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5080140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30286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01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5080140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5080140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5080140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5080140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5080140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508014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5080140(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 2018-2019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50150 分钟分钟 满分:满分:150150 分)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第第 I I 卷卷 (阅读题(阅

2、读题 7272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 小题,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 诗经原来是“诗” ,不是“经” ,这在咱们今天看来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 百篇却被尊为“经” ,统治阶级拿它作为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 和各种典礼, 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 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 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 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

3、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 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 “献诗陈志” 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 所以卿士 “献诗” 总和 “簪献曲” 或者 “瞍 赋” 、 “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 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 例如 诗经邶风新台 和 诗经秦风黄 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作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 ,例 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 作了一首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 是特地做给乐工唱的

4、; 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又配上乐曲, 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 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 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 2 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 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 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

5、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 ,别人看来总是为了 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 纯粹的语言艺术了, “赋诗” 、 “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 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 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 子不劳而食, 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 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 “以意逆志” , 最后把诗尊为 “经” 。 直到五四运动以后, 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

6、瘴气, 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 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 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 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 诗经也就变成 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

7、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 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 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 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 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 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4 题。 庄子:一个

8、飞翔的人 朱以撒 3 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 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 当时辛劳筑就的巢。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 渐一日地残破了。 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 品比较起来读。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尽管社会后来的 发展明显地循孔说来立名立言,可是要让自己怡悦和自在一些,则不妨多多翻动庄子的文墨

9、,在 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 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的笔墨华章, 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魇、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 现实的幻觉氛围来。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才生出这样的 浪漫情调。那些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 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 “处穷闾陋巷,困 窘织屦,槁项黄馘” ,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 籁” “天乐” ,他的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

10、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 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的灵气冲天 的长诗。庄子是异于常人的,他的笔墨里,不时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姑射山神人、蝴蝶、 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他眼中的死 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 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 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从生命的状态上

11、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飞翔 的人。 不同的是屈原不像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 他的牵挂太沉重了, 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 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掮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车轮子。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水流年呢,他的 放逐成为必然。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开始心灵飞翔的,洞庭、沅水、辰阳、溆浦、湘水还有汨罗 江,那时是这么的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他的心境也变得阔大起来。朝廷是回不去的,思路却异 常发达和奇诡,他的腕下涌现出许多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人。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 自己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浑身佩带着江蓠、辟芷、芰荷、芙蓉, 散发着清香,宛若神仙一般。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

12、最快乐的时候。他在这个瑰丽的世界飞翔的 时日毕竟短而又短,泽畔行吟,夕阳古道,总是让他听到鼙鼓动地干戈交响,这时他飞翔的翅膀 就如同灌满了铅,再也难以动弹了。 4 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分英 雄主义的色彩。在飞翔的高度上,两人都是乘奔御风的高手,这使我们翻开他们的文字,一不小 心就坠入字里行间,不能自已。庄子死了,屈原也死了。庄子之死无疑属于喜剧,他的死如同他 的梦,化蝶翩翩而去;屈原之死必然是一个悲剧,他是由于绝望而去死的,有责任感的屈原不是 让自然界的代谢法则来执行,而是自己中断了生命的延伸,以至今人提起屈原颇感沉重。 在古文人的许多辞章

13、里,我抚摸到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梦。时光绵长得让人晕眩,庄子和屈 原的梦就越发瑰丽诱人,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明显的是今人的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 飞翔真有些为难。我们也越来越少作梦了,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 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 (有删改) 3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在作者眼中,庄子是“一只鸟” “一首诗” ,是因为庄子身上呈现出的超乎常人的灵气深 深吸引和打动了同样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作者。 B文中大量列举庄子和屈原作品中的意象,既体现出作者对二人的熟悉和热爱,同时也使 文章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14、C写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目的是更好地衬托庄子精神上的自由境界。 D本文充满意趣,这得益于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表及里的联想使人们对庄子 的认识逐步深入,文章的主旨也在此中得以深化。 4这篇散文的结尾段令人回味,请欣赏它的妙处。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56 题。 材料一:材料一: 书院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和教育形式,具有教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在培养 人才、创新学术、普及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唐中叶开始至晚清教育改制,书院延续了 一千余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价值取向。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

15、院、河南 嵩山嵩阳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等著名书院,担负着传承道统的使命,也是传统人文教育的 重要基地。虽然今天的书院似乎光彩不如从前,但它的历史使命并未结束,其影响力反而刚刚开 始。 (选自让传统书院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 材料二:材料二: “名城衡阳人文荟萃,石鼓文脉绵延千年。 ”坐落于湖南省衡阳市的石鼓书院地处湘江、蒸 水、耒水交汇处,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湖南第一胜地。它曾声名远播,名噪朝野,在我国 书院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5 资料显示,自唐代以来,衡州地区先后建了石鼓书院、邺侯书院和船山书院等 69 所书院。 据衡阳市文物局局长吴建波介绍,为了进一步唤醒城市的文化记忆,衡阳市把古书院作为申报国 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元素,编制了衡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将书院文化纳入系统性 保护工程。 在对古书院加大修缮保护力度的基础上, 衡阳市还进一步突出了书院的文化传承功能, 将古书院作为当地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定期举行研学、表演、祭祀等活动。 古老的书院记忆,正在潜移默化地催生着这座城市走向新的繁荣! (节选自古老书院正在唤醒城市的文化记忆 ,有删改) 材料三:材料三: 时至今日,岳麓书院现有专职教师近 70 人,学生 300 余人,下设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系、 哲学系,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格局。 今天的岳麓书院也以发展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