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52024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 2018-2019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 中试题中试题 1.1. 命题范围命题范围 : :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 2 2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 150150 分钟,分数分钟,分数: : 150150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 树叶也罢,摸起全像玻璃。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

2、 5 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 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 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 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 1 9 5 3 年偶然发现的。一天,美国化学家爱 德华一马琳克洛德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 像要粗糙些。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我们知道, 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

3、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 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 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 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 振动。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 手指滑在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 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 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 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测试表明,一般说,高频电流

4、比起低频电流会让 屏幕摸起更光滑些。比如,当电流频率在 400 赫兹时,屏幕摸起像一张纸,而在 8 0 赫兹 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 2 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例如, 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 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 ipad 上,任图标再不会摸起千篇 一律都像玻璃了。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更加费劲些。可是在触屏手机 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 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还缺少一样元素:力感。

5、美国科学家伊德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当 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 动的原理。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所以, 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步调” (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 ,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由于 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经测量,这个力大约 7 0 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通过这 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

6、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对于信息,我 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 实化了。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3 年第 1 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触幻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 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B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借助 触幻觉,才可能以假乱真。 C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震动, 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

7、触幻觉的产生。 D2010 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 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A人有 5 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嗅觉 还完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肤的 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C一般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更光滑些。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应设计具 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D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

8、还足满的,用指尖拖动起并没有区别。 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 物的操作跟操作真实物体毫无差别。 B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而我们最 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C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 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D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 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

9、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一条绳索一条绳索 【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 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 看心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 上垂下来!”胡安喊道。 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4 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

10、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 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 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 “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 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 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 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 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

11、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 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 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 旅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 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很软”。 他想。 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 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 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

12、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 后菜豆长成了一颗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 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 的故事 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 堂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 绳索。“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 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

13、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 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 降。 5 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 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 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 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 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 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 时全家

14、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 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 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边和孩子们在湖里游玩,一边与好几个钓鱼 爱好者和渔夫一起钓着河鳟。但是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 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 我禁不住好奇心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我的绳索。”他回答道。 (译林2010 年第 2 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

15、概括,有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生动形象地塑造了胡安这个人物,运用了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B.小说主要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但结尾两段则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这样可以 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 C.作者在小说交代胡安决定爬上绳索的动因,是为了进一步表现胡安喜欢幻想的性格,是 为了展现胡安的行为很怪异。 D.小说中的“绳索”象征意义丰富,既象征着成人缺失的童年好奇本能,也象征着人们向 往的某种奇迹或理想等内容。 5.小说主人公胡安对这“一条绳索”的探究与追寻,展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 本简要分析。(5 分) 答:_ _ 6 6.七十年后胡安仍在寻找他的绳索,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妙处。(6 分) 答:_ _ 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字母词指汉语中单独由字母构成,或者由字母、数字、符号、汉字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