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教学大纲B平台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20264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教学大纲B平台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生理学》教学大纲B平台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生理学》教学大纲B平台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生理学》教学大纲B平台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生理学》教学大纲B平台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教学大纲B平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教学大纲B平台(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医药学院生理学(2202B)教学大纲执笔人:熊顺华审查人:张鹏分管教学院长:赵万红学院院长:李文春1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生理学课程代码:2202B学分与学时:3 学分,82 学时(理论 62学时;实验 20学时)课程性质:必修授课对象:普教药学、护本、康复、护专及药护护专、涉专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目标: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理学是护理、药学等专业的基础课。其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奠定基础。教学任务:阐明生物信息及其传布、机体的机能和运动机制及其机体机能的调节;为其他生命科学的研究探

2、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中下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的细化或补充。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部分章节以讨论课形式开展。学习时应注意结合生活和临床进行理解记忆、对照比较记忆(前后对照比较、课程间对照比较) 、反复记忆等方式;实验教学紧密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开设定性、定量、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考试方式及成绩构成:理论考试为闭卷,题型多样化,主要有名词解释、判断改错、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实验成绩主要包括考勤、操作、实验报告、实验卷面考核等方面,由机能实验中心统一考核。2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章

3、节 内 容 理论 实验 见习学时第一章 绪论 1 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5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8第三章 血 液 3 红细胞渗透脆性测定、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5第四章 血液循环 12 化学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5第五章 呼 吸 6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3 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的观察与分析5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3第八章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6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4第十章 神经系统 12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3第十二章 生 殖 1合 计 62 20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 绪论目的要求:掌握:兴奋性的概念。熟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人体3生理功能

4、调节的自动控制。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授课学时:1重点与难点:兴奋性的概念教学内容: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方法一、生理学的任务二、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表现一新陈代谢二兴奋性第三节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一、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三)自身调节二、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一)负反馈(二)正反馈:前馈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目的要求:掌握:生物电和兴奋传导的基本原理;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的过程;骨骼肌收缩的机制。熟悉: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了解: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授

5、课学时:8重点与难点:骨骼肌收缩的机制;细胞生物电和兴奋传导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一、细胞膜的分子结构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一)单纯扩散:概念与举例(二)易化扩散:概念与举例:(三)主动转运:概念与举例(四)胞吐与胞饮式物质转运4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一、由特异性膜通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一) 化学门控通道(二) 电压门控通道(三) 机械门控通道二、由 G-蛋白耦联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信号分子;信号转导途径。三、由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第三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一、细胞的兴奋性(一)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一定的刺激强

6、度、一定的持续时间、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阈强度(二)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一)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 静息电位:概念及特征2.动作电位:概念及特征(二)生物电的产生机制:1.静息电位和 K+平衡电位:机制2. 动作电位和 Na+平衡电位:机制三、兴奋的引起和传导(一)阈电位和兴奋的引起:阈电位(二)局部兴奋及其特征(三)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传导原理、传导的特点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二、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二、骨骼肌的微细结构和收缩原理(一)骨骼肌的微细结

7、构(二)骨骼肌的收缩原理:1.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偶联 2.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滑行学说;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5(一)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完全强直收缩(二)力学分析1.前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最适初长度2.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3.肌肉收缩能力的改变对肌肉收缩的影响第三章 血 液目的要求:掌握:体液分布和内环境;血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血液凝固的概念和基本过程;ABO血型。熟悉:血浆渗透压;血液的生理功能;Rh 血型;输血的原则。了解:血液的组成和血量;血浆的化学成分;血细胞的正常值;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血细胞生成的调节;抗凝和促凝。授课学时

8、:3重点与难点:血细胞基本功能;血液凝固的概念与基本过程;ABO 血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一、体液和内环境: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稳态二、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一)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血清、红细胞比容)(二)血量三、血浆的化学成分(一)血浆蛋白(二)无机盐(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四)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四、血液的理化特性(一)颜色(二)比重(三)粘滞性6(四)酸碱度(五)血浆渗透压1血浆渗透压的组成: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2. 血浆渗透压的的生理意义:晶体渗透压影响细胞内外水移动,胶体渗透压影响血管内外水移动。五、血液的生理功能(一)运输功能(二)调节功能(三)免疫和防御功能(四

9、)维持组织细胞兴奋性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一、红细胞生理(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1.红细胞的生理特性(通透性、可塑变形性、渗透脆性、悬浮稳定性、 ) ;2.红细胞的功能(运输 O2及 CO2、缓冲作用)(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1. 红细胞的生成(造血部位、造血原料、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因素、红细胞生成调节)2.红细胞的寿命与破坏二、白细胞生理(一)白细胞的数量与分类(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三)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四)白细胞的破坏三、血小板生理(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粘附、聚集、释放反应、收缩性、吸附(三)血小板的生理功能1参与止血过程2.参与凝

10、血73.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4.影响纤维蛋白的溶解(四)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一)血液凝固的概念(二)凝血因子(三)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二、抗凝和促凝三、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二、红细胞血型(一)ABO 血型系统:抗原、抗体、分型、发生与分布、检测(二)Rh 血型系统:发现与分布、抗原与分型、特点及临床意义(三)输血的原则第四章 血液循环目的要求:掌握:心脏泵血的过程及功能调节;动脉血压形成及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熟悉:心动周期;心脏泵功

11、能的评定,心肌生物电产生机制及心肌电生理特性;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微循环;组织液;。了解:心音;体表心电图;淋巴液;器官循环。授课学时:12重点与难点:心动周期要领心泵血的过程及功能调节。心肌生物电产生机制及心肌电生理 特性。动脉血压形成及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教学内容:第一节 心脏生理8一、心脏的泵血功能:(一) 心动周期:概念(二) 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心室射血和充盈过程(心脏收缩舒张,瓣膜开闭,心房压力变化)(三) 心音(四) 心脏泵功能的评定1. 心输出量:概念2. 心指数:概念3. 射血分数:概念4. 心脏做功量(五) 心脏泵功能调节:1. 每博输出量的调节:等长自身

12、调节与异长自身调节, (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2. 心率对输出量的影响(六) 心脏泵功能的贮备:搏出量贮备(收缩期贮备,舒张期贮备,前者是主要的) ,心率贮备(双向作用)二、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形成机制:2.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二)心肌电生理特性;1.兴奋性:(1)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2)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2.自动节律性3.传导性(三)体表心电图第二节 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血压的概念9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1.

13、动脉血压的形成2.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3.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和生理变动4.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二)动脉脉搏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一)静脉血压(二)重力对静脉血压的影响(三)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四)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五、微循环(一)微循环的组成与血流通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循环,直捷通路,迂回通路,动静脉短路)(二)循环血流量的调节(神经体液与代谢物质,代谢物质是主要因素)(三)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六、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一)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有效滤过压大小)(二)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一)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4、1. 心脏的神经支配(1) 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2) 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2. 血管的神经支配(1) 交感缩血管神经(2) 舒血管神经纤维10(二)心血管中枢:基本中枢(延髓)(三)心血管反射1.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2.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二、体液调节(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三)血管升压素三、局部血流调节四、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第四节 器官循环一、冠脉循环二、肺循环三、脑循环第五章 呼 吸目的要求: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化学感受性反射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熟悉:呼吸的三个环节的基本过程;肺通气功能

15、的评价;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呼吸道和肺的结构;肺牵张反射授课学时:6重点与难点:肺通气原理;胸膜腔内负压形成及变化和意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呼吸运动的调节教学内容:第一节 肺通气肺通气的概念,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一、肺通气原理11(一)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肺内压的变化;胸膜腔内负压形成及变化和意义(二)肺通气阻力: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肺顺应性概念及意义二、肺通气功能的评定潮气量、肺活量、用力肺活量、每分通气量、肺泡通气量念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一、气体交换原理(一)气体交换的方式和动力:气体的分压差(二)气体扩散速率二、肺换气(一)肺换气过程(二)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三、组织换气第三节

16、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一、O 2的运输(一)物理溶解(二)化学结合1.Hb与 O2可逆性结合2.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二、CO 2的运输(一)物理溶解(二)化学结合第五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一)呼吸中枢:延髓呼吸中枢的概念。(二)呼吸节律形成机制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一)化学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器、动脉血 CO2分压升高,O 2分压下降,H +浓度变化时呼吸运动的影响及机制)(二)肺牵张反射(三)其他反射12三、周期性呼吸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目的要求:掌握: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吸收的部位;小肠在吸收中的有利条件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胃运动的主要形式;胃排空及其机制;神经体液因素对消化液分泌和消化道运动的调节了解:口腔内消化;胃肠的神经支配;小肠液的分泌和运动;大肠内消化授课学时:3重点与难点:胃液性质、成份及作用;胃液分泌调节;胰液性质、成份作用;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