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周周测13含解析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338568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周周测13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周周测13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周周测13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周周测13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周测13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写作一、名篇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大量运用对比描写阿房宫的奢靡,其中将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相比的两句是“_,_。”(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两句所表现出的生活哲理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相似。(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醒统治者北伐当有万全准备,否则会像刘义隆一样,落得“_”的结局。答案:(1)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赢得仓皇北顾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呕(2)残(3)皇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作为普通人,

2、历数我们的种种焦虑,为基本保障,为生活条件,为梦想实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安全感,缺乏确定性,觉得得不到承认和肯定,体会不到信任与支持,凡此种种,这不正是我们“无家”的感觉吗?尽管在家和家园之中我们还会面临其他的问题,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是安全的,我们不会遭受恶意的伤害甚至不会感受到敌意,我们可以得到呵护,在遇到困难时会获得照顾支持。人类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生产迈入工业化,从传统礼俗社会进入现代科学理性与法律社会的过程,也是人类一步步失落家园的过程。现代的工业市场生产、大规模城市生活、科技理性支配和无情的科层制与形式主义法律统治,将人类从与自然界密切联系的共享天地之中抽离,而将其投入以

3、功利效率的工具理性为核心的逻辑组织和运作的各个“系统世界”中,人类身处自己打造的机器般的“铁笼”之中,既失温馨家园,又怎能免得恒久的焦虑?从赋予政府更多的福利保障职能,到重新看待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发挥信仰的功能,或以人本主义来平衡科学精神,直到重建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在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的内核基石上的这一切,看起来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类的家园并未真正得以恢复,家园失落之痛和如影随形的普遍焦虑之感,至多只能说是稍有缓和而已。到了全球化阶段,情形变得更为复杂。借助全球流动性增长的各种媒介手段突破时空界限将全世界的人更近距离地聚拢在一起,经济市场、科学技术、科层组织这些系统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

4、度更进一步地深入侵吞蚕食人们的家园,大到各国,中到各地方、各种人群共同体,小到各个家庭,其所能提供的保护屏障被一一穿透,个体越来越深地被卷入其普遍的支配逻辑中。而焦虑中的人们也将逐渐明了,如果曾经是为了正当的梦想而宁愿舍弃家园,离家逐梦,那么,该到重新回家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的天性是社会的存在,我们绝不可没有家园。我们不是简单地返回最初的家和家园。人类要往前走,我们不可能退回到过去。现代化过程不可逆转,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不可能倒流。但是,我们的确需要不时地停下匆促的脚步,反问和澄清这一切的初衷,明白有哪些要继续坚持,又有哪些必须纠正,哪怕需要为此付出更多。之所以说我们正面临重建家园的重大机遇,

5、在于焦虑的普遍性和日益被人们认识到的焦虑的深沉性。如今,焦虑是普遍的、持续的、深刻的,不独属于某一个人、某一个群体、某一个民族,而是全人类的。而且,我们既有的生活方式、存在状态,在客观上也越来越不可持续。我们绝不可能在不重建人类共同家园和不同人群的家园的条件下,继续指望多数人能够过上满意的生活。中华民族和中国人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可以担负更大的责任,这既是由其历史的位置决定的,也是因其潜在的能量注定的。当然,其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是把握这位置和转化这能量的关键。在这方面,中国知识分子需要更多的自觉性、勇气和信心,也需要创造力。(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园

6、给了我们安全感,在家园中我们会得到承认和肯定,会得到呵护、照顾、支持,可以免遭恶意的伤害,甚至感受不到敌意。B人类在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化迈入工业化,从传统礼俗社会进入现代科学理性与法律社会的进程中逐渐失落家园。C我们都曾为了正当的梦想而舍弃、离开过家园,但我们绝不能放弃家园,因为我们的天性是社会的存在,理应重新回家。D我们的生存状态在客观上越来越不可持续,我们应该重建人类共同家园和不同人群的家园,让多数人过上满意的生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我们都曾为了正当的梦想而舍弃、离开过家园”错误,原文“如果曾经离家逐梦”是假设,不能说“我们都曾”。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

7、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家园的失落是时代病症,我们没有安全感,缺乏确定性,觉得得不到承认与肯定,体会不到信任与支持,并有种种焦虑。B如果只是从个人主义与工具理性出发,人类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失去家园的问题的,家园失落之痛和焦虑之感也不会得到缓解。C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种媒介手段把人们的距离拉得更近,人们的家园正在被一些系统世界进一步地深入侵吞蚕食。D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是不可倒流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返回最初的家园;面对不可逆转的现实,我们需要对过去的行为进行必要的反思。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也不会得到缓解”错误,原文第二段末尾说“至多只能说是稍有缓和而已”。4根据原文内容,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的工业市场生产、大规模城市生活等割裂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密切关系,人类处在机器般的“铁笼”之中,在失去家园的同时,还承受焦虑。B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各国、各地方、各种人群共同体、各个家庭失去了保护屏障,个体也被卷入了普遍的支配逻辑之中,焦虑的人们意识到需要重建家园。C现代人的焦虑具有普遍、持续、深刻的特点,正因为如此,为了让多数人能够过上满意的生活,我们需要为重建家园而努力。D历史的位置与潜在的能量决定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而我们也是把握这位置和转化这能量的关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扩大范围,“把握这位置和转

9、化这能量的关键”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夏商周三代,学在官府,那个时期文化知识的主体是由王室贵族垄断的王官之学;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下移,产生了脱离王室贵族垄断的诸子百家之学。自汉代以来,学术界有一个影响很大的学术观点:诸子百家之学出于西周王官之学。班固汉书艺文志转引刘歆七略提出了诸子百家之学可能出于周朝官守的学问,各学派均与西周王官之学有知识学问上的渊源关系。但是,近代以来,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特别是胡适针锋相对地提出“诸子不出于王官论”。他认为诸子之学的产生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已经脱离贵族统治集团的天下之治的轨道;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士人提出了

10、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而就形成了不同学派。其实,当我们考察诸子起源问题时,会发现近代以来学界将诸子起源简单归结为“诸子出于王官之学”和“诸子不出于王官论”这两种对立的观点,其实是并不合适的。从学术资源、文化背景来考察诸子之学,应该说诸子之学确实是源于西周的王官之学。诸子百家不同学派的知识基础和文化渊源,离不开王官之学的学术文化母体。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之学出于王官”的说法是有一些依据的。但另一方面,从诸子之学所欲解决的问题意识、建立理论体系的思想焦点来考察诸子之学,可以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均是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失范、诸侯争霸的现实关怀有关,诸子之学提出的思想有很强的现实针

11、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亦可以说“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这一视角特别能够说明儒家的起源。强调“诸子之学出于王官”,是肯定儒家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的渊源;强调“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是肯定儒家有非常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政治功利追求。儒学的形成离不开这两个方面的考察和探寻。在先秦诸子中,真正能够将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学结合得最好的正是儒学。儒学推崇的“六艺之学”,就是源于三代时期的王官之学。儒学本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儒家那些最为杰出代表人物的代表著作,其实就是儒家子学。将儒家的“六艺之学”与诸子之学结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儒学。儒学之所以能够在诸子百家中取得最大的成功,一方面

12、是因为儒家学派是最为重视对夏商周的文明体系继承的学派,他们自称“述而不作”,通过“六艺之学”的整理、传播,继承了三代时期的优秀华夏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儒学又希望通过切近的血缘观念、家族伦理来建立维护社会关系、国家秩序、天下安泰的价值体系、文化理想。因此可见,儒家的“经”与“子”各有自己的思想特点和文化功能。从文化的渊源与地位来说,“经”是文化根本,“子”不过是文化枝叶;从思想创新与建构来说,“子”是思想主体,而“经”则不过是思想资源。和其他诸子学派比较而言,儒家很好地解决了文化传承和思想创新的结合。以这个观点来考察儒学,可以找到儒学能够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选自朱汉民儒学的

13、六经、诸子与传记,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汉代以来,学者们都认为诸子百家之学与西周王官之学有渊源关系,诸子百家的主张可能出自王官之学。B近代以来,对“诸子出于王官之学”持怀疑态度的学者提出了诸子之学产生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的新看法。C儒家那些最为杰出代表人物所著的包含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政治功利追求的代表著作都属儒家子学。D相对于诸子百家,儒学能够取得最大的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儒家学派最重视对夏商周的文明体系的继承。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原文中说“自汉代以来,学术界班固汉书艺文志转引刘歆七略提出了的渊源关系”,可见并非是“学者们都认为”,说法绝对

14、。6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前两段对“诸子出于王官之学”和“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辨析,为下文对儒学的论述提供了支撑。B对于“诸子之学”的起源,作者没有简单倾向于诸子之学“出于王官”或“不出于王官”,而是提出了自己认为更合理的看法。C文章第段以儒学为例,证明了诸子百家之学的完整性取决于其将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与其他诸子之学真正结合的程度。D文章对儒学的阐述从历史传承和现实关怀两个方面展开,表明儒家的“经”与“子”各有特点,并阐明了两者间的关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在先秦诸子中,真正能够将正是儒学”,并没有提到诸子百家之学的完整

15、性问题。7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于诸子百家之学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汉代以来影响很大的“诸子之学出于王官”的观点在近代受到了挑战。B诸子百家的形成离不开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离不开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C儒学在发展中致力于文化传承和积累自己的思想资源,这是其学术思想体系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D儒家的“经”是其文化根本,代表了儒家的文化传承,而“子”是其思想主体,代表了儒家的现实关怀,二者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儒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儒学能够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是“很好地解决了文化传承和思想创新的结合”。三、写作集训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近日,一张照片刷爆网络:在漆黑的路上,一名男子骑着三轮车,三轮车上载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一辆警车打开了大灯在三轮车后缓慢前行,为三轮车照亮回家的路。如一位网友所说,“你们不仅照亮了回家的路,也温暖了这个寒冷的冬天”。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