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琦瑶看女性的心理状态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29053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王琦瑶看女性的心理状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王琦瑶看女性的心理状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王琦瑶看女性的心理状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王琦瑶看女性的心理状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王琦瑶看女性的心理状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王琦瑶看女性的心理状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王琦瑶看女性的心理状态浅谈长恨歌中女主人公的情爱故事摘要:长恨歌以上海为背景,写了一个上海小女人四十年跌宕起伏的命运,让我们了解了上海四十年的变迁,从小市民琐碎的生活场景中领略了旧上海的风骨和人文情怀。 长恨歌的主要线索就是王琦瑶人生的几个情爱片段:和李主任、程先生、阿二、康明逊、萨沙、老克蜡、长脚六个人的。这几个情爱片段刚好涵盖了王琦瑶青年、中年、老年三个时期的“闺阁”的历史。对我们了解当时上海弄堂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关键词:王琦瑶 爱情 生活 背景王琦瑶是上海女作家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中的女主人公,是当代中国文学人物形象群中典型的人物形象之一。小说中的王琦瑶跨越 40 年斑驳的时光,

2、经历了程先生、李主任、康明逊、老克蜡四个男人的缠绵纠葛,最后以电影场景般的悲剧落幕收场。王琦瑶不是一个单数,是一个复数,是中国传统女性的影子。作者以零星琐碎又不落余墨的手法,层层剥开上海事态繁华和 40 年的光影尘埃,以王琦瑶的爱情故事去接近生活的上海精神,她的情爱故事是中国女性的悲剧的代表。(一)上海弄堂的女人王琦瑶上海的弄堂在作者笔下成了一首诗,一个代表着人类的一种情感的地方。 “站一个至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 。 “上海的弄堂形形种种,声色各异” 。 “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有一种肌肤之余丝的” “上海弄堂的感动来自于最为日常的情景,这感动不是云水激荡的,而是一点一滴昂积累起

3、来的” 。 上海的弄堂里是普通人的生活,是老百姓的生活,然而这老百姓的生活却是有着细腻的心思,壮观的景象,有着巨大的力量。因为普通,在弄堂里始终充满着流言,流言带着阴沉之气,并且拥有无拘无束能上能下的想象力。在这流言中,离不开闺阁里的女人,上海弄堂里的闺阁似乎也有一种小女人的心思来观望着这个世界。王琦瑶是上海弄堂里滋生出来的女人,是美丽的“上海小姐” ,是平安里的女护士,“上海弄堂里,每一个门洞里,都有王琦瑶在读书,在绣花,在同小姊妹窃窃私语,在和父母怄气掉泪” 。 虽然此时的王琦瑶也颇有姿色和教养,但是最多也只是小家碧玉,算不上光彩照人,要想真正的步入上流社会的视野,中间还具有很长的距离。可

4、是,这个本来终生都未必能跨越的距离,去因为众多偶然的机会被王琦瑶轻松的跨越了:王琦瑶的故事从片场开始了,这似乎注定与美梦的开始和虚无的结局有关。王琦瑶从拎着书包的女学生,到“沪上淑媛” ,再到“上海小姐” ,凭借的是从上海弄堂里走出来的女儿的聪慧与奋斗。她与吴佩珍、蒋丽莉的“友谊”是闺阁少女的心,是世俗的美丽、闺阁的智慧,程先生的使命就是发现并成就了王琦瑶,所以王琦瑶就成了人们心中的“沪上淑媛”和水到渠成的“上海小姐“。这个过程是梦幻的,是每个女子心中最深的幽梦。(二)程先生和爱丽丝公寓的“李主任”“上海小姐”的称号的获得,并没有立刻给王琦瑶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一直到李主任在她的生命中出现。 “

5、李主任”在王琦瑶生活中的出现,既是偶然的,也是注定的。 “上海小姐”的真正意义,在于提高了王琦瑶作为女人的身价,就想一个著名的商标,能够提高其身价。而作为政治舞台上的风月老手,李主任对于女人的态度,自然不可能有半点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即便是宠爱,也不是两性平等的。换言之,即是女人只是生活的调剂品,也是他逃离政治压力的有效途径。在王安忆看似平静如水的描写下,我们才看到了李主任和王琦瑶的关系的存在方式。对李主任来说,王琦瑶也不过是个女人。在李主任这里王琦瑶并没有获得一份完整的爱情,正如作品中所说:“在那最后的时刻真正来临之前,她还来得及一点点惋惜,她想她婚服倒是穿了两次,一次在片场,二次在决赛的舞台

6、,可真正该穿婚服了,却没有穿。 ”“婚服”这个意象,意味着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婚姻和爱情,完整的拥有一个男人。而这份完整的爱情,程先生是可以提供的,但是被她拒绝了,她选择依附李主任,却绝对不可能给她穿上婚服。在真爱和权力之间,王琦瑶选择了后者。程先生对王琦瑶的付出并没有换来王琦瑶的珍视,也许在王琦瑶心里有个位置是程先生的,但是此时的王琦瑶心中的权利欲望大过了一切,所以做了李主任的情人。对于程先生,他仅是王琦瑶人生中无着落时的依靠,是王琦瑶保底的感情生活的最后的防线。他对王琦瑶的追求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王琦瑶的出现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放弃了自己摄影的爱好,孤注一掷地帮助王琦瑶参加上海小姐的竞

7、选,程先生与王琦瑶再次相遇后继续承担起了王琦瑶保护人的角色。但是最后程先生选择了离开。早期的王琦瑶是程先生苦苦追求的“美的化身” ,他对于王琦瑶的喜爱是一种欣赏,对王琦瑶的保护也仅是一种爱美之人的天性。程先生对王琦瑶来说是一种审美和道德双重准则下的理想主义的坚守,是他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当面对着两种选择的时候,王琦瑶为了自己虚荣心,摒下了自己的感情道德,住进了爱丽丝公寓。其实李主任的出现,是王琦瑶可看不可抓的。王琦瑶从 16 岁到 19 岁,从弄堂的阁子间道爱丽丝公寓,是凭借她世俗的美丽和闺阁的智慧,是她的能与不能,是虚的王琦瑶和实的上海的真实写照,程先生此时只起了推动作用。(三)邬桥情意邬桥

8、,一个宁静,充满着浓浓乡情的地方。为了治疗自己心中的伤痛,忘却自己的痛苦,王琦瑶来到了外婆家,这个专门供作避乱的地方。 “凡来到邬桥的外乡人,都有一副凄惶的表情。他们伤心落意,身不由己” 。虽然“外乡人的病也是不断根的病,入了膏肓的,无论怎么,都是治标不治理的。可这些不说,邬桥总是个歇脚和安慰。那乌篷船每年要载来多少断肠和伤心,船下流的都是伤心泪” 。在外婆家,王琦瑶碰到了阿二,这个卖豆腐的小孩,因为局势原因,阿二这个原本学生的孩子,只得在家卖豆腐。 “他对邬桥的女人看都不看一眼,和男人不打拢,一个人躲在房里看书。有时被阿爹差遣出去送豆腐,便满脸的怨艾,郁沉沉的” 。 “阿二其实是邬桥一景,说

9、是不贴,其实贴的很。是邬桥的孤独者” 。阿二其实是邬桥的代表人,代表着邬桥的一种文化。然而阿有了王琦瑶,阿二开始活跃起来,他把王琦瑶当成了神仙姐姐,他感觉“王琦瑶的传说是海上繁华梦的景象,虽然繁华是旧繁华,梦是旧梦,可那余光照耀,也足够半个世纪” 。王琦瑶也开始注意这个送豆腐的小孩。阿二的心从此开始荡漾了。但是,他也只是懵懂的少年,他把她当成了童话和向往,她始终也是他的一个繁华的梦。此时的王琦瑶只是把他当做一个匆匆的过客,并没有放在心上,虽然有着一层的暧昧,但这种暧昧的时间很短。阿二和王琦瑶这段的小情趣很安逸,没有世俗的纷扰,没有嘈杂的心绪,安静而宁远(四)平安里女护士的恋情阿二的离开勾起了王

10、琦瑶对上海的依恋,王琦瑶属于上海这个纷乱的世界,而非邬桥那个安静的小城镇。在平安里王琦瑶有了自己的工作,并且结实了康明逊和萨沙,这两个和她有着牵扯不清关系的男人。王琦瑶的一生中要说真的跟谁有过爱情的话,也就只有这段和康明逊的了,算是两情相悦。这也是全书最温馨的一段文字,王琦瑶给孩子打针的时候,康明逊在一边逗着孩子不要哭,拿着玩具,扮着鬼脸,真的是“角角落落里的温暖” 。可是这么动人的爱情故事也是注定了没有结局的,从开始就是泡沫。两个人都明白,他们的关系从开始就是无望的挣扎。因为康明逊的家人不会容易他娶王琦瑶这样的女人作为妻子的,而父母不同意的婚姻就是不合法的, “父母之命”在那个年代还是婚姻的

11、法律。在传统中国,婚姻的基础是门第,而不是爱情。王琦瑶和康明那年。逊的爱情显然无力对抗几千年的门第 ,也许王琦瑶与康明逊勇敢一点的话,可以携手私奔,但那也是徒劳。更何况康明逊是个偏房所生的这个身份,表面上乖顺、骨子里懦弱无能,他只能在内心痛苦感触去无力付出行动。怀孕后的王琦瑶奋不顾身的承担起了全部责任,她不但是女儿的母亲也是丈夫的母亲。虽然与康明逊有联系,但最终还是被其抛弃。而萨沙和王琦瑶的关系完全是王琦瑶为了平息流言而找的替身而已,王琦瑶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男人,把“孩子”这个包袱丢给了萨沙。而萨沙却不知道,见到王琦瑶对他热情,康明逊又不上门,便自以为战胜了他,虚荣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两个人就

12、是互相利用,并没有情意可言。当萨沙知道王琦瑶怀孕的事情后,他无法面对这种不能承受的重担,逃避也成了他唯一的出路。这个时期她和两个男人的关系是不明不白,作为一个女人在那个社会始终是流言的对象,没有固定的丈夫,身边的男人不断,又加上有身孕。最后王琦瑶留住孩子其实也和情爱无关,而是对自己流逝岁月和空虚的弥补,似乎一切都是虚无,只有肚子里的孩子是真真实实的。(五) “薇薇时代”的王琦瑶薇薇们作为王琦瑶的下一代,这时代表着女性的再生力量。薇薇们的行动,在王琦瑶眼里已经是所谓的“粗鲁”了,这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长大的女孩子则已经成为了潮流的代表。王琦瑶的时代已经过去。薇薇长大以后,王琦瑶渐觉自己年龄之大,但

13、是王琦瑶这个从弄堂里出来的小女子,始终是柔弱的,她的依附性使自己没有生存的能力,在女儿出国后她的日子就像一潭死水。这时怀旧的老克蜡出现了,一个听着老唱片,喝小壶咖啡,玩老式幻灯片,以怀旧为时尚的 80 年代的年轻人, “26 岁的年纪里,时间还没有把道理交给他,所以他才敢怀旧” 。他搜索着被大家遗忘的“上海小姐”的信息,虽然他的身边全是摩登。但当他遇到王琦瑶,一个事憧憬,一个是缅怀,不免迷失到了时代的虚幻里边。 “当王琦瑶的手抚上他头发时,他感觉到这个女人的委屈和体谅,于是,就有一股同情从心里滋长出来,使得他与王琦瑶亲近了” 。于是王琦瑶把自己四十年的历史讲给了他听,他感动了。然而当他和这个现

14、实的女人开始有肉体上的接触时,他感到的不是快乐而是恶心和沮丧。一个男人不可以喜欢可以做自己母亲的女人。在时代的召唤下,他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时代,摆脱了王琦瑶,也摆脱了迷失!长脚是在王琦瑶和老克蜡的交往中出现的,他作为张永红的男朋友充当的是配角的角色,他惯于欺骗,当一个人出现的很频繁的时候,我们开始渐渐相信他的一切。当老克蜡不出现的时候,长脚熟悉王琦瑶家里的一切,这个现实生活中的男人,没有钱慷慨大方了,晚上便到王琦瑶家里去盗窃,并最终结束了王琦瑶的生命。王琦瑶的最后一刻停留在了片场的场景。这样的结局是注定的,张永红这一代的出现已经宣告了新一代王琦瑶的诞生,他们的出现使得上海的生命变得更新,他们又是

15、上海千变万化表象下一点不变的灵魂。王琦瑶最终要被这个生机勃勃的新上海请出历史舞台,她的死宣判了旧上海 40 年一梦的清醒。王琦瑶是在电影场景般的悲剧中收场的,她死于他杀,是为了那个雕木花盒,她死的样子很丑陋,这场景又回到了 40 年前故事开始的片厂的场景,我们试着可以寻找悲剧的起因:她的悲剧似乎从爱丽丝公寓开始,她不应该对程先生的爱视而不见,而去做李主任的情人,可是王琦瑶是“上海小姐” ,整个上海的繁华和荣耀都是触手可及的,她必须抓住。至于那时的上海的繁华只不过是表面,但是这并不是王琦瑶能够想到的,这不能怪他。她的悲剧似乎从康明逊开始,她不应该不明不白的去爱他,并冒着世俗的流言为他生下孩子,此

16、时王琦瑶等的是康明逊这种风情的男人,这时的王琦瑶敢爱敢恨,也不能怪罪。她的悲剧似乎从程先生开始,正是她落难的时候,程先生又悄然而至,这时本应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可是她是有心无力,程先生又悄然离开。她的悲剧也不是从老克蜡开始的,已是 40 年的岁月与红尘,让她流连忘返,哪怕是昙花一现,哪怕是瞬间的烟火,也要押上老底儿去拼搏。正是这种流连红尘的真让灰色的忘年之恋透出亮色与温情,这是真实的王琦瑶。王琦瑶的悲剧似乎又回到原点,回到那个李主任最后留下的雕花木盒,王琦瑶的底,“万般无奈的日子里,想到它,心里才有了底” 。王琦瑶的底没有换来老克蜡几年的日子,却招来了杀身之祸,可见什么都不是。从“上海小姐”到最后的被人杀害,她这一生,风采已尽,所有的红尘经历已尽。对她来说,最后的结局也许是一种解脱,比自己孤独地终老也许强一百倍。当年的王琦瑶有如白绢似地,后来渐渐写上字,字成了句,成了历史。历史沉淀得深,不过是漫天扬起的灰尘。那华丽的旗袍,抖落的不单是繁花似锦,还有的是抑制不住的落寞和惆怅。时间是最具有腐蚀力的,洗尽了铅华,那夺目的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