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37026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海一中2018-2019第二学期高二政治(5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第卷基础题(共8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2分。1.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亚当斯密提出了A. 比较成本学说B. 绝对成本学说C. 交换价值学说D. 市场经济学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A错误;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B正确;亚当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但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关于商品的认识,C错误;市

2、场经济学说不是亚当斯密提出来的,D错误。故选B。2.大卫李嘉图经济学说的核心是A. 相对工资理论B. 劳动价值理论C. 收入分配理论D. 阶级结构理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大卫李嘉图提出相对工资理论,但相对工资理论不是大卫李嘉图经济学说的核心,A错误;马克思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B错误;收入分配理论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C正确;大卫李嘉图没有提出阶级结构理论,D错误。故选C。3.下列属于斯密与李嘉图的理论共同点的是反对国家千预,主张经济自由市场调节具有弊端,应加强国家调控参与国际分工,发展自由贸易各国优势不同,应生产成本相对低的商品A. B. C. D. 【

3、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斯密与李嘉图理论的共同点。斯密与李嘉图都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国家干预,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国家强调宏观调控,不符合题意;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各国优势不同,应生产成本相对低的商品”是李嘉图的观点,不是亚当斯密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故选A。4.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所有商品A. 都具有使用价值B. 都具有价值C. 都是具体劳动创造的D. 都是抽象劳动形成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

4、为所有商品都具有价值,B正确;马克思的劳动二重学说认为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而价值的源泉是抽象劳动,但它们与使用价值一样都不是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的原因,ACD错误。故选B。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B.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D.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马克思的劳动二重学说。马克思的劳动二重学说认为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A正确;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都不是劳动的二重性,BCD错误。故选A。【点睛】1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

5、具体劳动,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2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而价值的源泉是抽象劳动。6.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之所以成为科学就在于科学区分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彻底推翻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意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

6、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正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劳动二重学说的含义及意义,符合题意;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错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亦即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意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永恒的范畴不同,马克思认为他们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

7、系,都是历史的产物;(2)马克思区分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回答了古典学派没有回答也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3)马克思正是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7.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获得商品价值是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条件下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资本主义工资实际上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错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

8、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正确;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正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工资实际上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正确。故选D。【点睛】理解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1)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2)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于A.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 购买与需求之

9、间的矛盾C. 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D. 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A正确;购买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都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BCD错误。故选A。9.罗斯福新政开创了 的新模式。A. 彻底解决经济危机B. 消除社会基本矛盾C. 国家干预经济D. 恢复和稳定农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灵丹妙药,罗斯福新政也不能彻底解决经济危机,AB错误;罗斯福新政

10、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C正确;恢复和稳定农业,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但不是经济模式,D错误。故选C。10.为了使资本主义经济走出危机,凯恩斯经济学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政府作用最小化实行国家干预政策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摆脱危机,正确;政府作用最小化是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错误;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不是凯恩斯经济学主张,错误。故选C。2018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预计达到820万左右,再创历史新高。完成下面小题。11. 解决

11、就业问题,国家应当A. 制定政策,优先为高校毕业生安排工作B. 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C. 完全放开,由市场调节,自行解决问题D. 打破行业垄断,规范市场秩序12. 从完善经济体制角度看,有利于降低失业率的措施是A. 实行企业破产制度B. 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机制C.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D.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答案】11. B 12. B【解析】【分析】本题以考生比较关心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背景,从经济生活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11题详解】本题考查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国家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的方针,A错误;国家实施实施就业优先

12、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解决就业问题需要国家宏观调控,B正确;国家实行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解决就业问题,可以由市场调节但不能完全放开,C错误;“打破行业垄断,规范市场秩序”与解决就业问题没有必然联系,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实行企业破产制度能够及时淘汰落后企业,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职工下岗失业,从而使失业率升高,A错误;“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机制”可以为劳动者就业提供很好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也有利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劳动者就业,提高就业率,B正确;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使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得到适当的生活保障,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3、实现社会稳定,但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一定能使失业率降低,C错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属于财政政策,不属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范畴,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劳动者要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创业观),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健康素质、艰苦创业精神)。13.2017年12月18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

14、行。会议认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全面部署2018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需要围绕科学发展主线,抓住转方式的主题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主攻方向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表现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中国特色社会主

15、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表明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表现,符合题意;科学发展是主题,转变发展方式是主线,错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错误。故选B。14.我国20132017年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推断出经济结构在逐步转型升级 全社会资本形成总额逐年下降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长 经济增长逐渐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以图表加注释的形式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及归纳方面的能力。2013-2017年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渐增加,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呈下降趋势,说明经济结构在逐步转型升级,符合题意;投资对经济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