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快乐的端午文化之旅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26655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次快乐的端午文化之旅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次快乐的端午文化之旅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次快乐的端午文化之旅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次快乐的端午文化之旅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次快乐的端午文化之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次快乐的端午文化之旅(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次快乐的端午文化之旅关于“端午节”的综合性学习设计彭 涛(南京市湖熟职业中学,211121)设计动机:1学到沈从文先生的边城 “端午节”片断部分,其中谈到湘西边城的端午节习俗,便产生让学生搜集中国各地及国外有关国家端午节习俗资料的想法。2恰逢中国端午节前后,媒体的相关报道较多,尤其是端午节“申遗”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与能力,尤其是养成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4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热爱中华悠久文化传统的情操,从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学习步骤:1边城回顾了解沈从文边城中对端午节习俗的精彩描写。2搜集资料(1)学生 30 人,分成五组:端午节的起源与传说,中外端午

2、节的习俗,古代文人关于端午节的诗文,端午节在中国的现状,关于端午节“申遗”的相关信息。每组六人,其中一人为组长,负责归类总结汇报。(2)教师搜集一些有关端午节的影像资料。(3)根据分组,学生课外以各种形式搜集资料,并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归类汇总。3资料交流学生以及老师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交流,交流的重点集中于“现状”与“申遗”两部分。本部分一课时完成。4课后研讨学生根据搜集的相关信息,尤其是端午节“申遗”的相关信息,课后以书面形式谈谈自己对此的看法,由各组长将结果搜集汇总上报,教师做出评价,选出优者备用。5成果展示以一节课时间,展示学生的思考成果,老师也可以适当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学手段:借助

3、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便于学生呈现自己搜集的材料,同时教师也可以呈现自己搜集的一些端午节影像资料,增加观感享受,感受端午文化的魅力。具体内容:1边城习俗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以湘西山村生活为背景,展示了浓郁的湘西乡土气息。小说多次写到湘西的端午节。从节选的小说第三、四、五、六节来看,湘西端午的习俗主要有穿新衣、抹雄黄、赛龙舟、抢鸭子等。2资料交流(1)端午来源端午节的来源说法众多。至少有以下几种:恶月说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节的其中一个习俗便是在家门前插挂菖蒲及艾草等避病驱邪的东西。端午节是一个警惕人们小心生病的节日。源于夏至王尔龄的中国文化常识说:汉人重视五月五日与

4、夏至相同;至今,端午风俗有不少是从夏至传来的,如端午“采杂药”便是一例。端午既在仲夏,把夏至的某一些风俗借来,也很相宜。纪念屈原此故事家喻户晓,此处不再赘述。纪念曹娥东汉时代,有位年仅十四岁的孝女曹娥,因父亲溺死江中,沿江嚎哭寻找父亲尸体 17 天,依旧不见其父尸首,因此在五月五那天,投河自尽。几日后,村人赫然发现,曹娥抱着其父,两人尸首一同浮出水面。当地人为纪念其孝行,将那条河命名为曹娥江,并在每年五月五日也滑龙舟竞渡。 纪念伍子胥有人认为赛龙船是为纪念吴国大夫伍子胥的。吴王中了越王勾践的离间计,迫令伍子胥自杀,并令手下把他的尸首装在一个皮革囊里投入江中。江南一带的人民,怜悯伍子胥的冤屈,在

5、每年五月五日他尸首投入江中的日子,都要划龙船迎接潮神。闻一多之研究闻一多认为,端午应是个以龙为图腾的民族举行图腾祭的日子。吴越民族在每年五月五日这一天,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他们将各种食物装在竹筒中,或裹在树叶里,往水里扔,献给神龙吃。他们还把乘坐的船,刻画成龙的形状,配合着岸上急促的鼓声,在水面上作各种游戏和竞赛划船。这便是端午节及其习俗的由来的。 (以上内容可以查阅网址: )国外:受中华文化影响比较深远的国家基本上都会庆祝端午节,但是由于文化的变化,有自己不同的习俗。如韩国有“江陵端午祭” ,日本有“男孩节” 。这些都是由我国的“端午节”演变而来。(3)诗词曲联古人写端午的诗词曲联比较多

6、,如陆游、梅尧臣、边贡、刘禹锡等人都有咏端午的诗歌传于后世;各地还有不少描写端午节的对联。下面摘录三首:其一: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其二: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贝琼已酉端午)其三:盛世本无邪,寰宇长昭天子镜;德门原有庆,端阳亦镇赤灵符。 (泉州端午联)(针对以上的诗和联,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供学生思考:我国的端午节来源是什么?有哪些风俗?)(4)南京端午老南京这天家家门头插菖蒲、悬艾条,瓶中供蜀葵、石榴花,吃粽子。端午正午,家家摆宴,喝雄黄酒,吃黄鱼、咸鸭蛋、苋菜、枇杷、龙虾、烤鸭等“十二红”(现

7、演变为“五红”),名曰“赏午”。南京人把端午节又称为“五月节”、“娃娃节”。每到端午节,大人们要用菖蒲水给小孩洗澡,以消毒强身,还要戴上装有鸡蛋、鸭蛋、小粽子的五色丝络,手臂上系一五彩“长命缕”以驱邪;用蒜头蘸雄黄酒在娃娃额头上画“王”字用以驱虫禳灾;对女娃则买朵老虎红绒花佩戴。没钱人家,亦有戴石榴花的;对更小一点的娃儿,则给他戴虎头帽,围老虎兜,穿虎头鞋,背挂老虎披,寄希望于娃娃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5)“申遗”纷争2003 年初,韩国文化财厅(相当于我国文物局)决定将“江陵端午祭”推向世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 2005 年度“人类口传和无形文化遗产” 。韩国政府和江陵市经过一年多的准

8、备,拟于今年 9 月就“江陵端午祭”申遗问题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申请。2005 年 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决定是否批准“江陵端午祭”为“人类口传和无形文化遗产”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国的苏州、岳阳等地也相继提出端午节“申遗”的问题;各大媒体也对此事作出报道,并由此提出一个更加尖锐的话题:我国的悠久的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6)影视展播边城片段。端午节 DV 片。(这一步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增减,不利用课堂时间)3端午现状目前,端午节以及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在我国逐渐式微,影响远不如从前,相反是各种洋节开始流行,诸如圣诞节、情人节等。现在的端午节大有演变为“粽子节”的趋势,文化内涵几乎荡

9、然无存,是一件值得悲哀的事情。4分组研讨围绕端午节“申遗”话题展开分组研讨,重点探讨以下问题:(1)韩国端午节与我国端午节的关系;(2)各大媒体在端午“申遗”竞争中阐述的主要观点;(3)你对两国端午节“申遗”竞争的看法;(4)我们在保护并发展传统文化方面还有些什么事可以做。5成果展示在学生经过上网浏览以及分组讨论之后,大家总结出以下结论:(1)中、韩两国的端午节虽然在形式上有了明显的区别,但是应当是源与流的关系,这一点从两国端午节的时间以及韩国端午节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2)我国各大媒体除了报道苏州、秭归、汨罗、岳阳等地先后加入端午“申遗”的队伍之外,更着重报道了由此反映出的我国在传统文化遗产

10、的保护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几乎所有媒体都认为我国应当认真思考如何保护传统文化遗产,不要让中华民族在很多年之后成为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3)学生对韩国人端午“申遗”的观点不尽相同。有些学生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反映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同时也可以促进中国人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但也有同学认为,端午节是中华文化传统,现在由一个外国去申请保护,显得中国人很没面子,联合国也不应该同意这个申请;有极少部分同学采取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认为无所谓,对他本人又没有什么影响。(4)对我国在保护传统文化遗产方面,学生有许多观点。有学生认为,我们的政府不能两眼只盯着有形的文化遗产,更要注意无形的传统文化遗产的

11、流失问题;有学生提出,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研究这一问题;在保护的同时还要注意发扬与发展,比如,端午节是不是需要赋予新的内涵,以使之符合时代要求;要将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像香港等地一样定为法定假,使老百姓有充足的时间过节;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要以为“经济挂帅” ,过度利用;等。反馈反思:这次综合性学习学生受益匪浅。很多学生说,希望老师多开一些这样的课程,有趣,也能学到一些东西,比那些枯燥的课文学习好多了;也有学生说,虽然其中有很多东西来自网络,但是从中他们学会了正确上网,更深刻地了解了网络,以后会更加有效地利用网络;同时,他们也说,老师的这一课让他们开阔了眼界,更深刻地认识了端午节,进行了一次快乐的端午文化之旅;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他们了解到了端午节深远的文化内涵,更增加了他们对祖国文化的深深热爱;也进一步增进了爱国主义情操。从中,笔者也深受感触:学生是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我们长期以来沉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更多地开发新课程,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