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理气剂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354603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45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理气剂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第十一章理气剂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第十一章理气剂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第十一章理气剂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第十一章理气剂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理气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理气剂(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十 一 章 理 气 剂 学习目的与要求: 1、熟悉理气剂的概说、分类及使用 注意。 2、掌握下列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 、半夏厚朴汤、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 (四磨汤、橘核丸)、暖肝煎、苏子降气 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 3、熟悉下列方剂:越鞠丸、金铃 子散、小半夏汤、橘皮竹茹汤。 4、了解下列方剂:丁香柿蒂汤。 一、定义 二、适应证及分类 三、使用注意 四、现代药理研究 一、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 作用,用于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方剂,统称 理气剂。属于“八法”中的“消法”等范畴 。 二、适应证及分类 适用于气滞证和气逆证。一般来说气滞 以肝气郁滞和脾胃气滞为主,当行气以为治

2、 ;气逆以肺气上逆和胃气上逆为主,须降气 以为治。气滞和气逆常相兼为病,但病有主 次,方有专功,根据主要功用本章方剂分为 行气和降气两类。 三、使用注意 首先要辨清虚实,勿犯虚虚实实之 戒。若气滞实证误用补气则气滞愈增; 若气虚证误用行气,则其气更虚。其二 ,虚中夹实者,宜行气、补气药共同组 方;气滞与气逆并见者,宜行气和降气 并用。其三,理气剂多属芳香辛燥之品 ,易伤津耗气,应适可而止,慎勿过剂 ,尤其对年老体弱、阴虚火旺者、孕妇 或素有崩漏吐衄者,更应慎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理气剂组方中 的主要药物多味辛而含挥发性有效成分 、黄酮类物质及生物碱,其主要作用有 :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使其

3、收缩增强, 从而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消化吸收 功能,有利于胃肠积气的排除;能够解 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提高痛阈;能使 支气管分泌增多而痰液稀释,具有化痰 祛痰的功能,并能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 ,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抗菌抑菌而 控制炎症反应。 第一节 行气 适应证、常用药及代表方: 1.脾胃气滞证:脘腹胀痛,嗳气吞酸,呕恶 食少,大便失常等 ,常选用疏理脾胃气滞 药如陈皮、厚朴、枳壳、木香、砂仁等为 主组方。 2.肝气郁滞证:胸胁胀痛,或疝气痛,或月 经不调,或痛经等,常选用疏肝理气药如 香附、乌药、川楝子、青皮、郁金等为主 组方。 代表方如:越鞠丸、枳实薤白桂枝汤、半夏 厚朴汤、金铃子散、厚

4、朴温中汤、天台乌 药散、暖肝煎等。 越 鞠 丸 丹溪心法 主治证候分析 七情所伤 饮食失节 寒温失宜 六 郁 证 气胸膈痞闷 血脘腹、胸胁刺痛、胀痛 火口苦吞酸 湿 痰 胸闷泛恶呕吐 食 纳少、嗳腐 功用:行气解郁(六郁之中,气郁为先) 方解: 香附行气解郁 川芎活血祛瘀 栀子清热泻火 苍术燥湿运脾 神曲消食导滞 痰郁多因气、火、 湿、食诸郁所致, 气行通畅,湿(食 )去火清,则痰郁 亦因之而解,故不 另用化痰药物,此 为治病求本之意。 运 用 1、辨证要点:胸膈痞闷,脘腹刺痛或胀痛,饮 食不消等。 2、现代运用: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 疡,慢性胃炎,胆囊炎、胆石症,急性黄疸性 肝炎,偏

5、头痛,乳房疾病,肋间神经痛,痛经 ,精神失调症等属六郁所致者。 3、使用注意: 本方所治诸郁均为实证,因虚 所致的郁证则不宜用。 4. 临床应视何郁为主,调整其君药并加味相应药物 v 若偏重于气郁,重用香附,酌加木香、枳壳、厚朴。 v 血郁, 川芎,酌加桃仁、赤芍、红花。 v 湿郁, 苍术,酌加茯苓、泽泻。 v 火郁, 栀子,酌加黄芩、黄连。 v 痰郁, 酌加半夏、瓜蒌。 v 食郁, 神曲,酌加山楂、麦芽。 枳实薤白桂枝汤 金匮要略 主证分析: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 胸痹 胸满而痛,甚则胸痛彻背。 喘息咳唾、短气。 气从胁下冲逆,上攻心胸。 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6、组成: 桂枝 厚朴 枳实 薤白 瓜蒌 君 臣 佐 方 义 分 析: 瓜蒌涤痰散结,开胸通痹 薤白通阳散结,化痰散寒 枳实下气破结,消痞除满 厚朴燥湿化痰,下气除满 桂枝通阳散寒,降逆平冲 配伍特点: 寓降逆平冲于行气之中,以恢复升降。 寓散寒化痰于理气之内,以宣通痹阻。 运 用 1.辨证要点: 胸中痞满,气从胁下冲逆,上攻心胸,舌 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2.随证加减: 寒重:加干姜、附子。 气滞重:加重枳朴用量。 痰浊重:加半夏、陈皮。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 不下 胸膈满闷,咳嗽喘急,恶心呕吐 苔白滑,脉弦或弦滑 痰气郁结于咽喉 半夏厚朴汤病机与症候分析 功用:行

7、气散结,降逆化痰 组成: 苏叶 生姜 茯苓 厚朴 半夏 君 臣 佐 方 义 分 析: 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 厚朴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 茯苓渗湿健脾,助半夏化痰 生姜散结,和胃止呕,制半夏之毒 苏叶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 宣通郁结之气 运 用 1.辨证要点: 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满闷,苔 白腻,脉弦滑有力。 2. 随证加减: 气郁甚,加香附、郁金。 胁肋痛,加川楝子,元胡。 咽痛,加玄参,桔梗。 金铃子散 太平圣惠方,录自袖珍方 组成金铃子 玄胡各30g 方解方中金铃子苦寒入肝,疏肝 气,泄肝火,以治胸腹胁肋疼痛而 为君药;玄胡(延胡索)辛苦性温 入肝经,能行血中气滞以达

8、行气活 血止痛之功,为臣佐之药。二药相 配,气行血畅,疼痛自止。 功用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证。胸腹胁肋诸痛,时发时 止,口苦,或痛经,或疝气痛,舌红苔黄, 脉弦数。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肝郁化火之胸 腹胁肋疼痛的常用方,亦是治疗气郁血滞而 致诸痛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胸腹胁肋诸痛 ,口苦,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2.使用注意 若肝气郁滞属寒者,则不 宜单独使用。 厚朴温中汤 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与方解: 厚朴行气消胀,燥湿除满(君药) 草豆蔻温中散寒,燥湿运脾(臣药) 陈皮、木香行气宽中 干姜、生姜温脾暖胃以散寒 茯苓、甘草渗湿健脾以和中 (佐 使 药) 功用:行气除满,

9、温中燥湿 主治: 脾胃寒湿气滞证。脘腹胀满或疼 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温中行气化湿之剂,对于客 寒犯胃,脘痛呕吐者亦可使用。临 床以脘腹胀满或疼痛,舌淡,苔白 或腻,脉缓为辨证要点。 2使用注意 本方多温燥之品,易化燥伤阴,有 化热或伤阴倾向者禁用或慎用。 天台乌药散 圣济总录 天台乌药散 少腹痛引睾丸 舌淡苔白, 脉沉迟 肝经寒凝气 滞之寒疝 散寒止痛 行气疏肝 乌药 小茴香、良姜 木香、青皮 巴豆 槟榔、川楝子 君 臣 佐 运 用 1.辨证要点: 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脉沉弦。 2.随证加减: 偏坠肿胀,加荔枝核,橘核。 寒甚,加肉桂,吴茱萸。 3.使用注意: 湿热

10、下注之疝痛,不宜使用本方。 暖肝煎 景岳全书 主证分析: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证。 睾丸冷痛 小腹疼痛 疝气疼痛 畏寒喜暖 舌淡苔白,脉沉弦 肝肾不足 寒凝气滞 功用: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组成: 生姜 茯苓 沉香 乌药 枸杞 当归 小茴 肉桂 君 臣1 臣2 佐 方 义 分 析: 肉桂、小茴香温肾暖肝,散寒止痛 当归 、枸杞子 温补肝肾 乌药、沉香 散寒行气止痛 茯苓渗湿健脾 生姜散寒和胃 综观全方,以温补肝肾治其 本,行气逐寒治其标,使下元虚 寒得温,寒凝气滞得散,则睾丸 冷痛、少腹疼痛、疝气痛诸症可 愈。 本方补养、散寒、行气并重, 运用时应视其虚、寒、气滞三者 孰轻孰重,相应调整君臣药的配

11、伍关系,使之更能切中病情。 运 用 1.辨证要点: 少腹疼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沉迟。 2.随证加减: 寒甚加吴茱萸、干姜、附子。 痛甚加香附、青皮、橘核。 第二节 降气 适应证、治法及代表方: 1.肺气上逆证:咳嗽短气,胸闷气喘等 降气祛痰平喘 代表方如苏子降气汤、定喘汤等 2.胃气上逆证:呕吐、噫气、呃逆等 降逆和胃止呕 方如小半夏汤 、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等 苏子降气汤 和剂局方 主治证病机分析及治法(功用) : 上实 (痰涎壅肺) 下虚 (肾阳不足) 祛痰止咳 降气平喘 胸膈满闷 喘咳痰多 腰疼脚弱 肾不纳气 水不化气 苏子降气汤方解 苏子(君)降气化痰平喘 半夏 厚朴 前胡(臣

12、)祛痰止咳平喘 肉桂 温肾纳气 当归 养血润燥 ,治“咳逆上气” 生姜 苏叶 宣肺散寒 大枣 甘草 和中调药 (一方有陈皮)增强理气燥湿祛痰之力 (佐) (使) 苏子降气汤 1.配伍特点: 上下并治,标本兼顾,治上治标为主。 2.辨证要点: 喘咳痰多而稀白,胸膈满闷,呼多吸 少,苔白滑,脉滑。本方为上实下虚喘咳 证的常用方。 3.加减变化: 若痰涎壅盛,喘咳气逆难卧者,可 加沉香等以增强降气平喘之力;兼有 表证者,可酌加麻黄、杏仁以宣肺平 喘,疏散外邪;兼气虚者,可酌加人 参、黄芪等以益气;若肾虚明显者, 可加附子、补骨脂等以助温肾纳气之 功。 4.现代运用: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支 气管炎

13、、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及 肺原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咳喘属上 实下虚者。 5.使用注意: 本方药物多温燥,对肺肾阴 虚的喘咳,或肺热痰喘,均不宜 使用。 定 喘 汤 摄生众妙方 主治证病机分析及治法: 痰风 痰肺 热寒 热失 内外 壅宣 蕴束 肺降 宣肺降气 清热化痰 哮喘咳嗽 痰多气急 痰稠色黄 微恶风寒 舌苔黄腻 定 喘 汤方解 麻黄宣肺散邪以平喘 一散 既可增强平喘之功 白果敛肺定喘而祛痰 一收 又防麻黄耗散肺气 苏子、杏仁 降气平喘 半夏、冬花 祛痰止咳 黄芩、桑白皮清泄肺热,止咳平喘 甘草调和诸药 君 臣 佐 使 配伍特点: v散收合方,宣降协同 v表里同治,寒热并用 诗曰: 诸病原来有药方,惟愁齁喘最难当, 麻黄桑杏寻苏子,白果冬花更又良, 甘草黄芩同半夏,水煎百沸不须姜, 病人遇此仙丹药,服后方知定喘汤。 运 用 1.辨证要点: 哮喘咳嗽,痰多色黄,微恶风寒,苔黄腻 ,脉滑数。 2.随证加减: 若无表证者,麻黄可减量应用,或用炙麻 黄,取其宣肺定喘之功;痰稠难出者,可 酌加瓜蒌、胆南星等以加强清热化痰之力 ;肺热重者,可酌加石膏、鱼腥草等以清 泄肺热。 3.现代运用: 本方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 、喘息性支气管炎等属痰热内蕴,或 兼风寒外束者。 4.使用注意: 内无痰热及肺阴虚者不宜使用。 苏子降气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