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故乡》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344047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故乡》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故乡》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故乡》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故乡》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故乡》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故乡》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故乡》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故乡 鲁迅 (18811936)生于浙江 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 家和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狂 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 彷徨华盖集、坟等。 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社戏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自传 选自朝花夕拾 选自呐喊 选自朝花夕拾 选自集外集拾遗补篇 阴(yn)晦(hu) 五行(wxng) 脚踝(jiohui) 潮汛(choxn) 髀(b) 愕然(rn) 嗤笑(chxio) 瑟(s)索(su) 惘然(wngrn) 隔膜(gm) 秕(b)谷(g) 鹁鸪(bg) 颧骨(qung) 折本(shbn) 潺潺(chn

2、chn) 伶仃(lngdng) 恣(z)睢(su) 读读,记记 谈谈小说 小说: 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 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分类: 长篇 中篇 短篇 按篇幅长短(小小说) 小说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人物塑造方法: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神态) 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序幕、尾声) 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1、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 2、依据小说的线索,可以把小说分为 三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以“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一)回故乡 (二)在故乡 (三)离故乡 思考: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描写了

3、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 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 第二部分(677)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第一层(68)写老屋的寂寥,更使“我”沉浸在 深深的悲凉之中;还写与母亲商定搬家的事情。 第二层(933)“我”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 第三层(3452)“我”见到了圆规杨二嫂。 结构层次 一、阅读15段,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段中的“冒着严寒”说明什么? “冒着严寒”写回故乡的季节,写出我回故乡 急切心情 。 2、第2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什么作用? 天气阴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萧索的 荒村。写出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衬托“我”悲 凉的心情。 第四层(5377)写“

4、我”见到了中年闰土。 第三部分(7888)写“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 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 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 3、如何理解第3段的含义?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先用一个感叹句“阿!”再用一个否定的疑问句 。这样写是因为故乡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因而 产生怀疑,但又的确是“我”的故乡。对怀疑加以否 定,反映“我”的复杂思绪,沉重的心情,为下文作 铺垫。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怎样理解“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 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 眼前萧索的景象与“我”记忆中的故乡造 成很大的反差,心中疑惑既而感到悲凉,只 得自我安慰,实则流露出一种忧愤

5、之情。 二、讨论小说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各 有什么作用? 萧索的荒村神异的图画 (一)故乡的变化 记忆中的故乡 眼前的故乡 对比及作用 (二)闰土的变化 对比及作用 少年闰土中年闰土 变变化少年闰闰土中年闰闰土 外貌 动动作 、语语 态态 对对“我 ”的态态 度 对对生 活的 态态度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 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 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 圆实的手 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 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 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 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 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 皮了 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 说话脱口而出,朴质、有智 有勇,热

6、情、纯真 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 钝麻木。 “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 鸟毛,告诉我很多希奇的事 。对“我”友好,热情,和“ 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 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 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 不过气来。而他把幸福的希 望寄托在神灵身上 (二) 纯真活泼、有智有勇、 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知识 简直是个小英雄 麻木迟钝、善良朴实、痛 苦不堪的“木偶人”。 对比及作用 少年闰土中年闰土 生气勃勃 热情开朗 勇敢善良 苍老贫困 因循守旧 麻木迟钝 小英雄 木偶人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帝国主义侵略、

7、封建社会制度 表层原因 深层原因 对比及作用 闰土二十多年来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农村经济衰败,农民生活的贫困,封建传统观念 (即礼教、等级观念)毒害,使闰土发生了巨变 (三)杨二嫂的变化 年轻漂亮端庄文静豆腐西施 泼辣刻薄自私势利 贪婪的圆规 对比及作用 二十 年前 二十 年后 外 貌 描 写 语语 言 描 写 “终日坐着”人称“豆腐西施”“擦着白粉 ,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 ”“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说明杨二嫂 年轻漂亮, 安分守己。 凸颧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人 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 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 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说明杨 二嫂

8、老 丑而瘦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 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 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 么都瞒不过我。”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 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 便愈有钱” 表现杨 二嫂势 利、尖 刻 二 十 年 后 语语言 描写 动动作 描写 “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 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 。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表现杨二嫂 贪婪的性格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 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 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表现杨二嫂 的自私、尖 刻、贪婪。 “那豆腐西施

9、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 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 贪婪 “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 来,议论之后,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 ,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 里去” 贼 喊 捉 贼 杨二嫂发现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 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 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 跑得这样快。” 表现杨二 嫂自私、 贪婪 塑造其目的 (1)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 (2)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 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1、 杨二嫂为什么也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农村经济衰败、生活的贫困、小市民势利贪 婪的恶习使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小

10、结: 小说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闰 土和杨二嫂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 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经济衰败,农民和小市民生活 的贫困,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人们的精神毒害, 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 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 有新生活的炽热感情。 (四) 闰土:淳朴善良麻 木迟钝的贫苦农民 杨二嫂:尖酸刻薄自 私势利贪婪的小市民 二人发生变化的原因:农村经济衰败、农民和小市民 生活的贫困、封建传统观念对人们精神的毒害,造成 人们纯真人性的扭曲。 对比及作用 豆腐西施小 英雄情同手足神异图画 圆 规木偶人厚 障 壁萧索荒村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造成的农村破产人民生活

11、痛苦的现 实,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新生活的渴望。 对比及作用 一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小说主题归纳: 小说通过描写故乡和闰土、杨二嫂的前 后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 民生活痛苦的社会现实;同时深刻揭示出封 建传统对人民大众精神的束缚和影响,深切 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新生活 的热切希望。 三、在文中找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分 析“我”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回故乡急切 见故乡悲凉 忆故乡沉重、忧愤 忆闰土高兴、佩服、依依不舍 见杨二嫂惊吓、困窘 见闰土兴奋、惊异、悲哀 离故乡失望、气闷、悲哀、憧憬未来 四、结合以下问题,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 人? 1、“故乡的

12、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 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对故乡的现实(即人与事)感到失 望,故乡没有给“我”留下好印象。 2、“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 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中的“高墙”指什么? 指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下造成人与 人之间的冷淡隔膜。 3、“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 活过的”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 新生活指的是: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4、(1)“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为什 么“害怕”?(2)为什么说“他的愿望切近, 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1)因为“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上 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但愿望能否

13、实 现是未知数,“我”不知道,所以想到希望的 能否实现,自然便害怕起来。 (2)闰土的愿望只是希望眼前能过上幸福 生活,所以说“切近”,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 都过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 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所以茫远。 5、课文再次出现海边奇异的图画,表现了什 么? 海边奇异的图画是“我”对美好希望的想 象和憧憬。 6、“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 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练习三、3: 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 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 ;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 无所

14、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 生活。结尾充满了哲理。 7、“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 转的生活。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 ,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 纯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但“我”不失 望,对故乡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我”希 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我”对闰土怀有深 厚的感情,表现了“我”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与 爱,对等级观念的否定。 所以说“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子, “ 我”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追求新生 活,心怀希望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课后练习一、1: 忆童年的故乡:天真烂漫的童年,让“

15、我” 感到心情无比欢愉; 在故乡:冷漠的家乡,隔膜的人情,使“我 ”感到无比悲哀。 离开故乡:“我”想故乡会好的,但是总觉 得美好的未来很渺茫。 课后练习二: 本题主要启发学生对主题和人物的思考。 这样的反差,表现了民众痛苦生活的现实,以 及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 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真切地抒 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希望有新生活的炽热 感情。 小说主要是通过闰土、杨二嫂与“我”的关系来反 映人们之间的隔膜和苦难生活。儿时的亲密伙伴、忠 厚老实的农民闰土,曾与“我”亲密无间,现在却恭敬 地叫“我”“老爷”,使“我”感到“非常的悲哀”了。曾 经那样美丽的杨二嫂,却怪腔怪调地说“我”“放了道 台”“有三房姨太太”“八抬的大轿”,弄得“我”“无话 可说”。杨二嫂、闰土、“我”三种不同的人及其三种 不同的精神关系,不仅反映了现实和过去巨大的反差 ,也深刻地揭示了这种反差下深层的意蕴。 我躺着,听船底爆爆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 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 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