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36147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甘肃省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甘肃省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甘肃省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甘肃省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勤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 二 生 物(理)一、选择题(共60分,每空2分)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B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都是可遗传的变异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定改变生物的表现型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B丙细胞表明该动物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过交叉互换C丙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者第一极体D甲、乙、丙产生的变异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3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甲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

2、裂过程中出现的三个细胞乙、丙、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乙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乙细胞的子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连续分裂后的子细胞具有一个染色体组C基因重组的发生与丙细胞有关,而与乙细胞无直接关系D丙细胞与丁细胞的变异类型相同4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5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

3、,抗病(T)对不抗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现有四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TTdd,AAttDD,AAttdd,aattd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选择亲本和杂交,可通过观察花粉性状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B选择亲本和杂交,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和亲本杂交D将和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将会看到两种类型的花粉且比例接近1:16.无子西瓜是由普通二倍体(2n=22)西瓜与四倍体(4n=44)西瓜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下

4、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无子西瓜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B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均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杂交时,常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二倍体植株作父本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7. 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正确的描述是( )A用卡诺氏液浸泡过的根尖需要用清水冲洗2次B低温诱导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将引起可遗传变异C低温处理洋葱根尖后会引起成熟区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D低温处理和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材料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不相同的8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缺失而引起性状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C基

5、因中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可能不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D基因型为Dd的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豌豆属于基因重组9某二倍体生物出现了图甲、乙、丙、丁4种类型的变异,图甲中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的生物变异都是染色体变异B如果图乙为精原细胞,则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C图丁所示的变异类型能产生新的基因D图甲和图丙所示的变异类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能发生10.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21三体综合征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 男性血友病患者的女儿结婚应尽量选择生育男孩C. 原发性高血压属于人类遗传病中的多基因遗传病D. 调査遗传病的发病率需对多个患者家系进行调查

6、11.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11B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12. 某单基因遗传病,人群中正常人的概率为25/36。下图为该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若图中7号与某男性患者婚配,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A1/9B5/33C3/4D5/10813.为调查可变性红斑角化症遗传方式并绘制遗

7、传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统计B先调查基因型频率,再确定遗传方式C通常建立系谱图必需的信息不包括遗传病是显性还是隐性D先调查该基因的频率,再计算出发病率14人的红绿色盲(b)属于伴性遗传,而先天性聋哑(a)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聋哑又患色盲的男孩。请推测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基因型及其概率分别是( )AAAXBY,9/16 BAAXBY,3/16CAAXBY,1/16或AaXBY,1/8DAAXBY,3/16或AaXBY,3/815(2018江苏卷12)通过羊膜穿刺术等对胎儿细胞进行检查,是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下列情形一般不需要进

8、行细胞检查的是( )A孕妇妊娠初期因细菌感染引起发热B夫妇中有核型异常者C夫妇中有先天性代谢异常者D夫妇中有明显先天性肢体畸形者16如图所示为某种二倍体农作物不同的育种方法,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途径培育新品种的过程中,E幼苗和F植株的染色体数目相同B若A、B两品种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dd、aabbdd,则D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3/4C过程的育种方法为多倍体育种D过程中使用的花药可以从A、B、C三个品种植株上采集17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A BC D18双

9、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为XY型,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再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应是()A.18XX或18YY B.18YYC.9X或9Y D.18XY19 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品种AABB、aabb经过、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杂交育种B基因型为Aabb的类型经过过程,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11C与“过程”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的优势是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D过程在完成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时,必须用到的

10、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20.下列有关限制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限制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微生物中很少分布B.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不同限制酶切割DNA的切点不同D.限制酶的作用之一可用来提取目的基因21.下列关于育种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植物杂交育种中到了F1代后,可以采用不断自交选育稳定遗传新品种B在哺乳动物杂交育种中到了F2代后,对所需表现型采用测交鉴别选出纯合个体C如果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来繁殖的,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D基因工程育种时,目的基因嵌入运载体的青霉素抗性基因内,导致基因突变22. 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

11、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 -GGATCC-,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质粒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切割B. 质粒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切割C. 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切割D. 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切割2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A BCD24某校

12、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开展了色盲普查活动,他们先以全校的1800名学生(男女生各一半)作为首批调查对象,结果发现有女性色盲患者3人,男性色盲患者8人,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13人。那么,在该校全体学生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 ()A7.5% B10% C15% D1%25下列对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诞生B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C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青霉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突变体2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来源:Zxxk.Com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B环境条件的改变

13、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27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子D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28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物种的个体可以组成一个或多个种群B新物种形成意味着生物能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C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新物种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29发生

14、在人体内环境的生理过程是( )A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B胰岛素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C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DmRNA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苷酸30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03C血液中Na2C0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03DpH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一体液的调节下独立完成的二、填空题(共40分)31(8分)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C表示的结构分别是 、 。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2)ad中,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 ;C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 。(3)ad各液体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b的来源有 (填体液名称)。d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