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38043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在评价中国古代史的等级制度时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下列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西周实行宗法制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董仲舒提出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思想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ABCD2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殷之宗庙,以子能继父者为大宗,身死而子不能继

2、位者,虽长于昆弟,亦降为小宗。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材料强调的是()A宗法制起源于嫡庶之制B宗法制与周公制礼无关C宗法制商代已经存在D宗法制起源于宗庙祭祀制度3观察下图,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最准确的是() A分封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C君主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得以加强4史载:“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由此可见,御史大夫行使()A立法权B财政权C军事权D监察权5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其“进步”主要表现在()A实行

3、分封制B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C实行郡县制D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有叛国而无叛郡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A西周、秦朝、西汉B战国、秦朝、西汉C秦朝、西汉、三国D秦朝、西汉、唐朝7宋代出台一个政令,皇帝要和中书省的宰相们共同制定政策。如果皇帝发布未经中书省宰相副署的诏书会被视为无效。这说明当时()A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B皇帝权力有所削弱C相权对皇权有制约的作用D行政效率出现下降8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 两宋 明清 比例 50%以上的

4、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9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10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对这项措施认识正确的是()A王国取

5、得较大的地方自主权B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加强D解除了王国割据的物质基础11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材料说明军机处()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B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12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A趋利避害B精耕细作C量力而行D扬

6、长避短13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冶铁技术的落后B精耕细作的需要C小农经济的阻碍D耕牛的极度缺少14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15宋代没有田产的客户(即佃户)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按宋代法律,客户退佃离开时,地主不得阻挠。这表明宋代()A政府户籍管理松散混乱B地主对农民的人身

7、控制减弱C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D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减轻16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这里用铸鼎的“金”应该是()A铁B青铜C黄金D钢17(战国考工记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这表明()A手工业内部分工细密B冶金业高度发达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D小农经济的推动18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A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B突破了政府管理C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D部门间联系减弱19有学者认为:宋朝实行自由、开放

8、的政策,大大激发了中国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创造出了许多新东西,使中国文明出现了飞跃性的进步。能够说明以上结论的是() 重建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儒学走向思辨化,进入新阶段 士大夫文人画的成就最为突出ABCD20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B理学的形成,满足市民的欲望C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21(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新高三起点考试5)

9、“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至明清时期,“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导致明清时期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B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C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D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22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A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23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

10、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24“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出自( )A孔子 B韩非子 C老子 D 墨子25冯友兰认为:“(董仲舒的)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既为行使皇权提供根据,又对行使皇权有所限制。”与

11、这一观点不相符的是()A皇帝有时要依天行事B天意与人事交相感应C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D儒家试图约束皇权26史学家钱穆把汉代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他认为:“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是()A郡国并行B独尊儒术C察举取士D士族兴起27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列属于这一学派主张的是A.“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8据明史儒林传序记载,嘉靖(1521-1566)以后百余年间,“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