读法。 (3)去掉拼音,有节奏地拍手齐读。 三、指导书写“蓝”、“银”、“戏”。 1、学生观察,指名说识记方法。2、出示笔顺表,学生自学生字的笔顺。 3、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并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位置、笔顺。 4、学生描红(提示:坐姿、握笔姿势。) 师生齐背儿歌:头正、身直、

4、肩平、脚安。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垫着,小指在下藏着,笔尖朝前斜着,笔杆朝后躺着。 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要求:每个字临写两次,没写好的字多临几次。 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蓝天 大雁 秋凉 红叶金菊 银霜 远足 游戏 登高 二、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词成串,走入“秋天”。 过渡:这些词你们都读准了,好样儿的。但还不够,你要是再走近一点儿去“秋天”看看,了解了那里的美,你一定会读得更有味道。 (1)认识 “蓝天” “大雁” 。出示“蓝天” “大雁”词语、图片,认读,理解“蓝天”。 (2)感受“秋凉”,认读“秋凉”。 师:地面上常常着一层薄薄的霜,看到这幅景象你会想到课文中的哪个词语呢?出

5、示“秋凉”2、学习第二行 ,第三行。(1)齐读 “红叶” “金菊”“银霜”。 出示词语“红叶” “金菊”,认读。 用一个词语概括印象中的“银霜”,指名说。出示“银霜”图片。(2)过渡:秋天真美啊!不仅只有美,还有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郊游呢! 说说“远足”“游戏”,出示图片。 3、学习第四行。(1)不光我们小朋友开心,而且在金色的秋天里,爷爷奶奶们也开心,他们要在重阳节这天,登高远望。解释“重阳节”(2)小结:是啊!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人们把秋天称之为金秋。出示词语“金秋” 4、朗读,感受秋天的“美” 师:你觉得美吗?那就请你带上你的心情,带上你的表情,端起书本再自由地读一读这篇韵文吧!(学生自由读,老师巡视指导。) 5、学生带着感情自由读全文。 师:朗读是对课文音韵美、形象美、蕴含美等多层面进行整体性全面欣赏、品味的过程。 三、 课堂总结:秋天那么美,希望大家有机会能亲自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 教学反思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