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31194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1、命题范围:(高考范围)2、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3、本试卷分第I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共18道题,满分150分 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

2、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 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

3、的超美学的标准。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 游、秋水

4、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

5、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人们一般大都强调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所以,在当时生产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生产水平比较落后。C.朴素

6、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D.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老子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认为艺术创作只需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 A. 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与老子所提出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

7、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C.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D. 国语楚语上中的“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一句强调了“无害即是美”,也就是说,善就是美。而且要对“上下、内外、大小、远近”各方面都有分寸、都无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则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这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也使华丽之美成为了众矢之的。B、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到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的领域之中,成为了

8、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C、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即反对繁饰礼乐,故曰:“为乐非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反对娱乐化,洞明娱乐化对民族所造成的危机。D、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后来其他派别思想家的加入,使这种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渐渐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一)文言文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沐英,字文英,定远人。少孤,母又死。太祖与孝慈皇后怜之,抚为子,从朱姓。年十八,授帐前都尉,守镇江。稍迁指挥使,守广信。从大军征福建,破分水关,略崇安,别破闵溪十八寨,缚冯谷保,始命复姓。寻

9、迁大都督府佥事,进同知。府中机务繁积,英年少明敏,剖决无滞。后数称其才,帝亦器重之。寻拜征南右副将军,同永昌侯蓝玉从将军傅友德取云南。元梁王遣平章达里麻以兵十余万拒于曲靖。英乘雾趋白石江。雾霁,两军相望,达里麻大惊。友德欲渡江,英曰:“我兵罢,惧为所扼。” 乃帅诸军严陈若将渡者而奇兵从下流济出其陈后张疑帜山谷间人吹一铜角元兵惊扰。英急麾军渡江,以善泅者先之,长刀斫其军。遂大败之,生擒达里麻,僵尸十余里,长驱入云南。明年诏友德及玉班师,诏留英镇滇中。二十年平浪穹蛮,奉诏自永宁至大理,六十里设一堡,留军屯田。二十二年,思伦发复寇定边。英选骑三万驰救。蛮驱百象,披甲荷栏楯,左右挟大竹为筒,筒置标枪,

10、锐甚。英分军为三,因乘风大呼,炮弩并发,象皆反走。思伦发遁去,诸蛮震惧,麓川始不复梗,南中悉定。英沉毅寡言笑,好贤礼士,抚卒伍有恩,未尝妄杀。在滇,百务具举,简守令,课农桑,岁较屯田增损以为赏罚,垦田至百万余亩。滇池隘,浚而广之,无复水患。通盐井之利以来商旅,辨方物以定贡税,视民数以均力役。疏节阔目,民以便安。居常读书不释卷,暇则延诸儒生讲说经史。太祖初起时,数养他姓为子,攻下郡邑,辄遣之出守,多至二十余人,惟英在西南勋最大。子沐昕驸马督尉,尚成祖女长宁公主。二十五年六月,闻皇太子薨,哭极哀,至是感疾,卒于镇,年四十八。军民巷哭,远夷皆为流涕。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 明史沐英

11、传【注】诸男皆尚秦公主。史记李斯列传,此句中的“尚”义,即“娶帝王之女为妻”。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乃帅诸军严陈若将渡者而奇兵从下流济出其陈后张疑帜山谷间人吹一铜角元兵惊扰。B乃帅诸军严陈若将渡者而奇兵从下流济出其陈后张疑帜山谷间人吹一铜角元兵惊扰。C乃帅诸军严陈若将渡者而奇兵从下流济出其陈后张疑帜山谷间人吹一铜角元兵惊扰。D乃帅诸军严陈若将渡者而奇兵从下流济出其陈后张疑帜山谷间人吹一铜角元兵惊扰。 5对下列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太庙是皇帝举行祭祖典礼的地方,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

12、为“太庙”,只有皇族的神位才能被供奉在太庙中。 B“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C“郡邑”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指府县,从秦代起郡比县大,邑旧指县。D“驸马都尉”是掌副车之马,是官名。汉武帝时始置,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沐英的成长很特殊。他双亲死后跟从太祖姓朱,十八岁就授官,随大军出征福建立下战功后,受诏恢复原来姓氏“沐”。B沐英作战有谋略。在任征南右副将军,跟从傅友德攻打元将达理麻的军队时,沐英乘雾从下游渡江,出奇兵克敌。C沐英善于借

13、助外物进行作战。在攻打进犯定边的思伦发时,他选用上百头大象,让大象披上铠甲,夹带能放标枪的竹筒,用于作战。D沐英沉着坚毅,喜好贤良,爱护士卒;开垦荒田,疏浚滇池,泽被一方。他的儿子显贵,沐昕娶成祖的女儿长宁公主为妻。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英急麾军渡江,以善泅者先之,长刀斫其军。(5分)(2)思伦发遁去,诸蛮震惧,麓川始不复梗,南中悉定。(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注】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诗人离开繁华而

14、混杂的长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作。新安江: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以清澈闻名。8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9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赤壁赋中描写曹军连克荆州、江陵后顺流而下时军容盛况的句子是“ _ _, _ _。”(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借动物鸣叫之声烘托出了诗人被贬此地后居住环境的恶劣。(3)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句子是:“ , 。”乙 选考题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锄 李锐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六安爷已经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斜射的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