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级下语文基础知识汇总第五单元苏教小学学科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23295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级下语文基础知识汇总第五单元苏教小学学科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级下语文基础知识汇总第五单元苏教小学学科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级下语文基础知识汇总第五单元苏教小学学科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级下语文基础知识汇总第五单元苏教小学学科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级下语文基础知识汇总第五单元苏教小学学科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级下语文基础知识汇总第五单元苏教小学学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级下语文基础知识汇总第五单元苏教小学学科(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五单元:感悟人生第五单元:感悟人生 15、天游峰上的扫路人 1、天游峰的扫路人 本文通过描写 我在登天游峰时 的所见所闻 ,刻画了一位 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 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和 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2、天游峰的扫路人从题目中的“天游峰”你预测到 天游峰一定很高,在这座山上的人就好像在天上游览;“扫路人”可猜测 本文是写扫路的人。3、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的特点是:高、险。扫路人的特点是自强不息、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热情好客4、课后练习 3(书 81 页)5、划去错误的拼音。沏(q qe)了一杯茶 瘦削(xio xu) 宿(s xi)鸟 循(xn shn)

2、声 打量(li ng ing liang)(一)、天游峰武 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不累,不累,” 他 说,“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我抬头望了望在(幕 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

3、汗淋漓,甚至(忘望)而却步,半途而(反 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在 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来源:学科网 ZXXK1、划去不正确的字。2、请写出下列破折号的作用。、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 、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3、文中“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省略号的作用是。4、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提示语。来源:学科网 ZXXK5、望着险峻的天游峰,游客会有三种表现,请用三个成语写出他们的不同表现。第一种 勇往直前 第二种 望而止步 第三种 望而却步3、 登 上 了 顶 峰 , 一 定 会 使 人 想 到 唐 代 诗 人 杜 甫 写 的 望 岳

4、 诗 句 会 当 凌 绝 顶 ,一 览 众 山 小 。4、“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中的“禁”应该读,“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那是因为作者看到扫路人这样不怕危险,不顾劳累地扫石阶,感到很惊讶!很佩服!。5、这段话中,、这两个词写出了游人爬山很吃力的样子;、这两个词写出了游人畏难的情绪。6、“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从老人的话中,“我”明白了什么?老 人 的 热 情 和 茶 一 样 热 , 一 样 温 暖 , 仿 佛 一 股 暖 流 渗 入 我 的 心 里 , 很 快 沟 通 了我 们 俩 的 心 灵 ,使 我 们 之 间 的 间 隔 消 失 得 无 影 无 踪 。7、仿写句子,我不禁

5、。8.你觉得老人每天这么干活真的像他说的“不累”吗?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当 然 不 会 不 累 , 老 人 干 活 很 累 。 老 人 说 不 累 , 是 因 为 他 很 乐 观 , 懂 得 在 忙 碌 辛苦 中 看 到 生 活 中 的 好 风 景 , 老 人 对 生 活 充 满 热 爱 , 充 满 希 望 , 这 是 一 种 很 好 的 生 活态 度 。9、细读、两小节,思考下列问题。为了描写天游峰的高与险,作者采用的下列表现方法:运用形象的比喻像 一 根 银 丝 从 空 中 抛 下 来 ;运用具体的数字上 山 九 百 多 级 , 下 山 九 百 多 级 , 一 上 一 下 一 千 八 百 多

6、 级 。; 运用侧面的烘托那 层 层 叠 叠 的 石 阶 , 常 常 使 游 客 们 气 喘 吁 吁 , 大 汗 淋 漓 ,甚 至望 而 却 步 , 半 途 而 返 。运用生动的感受仿 佛 风 一 吹 就 能 断 掉 似 的 。10、 “那 天 , 我 终 于 顺 着 这 根 银 丝 上 了 峰 顶 , 心 里 好 不 得 意 。”的 “好 不 得 意 ”意 思 是 非 常 得 意 。(二)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 )的脸,面色( ),( )的眉毛下,一双( )的眼睛炯炯有神。 您老有 60 岁了吧来源:学科网老人摇摇头,伸出 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 “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

7、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 30 年后 我再来看您 30 年后 我照样请您喝茶 说罢 老人朗声大笑 笑声惊动了竹丛的一对宿鸟,它们扑稜稜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1、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3、文中划画的句子是对人物的 外 貌 描写,从中你体会到老人朴 实 、 健 康、 慈 善 、 有 精 气 神 。4、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1)表 达 了 作 者 祝 愿 老 人 健 康 、 长

8、寿(2)表 达 了 作 者 对 老 人 的 崇 敬 之 情 从 内 心 升 起 。5、这个片断中,你看出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自 在 悠 闲 , 热 爱 自 然 、 热 爱 生 活 、 充 满 自 信 、 豁 达 开 朗 的 老 人 6、辩论:正方:天游峰的扫路人工作不累,生活不苦。反方:天游峰的扫路人工作苦,生活累。正方:老人虽然每天要上山、下山扫一千八百多级的石阶,可是他每天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新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因此这位老人的生活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天游峰的扫路人生活并不苦。老人每天所做的工作,在别人看来可能

9、是清苦的,可对于他来说却是充满乐趣的。这就好象你非常喜欢一首歌,你一遍一遍地听,一遍一遍地唱,你会觉得累吗?不 会的!这就叫 “苦中作乐”!反方:天游峰是那样的高而险,游客们登山都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而这位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每天要一上一下地打扫一千八百多级石梯,该是多么辛苦呀!山中虽然有清泉、大米、青菜,可光吃这些营养也不够呀!整天只有花鸟作伴,没有人和自己进行交流,又该是多么的孤单呀!你见过七十多岁的老人干这么重的体力吗?我们身边的老人六十岁就退休了,不是养花,就是遛鸟,过着清闲的生活。相比之下,天游峰的这位老人的生活是不是太辛苦了呢?16、最大的麦穗 1、最

10、大的麦穗本文通过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 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2、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 的 一 生 仿佛 也 在 麦 地 中 行 走 ,也在 寻 找 那 最 大 的 一 穗 。有的人 见 了 那 颗 粒 饱 满的 “麦 穗 ”,就不 失 时 机 地 摘 下 它 ;有的人则东 张 西 望 ,一 再 错 失 良机 。当然, 追 求 应 该 是 最 大 的 ,但把 眼 前 的 一 穗 拿 在 手 中 ,这才是实 实 在 在 的 。3、苏格拉底 平

11、静地 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苏格拉底的要求有两个:一是:摘一个最大的;二是:只许进不许退。“只许进不许退”的意思是要求弟子一直往前走,没有回头的重新选择的机会。4、 苏格拉底 失望地 对弟子们说:“你们已经到头了。” “你们已经到头了”表达了苏格拉底对弟子们失去良机,两手空空感到惋惜。5、苏格拉底 意味深长 地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 ,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 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最大的 ” 指的是麦地里确实存在着一粒最大的麦穗。最大的 指的是弟子们在麦地里所能见

12、到的,所能把握住的那粒最大的麦穗6、给加点字注音:罗甸( ) 沉甸甸( )7、课文练习 2 和 3(书 84 页)(一)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来源:Z。xx。k.Com1、加引号的麦穗指:出现在眼前的机遇。 “最大的追求”指的是远大的理想和报负 ;“眼前的一穗”指的是前面的颗粒饱满的“麦穗”,即出现在眼前的机遇。2、写出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理想与报负,

13、但更需要抓住自己眼前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好当前的任务,这样就不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3、写一句关于“机遇”的名人名言。(见课课通 144 页)(二)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再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 了很长一段时间。来源:Zxxk.Com1、这段话主要写了弟子们弟子们找最大一穗的经过。从“看看 ”和“用心地挑挑拣拣” 可以体会到弟子们摘麦穗的态度是认真

14、的;从“埋头 ”和“低着头”又可以看出他们的 眼光不够开阔;从“摇了摇头 ”、“又摇了摇头” 、“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还可以看出他们不能当机立断。从“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体会到弟子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他们觉得可供自己选择的机会还很多,把本应该完成的目标往后拖,不能立足与眼前。2说一说他们为什么没有摘到最大的一穗?答:因为弟子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他们觉得可供自己选择的机会还很多,把本应该完成的目标往后拖,不能立足与眼前。17、山谷中的谜底 1、山谷中的谜底告诉我们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有个谜:西坡长满杂树,东坡只有雪松。原因是西坡雪小压不断树枝,东坡的雪松枝桠会弯曲,把雪抖落再反弹,其他树没有这个特点都死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压力和逆境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一样可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如 卧薪尝胆。2、“雪松那富 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弹性”是机动灵活能够应变的重要条件;及时“反弹”才是“弹性”的重要性能;“弯曲”只是暂时的退让,是应变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