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五重点班(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19310192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五重点班(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五重点班(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五重点班(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五重点班(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五重点班(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五重点班(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五重点班(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五)(重点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破译甲骨文是中华史前文明溯源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正如学者朱彦民所说:“如果破解了一个甲骨文,就带活了一大批甲骨文书,也就能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历史。”但要破译这些甲骨文,又需要充分了解殷商时代宗教信仰、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这恰恰是甲骨文隐藏起来的历史。这充分说明甲骨文A 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B 反映了殷商时期的宗教信仰C 承载了商代及早期国家的信息D 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2西周时期,很少有个体脱离宗族的现象,宗族内部一定程度上实行“异居而同财”。春秋时期宗族实体

2、逐步解体,统治者鼓励人们进行商品交换以促进农业生产。由此可知A 宗法制的瓦解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B 生产力进步为新的经营方式提供了条件C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宗族实体的解体D 统治者为增加收入而强制要求民间分家3表为西汉末年至南北朝末期地方机构设置(单位:个)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历史时期州数郡数县/侯国数西汉末131031585东汉中叶131051150西晋19173南北朝初期38313南北朝末期2756631500上下A 州郡数量膨胀影响行政效率 B 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受到挑战C 疆域扩大导致机构逐渐增加 D 地方行政体制深受政局影响4秦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九卿具体执行,九卿如奉常管宗庙礼仪、

3、郎中令(管宫警卫)廷尉(管司法审判)宗正(管宗室事务)治粟内史(管财政税收)等;而唐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六部具体执行,分为吏、兵、刑、户、礼、工六部。下列关于唐代制度与秦代制度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A 秦代把行政工作分为九类,比唐代的六类更加严密B 唐代基本革除了秦代残留的贵族政治残余C 唐代的六部制相比秦代的九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D 从九卿到六部,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政治的影响加深5据记载,科举制在唐初有进士(诗赋)明经(儒家经典)明算(数学)明法(法令)等科并行同考,而到后来,仅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此变化A 反映了儒学统治地位确立B 说明科举较注重行政能力C 不利于实用性科技的发展D 体现了科

4、举制的日益完善6万历旌德县志风俗志云:“成宏以前,人心甚古,乡里之老有垂白不识县官,嘉靖以后,渐变渐靡,舍本而务末,于是百工技艺之人,商贩行游之徒,皆衣食于外郡,逐利于绝徼,亦其势使然也。”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 区域商贩无利可图 B 商业贸易环境渐宽C 政府默认舍本逐末 D 私营手工业占主导7史学家赵俪生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度概括为三个拐弯。其中的“第三个拐弯,发生在公元8世纪之末,绵延至第9、第l0世纪。它冲破自然经济的锢闭,是货币交流逐渐增多,商业、手工业逐渐发达的一个转折点”。这一观点强调A 经济政策的延续性B 经济发展具有区域性C 经济发展的活跃性D 经济形态的突破性8梁柏力被误

5、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A 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B 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C 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D 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9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实行股份制,招集商股银73万多两,后又由各海关拨官银190多万两作为资本。下表是其1873年至1884年的利润分配表

6、,从中可以推知轮船招商局项目数额(总利润2927340两)占利润比例%股息9708343316利息17811916085积累15563053其他159752546A 刺激了民间资本的投资B 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C 垄断了近代水上运输业D 推动了官办工业的发展10王韬瀛壖杂志中谈到,清季上海服饰旧礼“已亡”,“衣服僭移,上下无别,而沪为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学,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衙署隶役,不著黑衣,近直与缙绅交际,恬不为怪”。由此可见A 上海的社会风俗开始趋于奢靡B 西方服饰文化已经在上海普及C 传统服饰的等级观念在上海被打破D 辛亥革命后上海移风易俗成效显著111920年5月4日,胡适撰

7、文指出:“我们希望学生从今以后要注意课堂里,操场上,课余时间里的学生生活。只有这种学生活动是能持久又最有功效的学生运动。”胡适意在A 反思五四时期社会风潮B 指出五四运动得不偿失C 阻止学生参与社会事务D 赞扬青年学生爱国行动12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 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 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C 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D 后者内容是对前者全盘否定13

8、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代表参加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为副主席。这表明A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多党政治B 践行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C 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D 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14据国务院第三办公室副主任谷牧回忆:“经陈云(国务院副总理)批示在一五期间,上海约有270多家轻工、纺织工厂迁往河南、陕西、甘肃等省份,还有一些服装加工、饮食服务业也到内地生根开花,远的到了内蒙古。”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B 有利于调整新中国工业布局C 健全了新中国的工业体系D 标志着国民经济恢复

9、的完成151980年9月一份中央文件强调:凡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都是好的和可行的,都应加以支持,而不可拘泥于一种模式,搞一刀切。这一文件A 鼓励农民突破集体经济的框架B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 肯定了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创新D 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1620世纪初,女界钟登载文章:“夫二十世纪专制国之民,无日不以夺自由为目的。曾是区区婚姻之自由而不能夺,而乃对万象以言革命,吾知其必无成吾今敢昌言以告我女子曰:婚姻自由”。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 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普遍时尚 B 婚姻礼俗删繁就简仿效西式婚礼C 民权主义开始影响到妇女界 D 将“婚姻自由”与革命要求密切结合17十

10、二铜表法采用固定罚金制,一些贵族依仗其钱财众多随意侵辱他人。于是,法官以受害人人身被侵辱所遭受的实际损害的大小作为判定赔偿金额的标准。这体现出A 法官可随意解释罗马法 B 法律注重保护私有财产C 公平正义理念得到伸张 D 法律优先保护弱者利益1819世纪前,英国各种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很少给内阁优先权,而1811年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一、周五只讨论内阁提出的“公议案”,后又增至每周3日,相反议员个人却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种变化A 反映了内阁权力向议会的延伸B 推动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完善C 说明议会对内阁的影响力增强D 说明内阁左右了议会的立法19下表是17501880

11、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部分)。表格数据的变化可说明国家1750年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中国328333298197125印度2451971768628英国194395199229美国01082472147A 垄断推动英美制造业领先世界B 中印两国已成为英美的原料产地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制造业格局20“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理解为对教会某些弊病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A 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实质

12、B 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C 宗教改革是因为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D 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21马克思说:“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就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说明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诞生的实际原因是A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容纳空间尽失B 民族矛盾尖锐导致阶级矛盾激化C 工业革命与当时生产关系的矛盾D 无产阶级开始成为独立政治力量22十月革命后,美国政府外交上不承认苏联。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民众掀起承认苏联运动,大部分美国报纸也赞成美苏关系正常化。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 法西斯侵略的

13、扩大D 罗斯福新政的推行2320世纪30年代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向公众提出了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因为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罗斯福提出这一自由,意味着摆脱贫穷不再是个人的行为,这说明罗斯福A 强调政府应承担社会保障责任 B 意在鼓励民众摆脱贫穷C 主张创新自由制度以活跃经济 D 唤醒人们自信推进改革24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还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为此,这些国家A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B 开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模式C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D

14、发展知识经济增加社会财富25有学者研究发现,2008年10月以来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短短几个月,世界贸易减少了约20,但相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对于世界贸易的冲击,2008年到2009年的世界贸易衰退持续的时间要短得多,世界贸易的恢复也快得多,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A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B 全球范围贸易自由化的实现C 贸易保护退出历史舞台D 世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二、非选择题(共37分)26(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