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2月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291234 上传时间:2020-01-1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2月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2月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2月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2月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2月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2月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2月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2月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含解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先秦时期一位思想家颂扬道而贬低人的力量,认为政治干涉是罪恶的渊薮,如果让百姓任其自然,他们将和大自然以及彼此之间和谐相处。这位思想家应是A. 老子B. 孔子C. 韩非子D. 墨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老子的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让百姓任其自然,他们将和大自然以及彼此之间和谐相处”的信息可知,这是主张治

2、理国家要顺其自然,体现了一种“无为而治”的思想,这是道家的老子的思想,A项符合题意;孔子主张仁和以德治民,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韩非子主张法治等思想,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墨子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故选A。2.汉高祖六年刘邦封刘交为楚王,统辖薛郡、东海、彭城共三郡三十六县,是西汉初年势力较大的一个藩国。由此可知汉初在地方上实行A. 分封制B. 郡县制C. 郡国并行制D. 行省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郡国并行制,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A项在春秋战国时已经瓦解,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汉初分封同姓王,是郡国并行,不是

3、郡县制,排除B;根据材料“刘邦封刘交为楚王,统辖薛郡、东海、彭城共三郡三十六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为维护刘氏天下的地位,分封了一些同姓王,形成了汉初地方的的郡国并行制,C项符合题意;D项是元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故选C。3.学者研究发现,曹魏政权建立后颍川地区除了陈氏、荀氏、钟氏、杜氏、枣氏、褚氏等大族之外,很少再有其他姓氏的人才出现。造成这种状况的制度因素是A. 军功爵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A项主要是

4、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军功授爵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西汉推行的以人的品德为主要根据的制度,曹魏时已被九品中正制取代,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曹魏政权建立后,颍川地区除了陈氏、荀氏、钟氏、杜氏、枣氏、褚氏等大族之外,很少再有其他姓氏的人才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魏晋时期在选官制度中推行以门第和出身为主要标准的九品中正制的实行,造成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C项符合题意;D项是隋朝以后推行的选官制度,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故选C。4.史书描述某一工具:“甃石(砌石)以截溪流,置车于中,轮郭上系竹筒数十,溪流自为激运,以次汲输于田,不假人力,而灌溉沾足。”这一工具

5、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筒车,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图片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A、B、C三项都是人力工具,不符合材料“不假人力”的信息,根据材料“轮郭上系竹筒数十,溪流自为激运”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一种灌溉工具,再根据材料“不假人力,而灌溉沾足”,可知这是非人力工具,D项筒车就是水利灌溉工具,D项符合题意。故选D。5.有学者评述某一书法作品:“纵笔如兔起骸落,奔放不羁,纵横挥斫,一气到底。”下列作品与这一书法作品风格一致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意在考查学生运

6、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纵笔如兔起骸落,奔放不羁,纵横挥斫,一气到底”,可知这是对草书的描述,B项符合题意;A项是隶书,排除;C项是楷书,排除;D项是行书,排除。故选B。6.明朝官员唐枢在御倭杂著中提出:“华夷同体,有无相通,实理势之所必然。中国与夷,各擅土产,故贸易难绝,利之所在,人必趋之。”唐枢旨在A. 提倡中外通商政策B. 批判唯利是图观念C. 倡导华夷平等理念D. 强调中外物产差异【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和外国的交往是

7、大势所趋,且中外各有自己的特产,利益的驱使也使中外贸易相互联系,所以材料中作者是在提倡中外通商政策,A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是强调对唯利是图观念的批判,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华夷平等的信息,C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排除。故选A。7.2018年4月11日,一件从圆明园流失出去的西周青铜器虎蓥竟在23分钟内拍出了41万英镑的高价。与这一文物的流失密切相关的事件应是A. 第一次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从圆明园流失出去的西周青

8、铜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掠夺了圆明园的大量文物,B项符合题意;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没有进入北京,A项错误;C项是1894年日本发动的,同材料无关,排除;D项虽然进入北京,但是不符合材料时间和事件的信息,排除。故选B。8.“这一选择的结果牵制了太平天国的兵锋,迫使它敛收金田起义以来的席卷之势。于是,奔腾湍急的农民战争巨流一下子汇成一片以南京为中心的浅滩。”“这一选择”指的是A. 金田起义B. 定都天京C. 挥师北伐D. 举兵西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

9、奔腾湍急的农民战争巨流一下子汇成一片以南京为中心的浅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建立了与清政府正式对峙的政权,B项符合题意;A项是在广西,是太平天国开始的标志,排除;C项是太平军要消灭清政府的北伐,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是巩固天京大本营的西征,不符合题意。故选B。9.“他们是中国的第一流政治家,知道中国所处的局势是数千年的变局,而反图以积极的方法应付之。他们的大政方针分两层:以外交治标,以自强治本。”材料里的“他们”指的是A. 地主阶级抵抗派B. 地主阶级洋务派C. 资产阶级维新派D. 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洋务派,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

10、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以外交治标,以自强治本”,可知这是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派,B项正确;A项是以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其主要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不符合题意;C项是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不符合题意;D 项是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不符合题意。故选B。10.“信息能将电气传,霎时万里寄华笺。行名推累葛蓝姆,铁线曾从海底穿。”这首近代中国的竹枝词赞叹的是A. 轮船B. 电车C. 电话D. 有线电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

11、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主要是强调用有线电报这种“电气传”的新的通讯手段实现了“霎时万里寄华笺”,D项符合题意;A项是交通工具,不是通讯工具,排除;B项是交通工具,不是通讯工具,排除;C项是传递语音,不是华笺,排除。故选D。11.福建学界曾致电:“青岛问题关系重大,凡我国民决不承认日本主张,均应誓死力争,以为外交后盾,曹陆章卖国证据确凿,请协电政府予重诛。”这一电文反映的事件A.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 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C. 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12、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是五四运动中的“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项正确;五四运动时中国共产党还未诞生,B项错误;C项是国民大革命的意义,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项错误。故选A。12.下表是近代中国民用工矿企业的家数和资本额(19121918)统计表,当时民营工矿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 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在考

13、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统计表,可以看出从1912年到1918年中国民用工矿企业的家数和资本额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这主要是此时正处于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这促进了中国民用工业的发展,D项正确;A项是19世纪末期的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不符合材料时间;此时国民政府尚未成立,排除B项;C项是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以后的措施,不符合材料时间。故选D。13.“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民族对一段历史的复原以及回忆,乃至将其定格、固化,反映了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成熟与强大。下图中“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A. 九一八事变B. 七七事变C. 南

14、京大屠杀D. 抗战胜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图示的信息“12-1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为了纪念1937年12月13日,日本制造的“南京大屠杀”的惨案,C项符合题意;A项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不符合材料信息;B项是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不符合材料信息;D项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是战争结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选C。14.七十年前的某一战役后,淮河以北完全解放,淮南大部分也为解放军所控制,江北只剩一个重要城市安庆在国民党军控制下,解放军直逼

15、长江,矛头直指蒋介石统治的核心区域。这一战役指的是A. 淞沪会战B. 徐州会战C. 辽沈战役D. 淮海战役【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淮海战役,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七十年前的某一战役后,淮河以北完全解放,淮南大部分也为解放军所控制,江北只剩一个重要城市安庆在国民党军控制下”,可知这是对1949年的淮海战役的描述,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的地区,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京、沪一带完全暴露于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之下,D项正确;A项是1937年日本进攻上海的事件,不符合题意;B项是1938年国民党组织的抗日战争中的战役,不符合题意;C项是在东北发动的,不符合题意。故选D。15.1949年中国的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70%,到1957年时其比重降为43.3%;而同时期重工业总产值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9%上升到25.5%。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土地改革B. “五”计划C. 三大改造D. 改革开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五”计划,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可以看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