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277975 上传时间:2020-01-1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4.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新人教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息二则 第二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 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 议呢?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 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 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 ,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新闻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2.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 学生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 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

2、点。 3.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 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 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课前自主学习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 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 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 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 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作者介绍 课前自主学习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 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 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

3、就。 链接新闻知识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 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 助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 ,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 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 ,可有可无; 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 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课前自主学习 电头: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

4、时 间。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 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 准确。 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自主学习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 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 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 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 新华社 播发

5、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 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 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观看101微课,整体感知 负隅顽抗 撰写 区域 芜湖 歼灭 要塞 溃退 荻港 自主学习反馈 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高屋建瓴: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水,形高临下的形势。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磅礴:广大无边。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锐:锐气; 当:抵挡。 自主学习反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 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 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 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

6、当、所向披靡的英 雄气概。 自主学习反馈 品读新闻,读中感悟 请找出文章导语部分并分析其作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明扼 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的对事件进行了报道, 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 课文品读 课文品读 大声朗读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从哪几个方 面总领了全文? 渡江作战兵力 战线(即渡江区域) 战况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 结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

7、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 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用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课文品读 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渡江三路大军时间兵力渡江人数 中路军(安庆芜湖) 西路军(九江安庆) 东路军(南京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21日17时22日22时 20日夜21日夜 30万30万 35万三分之二 35万大部分 课文品读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 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中路于20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21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 就交待清楚了。至于其受阻情况,

8、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去。次写西路,略写。最后写东路。由于这里 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 地区在战略上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 报道写得十分具体。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尽地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 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京沪线已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已无退路,敌我 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朗。 课文品读 读课文,品句子 (1)题目“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 是实数。 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人数 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

9、民解放军的渡 江区域”,其中的“不含”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课文品读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一旬更好并说说理由。 二十二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 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二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 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既已渡过 三十万人。 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 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 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 丰富, 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

10、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 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 表达这些意思。 课文品读 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 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同时,我们也大致了解新闻的特点, 是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的。新闻有它记叙 的六要素,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 部分。希望大家利用所学,再读读报纸,进一步掌握新闻这种 文体。 技法总结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

11、赏探究。 解读新闻文本的方法: 随堂检测 国民党的 (A.广大 B.大量 C.多数 D.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 ,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 (A.反对 B.抗拒 C.拒绝 D.抵触)和平,都 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 (A.作战 B.指挥 C.鼓动 D.督战), 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 (A.牢靠 B.坚固 C. 巩固 D.顽固)的, (A.弱点B.松懈 C.劣势 D.困难)只存在于 南京九江一线。 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 A C D C A 请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 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 必须做好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 标题 导语: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 主体: “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保障制 度等工作。” 拓展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