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吴小侠文互评互改案例分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26520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吴小侠文互评互改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作吴小侠文互评互改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作吴小侠文互评互改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作吴小侠文互评互改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作吴小侠文互评互改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吴小侠文互评互改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吴小侠文互评互改案例分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互评互改案例分析秋天到来,窗外一片美景,又恰逢学了几篇写景美文,于是我布置给学生一篇写景的作文,训练的重点就是学习写景的方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俯仰结合,多种感官结合,人景结合,以及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完成作文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互评互改,其中不乏佳作,但也有胡乱拼凑,勉强成文的,但关键是看互评互改是否能熟练操作,以及看点评能否结合作文训练重点。结果有亮点,但不尽如人意。仅举一例 : 我们从学生的点评结果来看,学生已经能熟练的进行互评互改的操作,过程和结果比较规范,比如有旁批,总评。总评后都有签名,以示对点评文字的负责。对文章内容的解读也有精当到位之处,比如对亲吻一词的肯定,以及总

2、评中对“润物细无声”一句的评价。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也还比较多,甚至是严重。从这篇作文后边的点评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能规范运用修改符号。二是对内容的解读多数同学不够深入到位。三是点评时思维不够独立,从上边例子中可以看到,后点评的同学极容易受到先点评的同学意见的影响,甚至不排除有的同学是直接的抄袭。最严重的问题是(至少这篇作文的点评充分体现了),好多同学点评时,完全忘记了老师提醒的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互评互改是应对作文教学困境的一剂良方,但对中学生而言,要想过程和结果都令人满意,那是任重而道远啊!教师和学生作文批改方式的行为转化眼下中小学的作文课 ,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只要提到写作

3、文,学生愁眉苦脸、抓耳挠腮。这种“写作恐惧症 ”源于学生对写作的片面认识,学生认为写作就是虚构出得高分的作文。而写作应该是灵感的闪现,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可学生把写作当成是教师强加给自己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他们以老师教给的写作方法为纲,自己再虚构一些“感人”的内容填充进去。有些学生实在写不出文章,教师甚至强迫学生死背所谓的“ 范文” ,考试时,学生将“范文”稍加改动写在试卷上。这些所谓的技术训练严重地束缚学生的创造欲望和个性发展。再加上一些农村中学条件有限,学校缺少阅览室和图书室,学生根本无法接触到文学名著,

4、他们整日被关在校园,生活枯燥。学生作文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模仿出“假大空” 的文章在所难免。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就要实现“两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使学生成为有灵魂的人。只有有灵魂的人,才能写出血肉丰满的文章。语文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时间读书,多读好书,读自己喜欢的书。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也是他们的灵魂得以净化的过程。语文教师还应尽量扩大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走出学校的围墙,多接触大自然,适当接触社会,只有在“ 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大环境下,学生才会去掉繁重的枷锁,激发起自由创作的欲望,从而流淌出情感真挚的好文章。在各种形式的写作辅导中,只有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写作的

5、学生,他们的文章不拘一格、百花齐放。二是解放教师,使他们成为有创造性的人作为语文教师应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一味强调学生的作文分数。在作文教学中,老师按“指导 写作 评讲” 的过程,给学生讲得头头是道,然后把全班的作文本收上来精批细改。一般历时两个多星期,等到老师把改完的作文本再发到学生手上时,学生对两周前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过程已忘得一干二净,其结果浪费了老师大量的精力,而学生收效甚微。教师应该从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写作的合作者和指导者。所谓合作者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生活、共同写作,教师写“下水作文” 是师生合作的最好形式。所谓指导者就是教师引导学生

6、关注生活,积累生活。只要学生生活充满乐趣,情感丰富,写作储备日益增多,就会自然而然的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要实现两大解放,转变目前的作文批改方式是一条重要途径,让学生成为作文修改的主人,让老师成为作文修改的旁观者和指导者。学生作文互评互改之初,一定要规范修改的行为。它包括:一、规范修改工具作文的修改工具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就是一支红笔。老师要做硬性要求,不允许学生在别人的作文本上用其他颜色的笔修改。所谓软件就是指作文修改的符号。修改符号尽量全班统一,让学一看符号就知道是哪个方面的问题。二、规范修改时间学生在互评互改的环节容易养成啰嗦的习惯,读读耍耍,改改耍耍,所以,教师必须规定修改时间,时

7、间一到,小组长就收交作文本。一般来说,一本作文从通读一遍到写完总评用时 68 分钟左右。三、规范修改方式修改方式包括:眉批内容:即一般修改“眉批” 一般写在作文的篇首或句段旁的空白处及作文本右边的空白处,是对学生习作中的字、词、句、段、标点符号的错误和优缺点,给以必要的提示、说明、肯定和否定。总批内容:即特殊修改“总批” 写在篇末,是对作文总的评价,也是对本篇作文的评语。“总批 ”是根据本次作文的特殊要求写出总结性的批语,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明确的要求,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作文“总批”是作文的阅读者与作者之间进行的一种文字交流方式,它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具有举足

8、轻重的作用。对于阅读者来说,我们应该要及时用心地为每一个作者写好评语,引导他们善于独立观察,勤于思考,精于表达,鼓励他们从小养成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纯净的心灵、优美的语言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总批的字数教师也要作要求,一般从初一到初三逐级增加,20 4060,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四、规范修改要求(1)要爱惜别人的作文本,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2)评语要言之有理,严禁在作文本上乱勾、乱画。(3)书写工整。总批每字占一格。(4)批改前要先通览全文,改后要复看一遍,以防有错未改。(5)总评语要诚恳,要对别人有启发,评语后写上自己的姓名。应把握常规与重点相结合的评改原则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互评互改,应

9、把握常规评改与重点评改相结合的原则。所谓“常规评改”,即每次作文必须做到的基本要求。如一篇作文,必须做到书写规范、语句通顺、标点正确,才能给人良好的卷面形象。每次互评互改必须常抓不懈。但作文涉及到方方面面,如选材、结构、表达、主旨等。仅表达而言,又涉及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五种方法。只记叙就包括记叙的要素、顺序、人称不一而足。如笼统评改,将使学生广种薄收,如坠五里烟云之中。如何化繁为简?就必须确定好每次作文评改的重点。如学生普遍存在作文杂乱无章,就在作文评改中,把结构安排作为重点。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而结构就好比文章的骨架,以负载血肉之躯。二结构要解决的就是文章开头结尾,

10、起承转合的问题凤头、猪肚、豹尾,就是要求开头要新颖。曲径通幽,引人入胜;结尾要画龙点睛,简洁有力,含蓄隽永。起承转合要过渡自然,思路清晰。而结构又涉及很多方面评改中也应该注意轻重缓急。如本次作文评改中以结构为重点,着重解决开头问题,就要看学生作文开头是否扣题。自然,纲举目张,有无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情况。如何修改?在确定作文评改的重点后,教师要根据学生互评互改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给予及时指导。综上所述,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互评互改,一定要从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主要常规评改与重点评改相结合。一次重点解决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循序渐进,注重评改的针对性、实效性、连贯性。相信学生就会在作文时间中互相

11、取长补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在作文进步的大道上。作文互评互改怎样评改作文“中心是否突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不厌改”之说。鲁迅先生在谈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经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 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对战争与和平修改过七次,对安娜卡列尼娜改过二十次。语文课程标准对 7-9 年级的学生写作评改提出的要求是:“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但“改”的重任在学生自己,而非教师。那么,教师在整个批改的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

12、作用?那就是:明确要点,点明问题。现在我就学生在互评互改中怎样评改“中心是否突出”这一问题谈一点浅薄的看法。这里所说的中心,是指作文通过其全部内容而表现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或意图,也就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评价以及愿望、意向等。它的基本要求就是集中、鲜明。 我们评价一篇作文是否优秀,除了看它层次是否清楚,是否有文采之外,还有就是中心是否突出。集中、鲜明的突出文章的中心,是我们写作文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评析一篇作文好坏的基本依据。那么在评改过程中怎样判断作者的中心是否突出呢?首先,看作者的观点是否单一,是否明确中心。在评改之前评改者首先要做好审题立意的工作,由多个角度最终确定一个中心。或者看作

13、者的中心是否和题目偏离。有些题目的中心比较明确;有些题目意在题外,隐喻性强,比较有深意,含蓄,表现出几个不同的中心。这就要求认真分析题目,把握题目的深层含义,即使文章有多种角度多种立意,一旦落实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又必须形成自己的写作中心。否则意多乱文。文中的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都要受制于主题的统率,都必须为表现和深化中心服务。在行文时,要用准确的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写作者和批改者都要记住“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记叙文的主旨不能太泛;议论文的论点应始终不变。整篇文章要紧扣一个中心,防止偏离题意。而有的学生在一篇文章中确有多个中心,这一段说的是这个理,下一段却又跑到下一个理上了。如 200

14、0 年高考作文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安徽一考生在开头提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论点,但接着列举的事例却说明了真正的正确的答案永远只有一个;这边又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作者到底是什么观点,令人捉摸不透。因此在判断作者的观点时,一定要看中心是否单一。确立中心后,再看作者的提纲是否围绕着一个中心在铺展,是否前后重复,本末倒置。其次,看作者的选材是否紧扣中心。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对表现中心思想突出有力的材料就符合要求,否则就舍弃。材料选好后,再从中选出最具新意的材料来。但是如果所选的材料不能紧扣话题,即使是新鲜、生动的材料,也要忍痛割爱。选好后,并不是把材料记录下来就行了,还要分析材料是怎样表现中

15、心的,只有这样,所选的材料才能真正为中心服务。最后,看作者是否巧用技法来凸现中心。要善于点明中心,在考场作文中,这一点更为重要。点题的方式多种多样:从表达方式上看,有抒情点题、议论点题、叙述点题、描写点题。05 年全国卷满分作文 烟随风逝,名随史流 的结尾处“溶溶月,淡淡风,能够忘记该忘记的,留下该留下的,是我们的福分。让往事随风,看云卷云舒,闻梅花香飘万里,忆花香淡雅”。描写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点明了忘记该忘记的,留下该留下的这一主题。从修辞的角度看,有反复点题、设问点题、排比点题、引用点题、比喻点题等等。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部分: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16、。设问直接点题,引出典型事例的叙写。从点题的位置看,可以标题点题、开头点题、结尾点题。我们知道作文的阅卷速度是很快的。如果你把文章主旨埋在文中,阅卷老师可不会像工兵扫地雷一样,拿着工具小心翼翼地探测,更不可能帮你去归纳。所以考场作文的中心要在醒目的位置亮出。如 2006 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让生命与健康同行的开头:生命是一次不可轮回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惟有不断地追求,不懈地努力,不停地拼搏,才能创造人生的价值。孔子云:“生无所息”。它阐明了生命的基本态度,鼓舞人们朝着人生的目标奋进。作者惜墨如金,开门见山,紧扣话题,阐明生无所息的重大意义,入题快捷,干净利落,不枝不蔓。当然,作文水平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一篇作文更不可能完美无缺。因此,同学们在批改同学的作文都应有一个侧重点,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批改时,应针对侧重点加以褒扬。如要求突出作文的中心,达到了这个要求,哪怕另外方面写得不好,也应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