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测评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119343168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测评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测评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测评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测评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测评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测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测评(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态问题的治理,形成全社会协同效应,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逐步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生态治理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与积极参与。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其环保认知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生态治理能否顺利推进。不可否认,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周边

2、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现实中人们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生态文明价值观整体呈积极良好态势,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他人一般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对于一些“环境不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早已习以为常,这些都是当前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保认知不可回避的问题。人民群众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环保事业。但调查中发现,人们在一些行为习惯性方面,仍然表现为生态行为能力较弱的状况,个体生态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多与自我需求相关,虽认知面广但参与程度较低,行为跟进的广度不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

3、环境监督的意愿不强,环保自觉性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强化人民群众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需要注意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的奖惩机制,通过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努力提高个体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合力作用。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是发挥人们合力的必要保证。这就需要积极拓宽群众的参与渠道,不断健全举报、听证、舆论监督等制度,引导环保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提供更多的组织依托,提高人们参与的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同时,还要在其组织性、行动力、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需要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积极支持各类民间环保组

4、织的运营和发展,使它们凝聚更多的民众力量,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发挥更多作用。总之,持续、有效地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形成社会协同效应,是化解生态危机的关键所在。只有每个个体从自身做起,提升生态认知水平,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才能促进生态治理各项重要任务的完成,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摘编自郭倩倩生态治理亟须引导全民参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就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来看,只有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B.人们对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环保期望越来越高,这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C.只有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

5、保奖惩机制,才能强化全民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D.建立各类民间环保组织比其他形式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出社会合力作用。解析B项,“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错误,从文中看,“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但“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可见,人们对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环保期望越来越高,并不能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C项,“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奖惩机制”与“强化全民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没有必然关系,前者只是后者的条件之一,如文中还提出“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等内容。D项,“比其他形

6、式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错误,文中没有将这种形式和其他形式进行比较。答案A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谈起,提出了引导全民积极参与生态治理的观点。B.文章对生态问题进行辩证论证,在看到人们环保认知增强的同时,也不忽视存在的问题。C.文中用大量篇幅阐述生态理论,使论点建立在普遍性、规律性的认识上,更准确可靠。D.围绕着生态治理问题,文章从三个角度逐层深入地论述全民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解析C项,“用大量篇幅阐述生态理论”错误。文中更多的是紧密结合现实问题展开论述。答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澄

7、清对生态治理的错误观点,认识到治理不会一蹴而就,同时也不只是政府的责任。B.提升环保认知,要关注正面环境议题,多做建设性工作,而不是去关注负面环保问题。C.生态治理上,个人是责任主体,不仅仅要有认知,还要积极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监督。D.引导全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政策、治理能力等诸多方面。解析B项,“而不是去关注负面环保问题”错误。文中“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意为在对待负面环保问题与正面环境议题上,不应该只关注负面环保问题。答案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材料一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

8、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10月8日,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诺德豪斯和罗默。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由此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

9、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选自2018年10月8日科技日报)材料二2018诺贝尔奖得主“背景”大揭秘2019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TOP2002018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背景排名学校中文名国家/地区总分奖项分布2剑桥大学英国94.8诺贝尔化学奖3斯坦福大学美国94.7诺贝尔经济学奖5加州理工大学美国94.1诺贝尔化学奖6哈佛大学美国93.6诺贝尔化学奖8耶鲁大学美国91.3诺贝尔经济学奖10芝加哥大学美国90.2诺贝尔经济学

10、奖15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87.7诺贝尔化学奖19康奈尔大学美国85.1诺贝尔物理学奖27纽约大学美国81诺贝尔经济学奖65京都大学日本67.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77麦克马斯特大学加拿大64.4诺贝尔物理学奖(选自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材料三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层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

11、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学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学科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

12、解决实际问题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意义非凡,造福人类。(选自2018年10月科技日报)材料四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念头。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人们在赞叹本庶佑教授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

13、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政策和运作举措。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人民币,仅次于飞行员。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

14、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选自2018年10月中国青年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概括了2018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其中,基础科学的深入研究为自然科学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推动作用。B.材料二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可见,如

15、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C.材料三指出,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或许是因为针对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老问题,用技术解决问题更为迫切,同时也可以鼓舞这样的实践者。D.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解析B项,“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说法绝对。答案B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化学家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项,旨在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今年的获奖名单,也让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B.2018年诺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美日加等拥有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和学术实力的国家,他们对物理、化学或经济学等领域有独到的研究。C.本庶佑获得诺奖时已经76岁,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可见,科研之路,年龄不是问题,态度决定高度。D.诺德豪斯和罗默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从而把宏观经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