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诫子书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294512 上传时间:2020-01-1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9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诫子书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诫子书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诫子书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诫子书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诫子书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诫子书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诫子书课件 新人教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开始第五单元的学习 真棒! 蜀相蜀相(杜甫)(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 你知道他有哪些事迹吗?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 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 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 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 ,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 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 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

2、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 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 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 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 ,“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 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 走进诸葛亮 千古良相诸葛亮 不但是杜甫笔下的精 英忠魂,更是后人眼 中的智慧化身。他一 生立志“兴复汉室,还 于旧都”,为此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他更 以淡泊明志,宁静致 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 教,惠及子女。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

3、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 望。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 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 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 何及! 【原文】 读一读,议一议,读读一读,议一议,读 懂了什么,哪些词语、懂了什么,哪些词语、 句子不理解的?句子不理解的? 用心解读组内翻译 夫(f):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行:操守、品德。 澹(d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名利 。 明志:表达自己崇高的志向

4、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广才:增长才干。 淫慢:过度的享乐,慢:懈怠,懒惰。淫,过度 励精:奋勉,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注 释】 驰:消失、逝去。 日:时间。 遂:于是,就。 枯落: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穷庐:破房子。 将复何及:怎么还来得及。 才:才干 意与日去:意志,本文中指学习的意愿 夫君子之行: 操守、品德。三人行:同行。 意与日去:志愿。 宾客意少舒:心情。 非澹泊无以明志:志趣。 志虑忠纯:志向。 【注 释】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

5、以养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 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 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译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 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 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 能陶冶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 就像枯枝败叶那

6、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 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 ,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 解为空虚的心灵。)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无 法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安宁的环境。现代人多 数终日忙碌,您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一下人生的方向?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 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有规律 的俭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您有否想过 节俭的

7、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告诉孩 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 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面对未来,您有理想吗?您有使命感吗?您 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 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 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您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您是 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 ,让我们来看看 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怎么给儿子上课的: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他忠告

8、孩子 ,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 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 半途而废。您是否想过,一鼓作气的人多,坚持到底的人少的道理?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 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 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电脑的普及代表速度时代的来临,想不到一千八百 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与今天不谋而合。快人一步,不但容易达到理想, 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 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 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

9、命中要做出种种平衡取舍, 要“励精”,也要“治性”。您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 ,意与岁去” 他警告孩子时光飞逝 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管 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无法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 ,不多也不少,唯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才是最佳方式。请您想一想 ,您有蹉跎岁月吗? 问题设置与探究: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 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什么?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 3、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 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B无论做人

10、 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 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 “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 志 学 才 以俭养德 以静求学 以学广才 探究文章的结构 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 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 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 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 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1、找出你喜欢的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示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 非澹泊无以明志,( )。 夫学须静也,( ),非学无以 广才,( )。淫慢则不能励 精,( )。年与时弛,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诫 子子 书书 诸葛亮诸葛亮 俭以养德俭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宁静无以致远 才须学也才须学也 非志无以成学非志无以成学 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躁则不能治性 意与日去意与日去 自然成诵 课外拓展 又诫子书 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 ,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 ,无致迷乱。 宴席上的酒的设置,在于合符礼节、表达情 意,适应身体和性格的

12、需要,礼节尽到了就该退 席,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主人的情意还未尽 ,客人也还有余量,可以饮到酒醉,但也不能醉 到丧失理智而胡行乱来。 谈的是饮酒应尽兴而不乱性。 诫外甥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 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 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 ,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 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 流。 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 抛弃阻碍前进的因素,使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 到存留,在自己内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 碎,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除去埋怨和悔恨,这样即使因受 到挫折而滞留,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达 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 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远 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低微没有出息 之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