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第(41)期学案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286980 上传时间:2020-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第(41)期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第(41)期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第(41)期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第(41)期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第(41)期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第(41)期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第(41)期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1)期一.古诗浅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风入松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日赏新睛。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疑,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词句注释】风入松:词牌名。词调名出自古琴曲风入松(相传为晋代嵇康所作)。草:草,起草,拟写。愁草,没有心情写。瘗(y):埋葬。铭,文体的一种。庾信有瘗花铭。古代常把铭文刻在墓碑或者器物上,内容多为歌功颂德,表示哀悼,申述鉴戒。分携:分手,分别。绿暗:形容绿柳成荫。料峭:形容春天的寒冷。中(zhng)酒:醉酒。“中酒”见史记樊哙传,亦见汉书,意酒酣

2、也。中,读仄声也。又如杜牧:“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睦州四韵)。交加:形容杂乱。黄蜂:这里指蜜蜂。凝:凝聚。双鸳:成对的鸳鸯,是指一双绣有鸳鸯的女子鞋子,这里兼指女子本人。 【白话译文】听着凄风苦雨之声,我独自寂寞地过着清明。掩埋好遍地的落花,我满怀忧愁地起草葬花之铭。楼前依依惜别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浓密的绿荫。每一缕柳丝,都寄托着一分柔情。料峭的春寒中,我独自喝着闷酒,想借梦境去与佳人重逢,不料又被啼莺唤醒。西园的亭台和树林,每天我都派人去打扫干净,依旧到这里来欣赏新晴的美景。蜜蜂频频扑向你荡过的秋千、绳索上还有你纤手握过而留下的芳馨。我是多么惆怅伤心,你的倩影总是没有信音。幽寂的空阶上

3、,一夜间长出的苔藓便已青青。【文学赏析】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意境有独到之处。前二句是伤春,三、四两句写伤别,五、六两句则是伤春与伤别的交融,形象丰满,意蕴深邃。“听风听雨过清明”,起句貌似简单,不像梦窗(吴文英的号)绵丽的风格,但用意颇深。不仅点出时间,而且勾勒出内心细腻的情愫。寒食、清明凄冷的禁烟时节,连续刮风下雨,意境凄凉。风雨不写“见”而写“听”,意思是白天对风雨中落花,不忍见,但不能不听到;晚上则为花无眠、以听风听雨为常。首句四个字就写出了词人在清明节前后,听风听雨,愁风愁雨的惜花伤春情绪,不由让读者生凄神憾魄之感。“愁草瘗花铭”一句紧承首句而来,意密而情浓。落花满地,将它打扫成堆,予以

4、埋葬,这是一层意思;葬花后而仍不安心,心想应该为它拟就一个瘗花铭,瘐信有瘗花铭,此借用之,这是二层意思;草萌时为花伤心,为花堕泪,愁绪横生,故曰“愁草”,这是三层意思。词人为花而悲,为春而伤,情波千叠,都凝炼在此五字中了。“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是写分别时的情景。梦窗和情人在柳丝飘荡的路上分手,自此柳成为其词中常出现的意象。古代有送别时折柳相送的风俗,是希望柳丝能够系住将要远行的人,所以说“一丝柳,一寸柔情”,可谓语浅意深。“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伤春又伤别,无以排遣,只得借酒浇愁,希望醉后梦中能与情人相见。无奈春梦却被莺啼声惊醒。这是化用唐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

5、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之意。上阙是愁风雨,惜年华,伤离别,意象集中精炼,而又感人至深,显出密中有疏的特色。下阕写清明已过,风雨已止,天气放晴了。阔别已久的情人,不能忘怀。按正常逻辑,因深念情人,故不忍再去平时二人一同游赏之处了,以免触景生悲,睹物思人。但梦窗却用进一层的写法,那就是照样(依旧)去游赏林亭。于是看到“黄蜂频扑秋千索”,仿佛佳人仍在。“黄蜂”二句是梦窗词中的名句,妙在不从正面写,而是侧面烘托,佳人的美好形象凸现出来。怀人之情至深,故即不能来,还是痴心望着她来。“日日扫林亭”,就是虽毫无希望而仍望着她来。离别已久,秋千索上的香气未必能留,但仍写黄蜂的频扑,这不是在实写。陈洵说:“见秋

6、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纯是痴望神理。” 结句“双鸳不到”,明写其惆怅。“幽阶一夜苔生”,语意夸张。不怨伊人不来,而只说“苔生”,可见当时伊人常来此处时,阶上是不会生出青苔来的,此时人去已久,所以青苔滋生,但不说经时而说“一夜,”由此可见二人双栖之时,欢爱异常,仿佛如在昨日。这样的夸张,在事实上并非如此,而在情理上却是真实的。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本词既抒怀人之感,又生伤春之情。首句四个字就写出了词人在清明节前后,听风听雨,愁风愁雨的借花伤春情绪,不由让读者生凄神寒怆之感。B“愁草瘗花铭”一句意密而情浓,作者为花而悲,为春而伤,情波千叠,都反映在此五字中了。

7、C“楼前绿暗分携路”,“绿暗”与前两句相照应,暗示春花在风雨中凋零的状况,该句抒发了作者对春花凋零的惋惜之情。D古代有折柳送别的风俗,“柳”谐“留”音,赠柳表示不忍离别。本词中的“一丝柳寸柔情”,也是取此意,希望柳丝能够系住将要远行的人,可谓语浅意深。C C项,“该句抒发了惋惜之情”错,此句抒发的是作者的伤离之情。2谭献在谭评词辨中评价此词“黄蜂二句,是痴语,是深语,结处见温厚。”请结合此评价,简要赏析词的下片。(6分)(对于词的下片赏析的重点在于手法和情感。)词的下片运用侧面烘托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佳人的无限思念与期盼之情。(2分)“黄蜂”二句,因黄蜂飞向秋千索而认作是留有佳人余香,实则是

8、诗人思念之切期盼之浓。(2分)结语处“幽阶”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台阶上的青苔“一夜”之间生出来,极言佳人离去后作者的无限思念之情。(2分)(手法和分析答对1点2分,答对2点4分,二.古文积累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

9、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重点字词】指顾,手指目顾载,盛着觞,酒杯和,唱和故人,老友骇,惊讶须臾,一会儿具,准备馔,饭食但,只饮,使.饮酒胜,承受降跽,下跪谢过,道歉窍,名词作动词,穿孔歌,唱歌援,拿少,通“稍”,稍微。【译文】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酒葫芦斟酒,传递酒杯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道士一起来。于是我们和

10、他们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帧太乙真人图请我们题诗。我题写了一首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得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也折断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何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三、成语积累1、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的文化重镇、作为备受喜爱的文化“网红”,也一定能在展览理念上顾盼自雄,让井喷的文化热情妥善安放。顾盼自雄:

11、形容自以为了不起。褒贬误用。2.川剧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同京剧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半斤八两: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3.名家名作有着丰富的人文素养,但未必没有局限,需要人们独立思考,择善而从,而不是全盘照搬。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含褒义,符合语境。4.在全市高中生秋季运动会开幕式上,市文体局领导激动地说:“虽然现在已是七月流火,凉风习习,但我们的心里依然火热,祝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七月流火: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4、 文化常识积累五、文史典籍【史书

12、编写方式】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三种。纪传体: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历代修正史都以此为典范。又如汉书。有个别的正史没有书或者志,比如三国志。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如左传、资治通鉴等都属于这一类。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纪事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这种体裁的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纲,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现有九部纪事本末体的古籍。国别体:国别体史书创始于国语。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分载多国历史。如战国策都属于这一类。【重点摘记】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