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 造一艘小船 教科版 (2)(1)

上传人:doc****ang 文档编号:119207399 上传时间:2020-01-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 造一艘小船 教科版 (2)(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 造一艘小船 教科版 (2)(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 造一艘小船 教科版 (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 造一艘小船 教科版 (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造一艘小船的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及分析: 造一艘小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动手设计制造橡皮泥小船,找到橡皮泥小船能装载更多货物的方法,从而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本课教材安排了5个活动内容。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我对教材做了比较大的调整,把“船的发展史”放在课堂导入部分,将“

2、用橡皮泥造船”和“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合并为“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而把“用其他材料造船”和“船的展览会”放在最后,可以作后机动地处理。学情分析: 优势: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劣势: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教学重点、难点:我制定的教学重点为:相同重量橡皮泥制造的小

3、船,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上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根据课标内容和班级情况,我预设的教学难点是:探究橡皮泥小船如何才能装载更多的货物,从而达到更大的装载量。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侵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侵入水中的体积。 2、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教具:教师准备: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或玻璃弹子若干。学生准备:收集

4、船的发展史资料和各种船型,造个性船需要的各种材料。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预设时间6分钟)课一开始,我由“共鼓造船”的故事引入:同学们听过“共鼓造船”的故事吗?想看看更多的生活中的船吗?请看大屏幕!听了这个故事,了解了船的发展史,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这时,学生可能会想到前人对船的科学探究及其成果;或想到船有各种不同的形状与用途;或也想自己动手造一艘小船等等)。【点评:学生通过情景导入感知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感受人类的发明创造精神,从而激发自己心中的创造欲望;产生探求新知的心理需求。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兴

5、趣、态度和获取关于科学与技术的相关知识。而创设丰富的、现实的、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处于愉悦的氛围之中,从而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进行科学探究。 】二、自主探究。(预设时间30分钟)(一)假设猜想:(7分钟)设计实验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本环节,我首先出示一定量的橡皮泥,问道:“我们用这块橡皮泥怎样才能造出一艘装载 量比较大的船呢?”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设想做一只怎样的船,才能装更多的玻璃球。各小组按自己的设想提出设计方案。我同时提醒学生:在船做好后,进行试装玻璃球时,要仔细观察,有了问题要及时讨论,想办法解决。 两个问题,两个层次。前者是让学生对所学过的内容在

6、活动中进 行综合的运用,是个“设计与制作”的问题,目的是要学生初步了解 怎样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的思维过程;后者是个“观察与发现” 的问题, 让学生经历在活动的过程中 “如何发现问题, 怎样解决问题” 的思维过程。把两个性质不同问题放在一起,一是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二是少了一个制作指导的环节,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活动时间; 而更重要的是二者的结合, 能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的思维过程。(二)实验观察:(10分钟)收集事实实验观察,收集事实学生动手制作、试验、改进。在试验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 为什么有的船装了较多的玻璃珠,有的船装的较少,有的甚至没装就沉了?学生通过试验

7、会想到很多解决办法:为了防止船下沉,要把船底造宽薄一点;为了防止船倾斜,需要做船舱来固定弹珠;为了保持船的平衡,玻璃球要一个一个对应地放进去;为了防止进水,可以把船舷造高一点让学生在反思中探究,不断改进小船以达到更大的装载量。【点评:要求学生对自己制作的小船做改进,既是课堂探究活动的延 续,也是对探究活动的修正与再认识,还是对以前所学的知识通过应 用而得到巩固。同时,还能使学生初步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的反思、 修正过程中得到完善与发展的。】(三)载重竞赛:(8分钟)竞赛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接下来,我组织学生进行橡皮泥小船载重竞赛:同样还是同等大小的橡皮泥,能造出一艘装载更多玻璃球的船吗?收

8、集实验数据,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根据实验结果,评出装载玻璃球最多的船为“冠军船”。【点评: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竞赛活动又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参与面也广,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互助协调、合作交往的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四)表达交流:(5分钟)我让获得冠军小组的学生介绍成功经验,各小组分析一下自己的小船存在的问题,并想办法改进。这样能促使学生对整个探究活动的思维过程进行回顾。在此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对怎样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在活动中做出说明,这不但是对本节课的学习结果做出总结,更是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了概括与总结。从而形成科学概念: 1、相同重

9、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上浮,它的 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点评:充分的科学表达、倾听与交流可以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处。在科学课堂上,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关注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思维的发展过程,充分的表达、倾听与交流可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强化新知。(预设时间4分钟)引导学生设计未来的船:假如同学们长大后成为一名船舶设计师,你想怎样去设计一艘未来的船呢?引导学生用其它材料设计、制作出更多的船,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兴趣,进一步强化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点评:创造力的培养

10、是学生能力培养的终极目标。 因而科学课堂教学 应是一种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创造的活动。 在科学课中仅仅让学生学 会观察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应该引导学生借助观察、实验等科研方 法从事创造性的活动。】总体点评: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造一艘小船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因此,将物体的沉浮原因定位在物体的密度上。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密度概念要求过高,因此,教科书没有直接出现密度概念,而是通过

11、观察和实验,用同体积的重量作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前科学概念。人们对浮沉现象的关注已经有几千年了。表面上看是一些物体在液体中上浮而另一些物体下沉,实际上涉及了许多变量。这些变量包括物体的体积、重量和液体的密度,归根结底,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有关(阿基米德定律)。有许多人试图去寻找一个简单的规则来解释这个现象,如他们通常说:“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这些不精确的概念同样存在于学生的认识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描述的语言可能和科学家精确的定义不很相同,但通过这些探究可以修正或完善他们的想法,使他们在理解上得以提高。这个探究过程会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也可以弄明白事物的规律。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因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将物体的沉浮原因定位在物体的密度上。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密度概念要求过高,因此,教科书没有直接出现密度概念,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用同体积的重量作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前科学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