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探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18244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探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探究康家营子中学 齐桂芳一.课题的提出俗话说:一个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习惯”就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形成的行动方式,是短期内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它是一个人个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学习目的、态度、常规、方法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学习能力。所以大凡有远见的老师、家长,无不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来抓。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道德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 。培根也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

2、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从幼年时期就应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素质就是培养习惯,素质只有成为习惯,才能成为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 ”而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而我国古代教育家也早已提出“授人以渔而不授人以鱼,鱼仅供一餐之所需,而渔终生受用也。 ”而渔就是学习规律外化为学习习惯。(一)社会背景:俗话说:“学校十年功,难抵社会一分钟。 ”学校教育讲得天花乱坠,向学生展示了美好的社会前景。学生也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会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世界,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审美观。然而,放眼望去,不良社会风气弥漫,贪污腐败、制假贩假、缺斤少

3、两、惟利是图、拜金思想泛滥,社会公德沦丧。(二)家庭环境:素质较高的家庭,对学生从小的教育和管理严格,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心理和智力得到良好的发展,这部分学生在学校往往表现出积极,健康的心态。低素质家庭或不健康家庭中,父母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当,以打代教,或放任不管,对学生管教不严,娇生惯养,甚至溺爱、姑息迁就,学生表现出的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及时纠正。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均来自农村,各种习惯均较差,尤其学习习惯更差,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多数同学都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学校要求大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逐渐形成多方面的良好习惯。(三)学校环境: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片面追

4、求升学率而派生的问题,使学校教育活动始终离不开应试教育,因为学校的升学率提高了,可以吸纳更多的品学兼优的学生,这样学校生源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四)学生自身的因素: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小学生免试升入中学,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由于遗传的问题,智力有缺陷,或者因为身体素质差,智力的发展受到影响,在调查的大多数班级中或多或少的都有这样一些学生,这些学生很难跟得上正常的学校教育,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家长只能让这些学生跟着正常的学生一起接受教育。这部分学生在学校活动中往往起着消极的作用,降低了班级整体的积极性。(五)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

5、长的必要保障。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强、好胜、好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能力,自我修养等方面都处在发展变化时期。正确的引导、良好的教育氛围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让中学生形成优良的学习兴趣、动机、意志、能力和自我修养,就值得我们研究。二、目标和任务(一)把学习习惯抓实学生在学校里最多的活动就是学习,而且和每个老师息息相关,从学习习惯抓起容易形成合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二)把生活习惯抓好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推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校上学期制定了仪容仪表规范 ,本学期学部要继续

6、对照规范定期检查、整改,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把行为习惯抓细1、举止文明的习惯。结合学部实际,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活动。2、遵守秩序的习惯。秩序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就餐秩序、路队秩序、三操秩序、集会秩序等。学部将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现学部生活秩序化。3、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习惯。教育学生礼貌待人、宽厚待人,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4、讲究卫生的习惯。讲究卫生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教育学生既要讲究个人卫生,也要讲究公共卫生。5、勤俭节约的习惯。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从爱惜学习用品、节

7、约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做起。6 诚实守信的习惯。诚信教育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日常生活抓起,让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树立诚信意识。7、懂得感恩的习惯。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8、演讲的习惯。每天夕会课和班会课进行励志演讲,激发学习热情,树立学习信心。9、劳动习惯。倡导学生在校认真完成班级值日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义务劳动,遵守劳动纪律,保证劳动安全;在家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10、健身习惯。做好“三操” ,坚持跑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三.课题的界定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 综合心理学家解释,行为习惯有如下特点: (一)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

8、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的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二)习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四.课题研究的原则在本课题的研究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原则:(一)方向性原则以公民道德纲要 、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学生守则为指导,把养成教育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的教育结合起来,加强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以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社会环境。(二)科学性原则以中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探索适应初中阶段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目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初中学生的认识和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着重培养中学生的良好日常行为习惯。(三)差异

9、性原则承认和重视个别差异,既注意一般性特点,又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这是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等具体情况,选择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发现教育的突破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四)反复性原则习惯的培养需要多次重复才可能巩固下来,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的行为方,要反复巩固,直至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成为习惯永久保留下来。所以,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循环往复,要有信心,有耐心,并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环境氛围。(五)发展性原则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教育内容、方法、要求及评价都不能一刀切,从学生的实

10、际出发,针对不同特点,注意层次性、连续性、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坚持知行统一,重在实践、体验、互相监督。(七)有效性原则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的不良习惯,制定合理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八)创新性原则让学生自己制定规范、日常行为标准,并监督执行在本班各小组之间进行评比。(九)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相结合原则五.成果 (一)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探索出了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现状:1.养成教育差,自理能力弱。2.缺乏亲情关爱,陷入情感饥荒。3.迷恋网络游戏,沉湎青春早恋。4.不思进取,人生理想普遍不明。5.生活上只图舒适,缺乏目标,学习上懒惰,没有吃苦精神,多

11、数孩子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性格孤僻乖张,逆反心理强,厌学情绪浓,辍学现象严重。6.自私而不自立,任性而又懦弱,好强而缺乏意志,做事不认真,懒懒散散,随随便便。7.做事常常虎头蛇尾,半途而费。(二)探索出了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方法。1.榜样示范法:“以身作则”向来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首先是教师以身作则,在学习、安全、卫生、文明、生活等各方面保持好习惯,严于律己。己正方可正人。在学生中间,定期选举三人为“个人日常行为习惯优秀个人” ,树立良好榜样,让其他学生可时常参照对比,时刻纠正自己的一言一行。 2.活动教育法:举行以不可忽略亲情 中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习惯为题的主题班会。社会多元

12、化的今天,学生易缺失亲情。为此,我们设计了这样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学生通过讲母爱、父爱以及祖辈之爱的故事,述说自己对长辈的不理解,对他们说句真心话等活动,很多学生都泣不成声,深深的被亲情所感动。同时也明白作为学生如何注意自己的谈词言行。而布置的作业是:每周为他们洗一次脚或为他们做一件开心事。在这不断的洗脚、做事过程中,使家长和孩子实现了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真正形成良好的孝敬老人的习惯。开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演讲比赛活动。开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靠自律还是靠他律”辩论会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理解了亲情的珍贵,他们更珍惜父母与他们之间的亲情了;不要的书也不乱扔了,随手拣垃圾的是越来越多了,随地

13、吐痰的也越来越少了,说脏话的越来越少了3.交流评议法:通过一段时间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学生出谋划策,讨论、交流,通过操行评比,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使全班学生在榜样力量的影响下,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规范约束法:对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 ,学生是极其熟悉的,但日常言行违反也是司空见惯的。所以,我们让学生列举自己的日常言行中违反学校规定的方面,并简述违反的原因,以便从根本上更好的改正,并且进一步熟悉和牢记学校其他规章制度,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严于律己。该班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改变了很多,因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当学生有不良言行时,我们还运用了说服教育法,每学期还举

14、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知识竞赛,采用竞赛奖励法等方法。大部分学生随时都用它们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这使得该班班风有了较大的改变。(三)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做法1.学生与家长互相沟通主要工作:充分利用学校的校讯通这一通讯方式,让学生每周给家长一个专题电话,向家长汇报自己在本周的主要思想变化情况,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的什么办法解决,还有没有遗留问题;在本周又有什么收获,心情怎样通过这种家校联教的方式,首先是让学生与家长在感情得到了及时地联络,其次是加强了家校对学生的监管。2.召开家长会,给家长们提供建议以学生表现为依据,切中要害的指出问题,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让学生增强学习意识,深

15、刻体会到“要想成功,需要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加倍的努力。 ”最终得以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以做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在上初一之前,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鼓励孩子,并表达一下做父母的期望,帮助他明确目标,为他鼓劲。对孩子的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前。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不要总是在孩子耳边讲,自己怎样为他付出,拿自己小时候与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多跟老师交流,随时关注孩子的变化。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首先,不要责备,要鼓励。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大在初中各阶段的身体、生活、学习情况以及一些密切相关的欲望。通过这些

16、建议,让有些家长改变了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法。在家长会上,有位家长这样说:“孩子在学校读书,我们还是少打点麻将啦,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多听听老师的建议,我们还要多看看教育孩子的相关知识,这样好呀!”3.常以电话联系的方式向家长告知学生在校情况,并了解学生在家情况。通过这一联系方式的教育方法,家校都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让学生感到不是在告状,每次家长到校时,学生都不会有紧张的心理。六.课题研究的成效及相关对策(一)研究的成效1.学生方面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有效制止了由社会、家庭等部分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尤其是该班学生的卫生、听课、语言等习惯进步较大,尤其是李滔、魏翔、张卉伶等。这为班上其他同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卫生纪律评比中,被扣的分数越来越少,该班的教室环境有了空前的改善。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生活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