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的德育内容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14994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中的德育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文化中的德育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文化中的德育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文化中的德育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文化中的德育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中的德育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中的德育内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德育内容:1、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没有讲求仁德的人会遗弃他的父母,没有讲求义行的人会怠慢他的君主。大王只要谈论仁德与义行就够了。2、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孟子梁惠王上 ) 译文:安排青壮年在闲暇时学习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里用这些道理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在外用这些来事奉长辈上司。3、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是乃仁术也。 ”(孟子梁惠王上 ) 译文: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我知道大王是不忍心啊!这正是仁德的具体表现。4、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以大事

2、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孟子梁惠王下 ) 译文:只有仁者能以大国的身份侍奉小国,只有智者能以小国的身份侍奉大国以大国的身份侍奉小国的,是以天命为乐的人;以小国的身份侍奉大国的,是对天命敬畏的人。以天命为乐的人可以保住天下,对天命敬畏的人可以保住他的国家。5、 “贼仁者谓之贼 ,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 ”(孟子梁惠王下 ) 译文:迫坏仁德的人称为贼害,破坏义行的人称作残酷;残酷贼害的人称作独夫。6、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曾子说:“警惕啊警惕!你所做的事,后果会报复到你的身上。 ”7、

3、 “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 ”(孟子梁惠王下 ) 译文:君子不能为了对人有益的东西而使人受害。8、 “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死勿去。 ”(孟子梁惠王下 ) 译文:“世代守护的地方,不是我自己能做主的,宁可丢了性命也不能离开。 ”9、 “礼义由贤者出。 ”(孟子梁惠王下 ) 译文:贤良的人应该做到守礼与义行。10、 “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 ”(孟子梁惠王下 ) 译文:要行动,是有鼓动的力量驱使;不行动,是有制止的力量阻止;行动或不行动,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11、 “我四十不动心。 ”(孟子公孙丑上 ) 译文:我四十岁就不动心了。12、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

4、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於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则馁矣。 ”(孟子公孙丑上 ) 译文: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它作为一种气,最强大也最刚强,以正直去培养而不加妨碍,就会充满在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要和义行与正道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萎缩。它是不断集结义行而产生的,不是偶然的义行就能装扮的。如果行为让内心不满意,它就萎缩了。13、 “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 ”(孟子公孙丑上 ) 译文:“什么叫做辨识言辞?”孟子说:“偏颇的言辞,知道它的片

5、面的地方;浮夸的言辞,知道它失实的地方;邪异的言辞,知道它偏离正道的地方;搪塞的言辞,知道它理屈词穷的地方。上述四种言辞,萌生于内心,会贻害于施政;萌生于施政,会贻害于行事。 ”14、 “仁则荣,不仁则辱。 ”(孟子公孙丑上 ) 译文:实行仁就获得荣耀,不实行仁就招来耻辱。15、 “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 ”(孟子公孙丑上 ) 译文:如果厌恶(耻辱) ,最好的办法就是崇尚道德、尊重士人。16、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

6、,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 ) 译文:怜悯心就是仁德的开端;羞耻心就是行义的开端;谦让心就是守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明智的开端。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种开端却说自己不能行善,是伤害自己的人;说他的君主不能行善,是伤害君主的人。所有具备这四种开端的人,如果知道要去扩大而充实它们,就会像柴火刚刚燃烧,泉水刚刚涌出。假使能扩充它们,足以保住天下;假使不能扩充它们,连侍奉父母都做不到。17、 “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 ”(孟子公孙丑上 ) 译文:仁德,是天所赋予的

7、尊贵爵位,是人所拥有的安定住宅。没有人能阻挡而不行仁,是不明智的。无仁德、不明智;不守礼,无义行;这种人只能做仆役。18、 “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 ”(孟子公孙丑上 ) 译文:狭隘与不严肃,君子是不这么做的。19、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孟子公孙丑下 ) 译文:景子说:“在家有父子,在外有君臣,这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关系。父子之间以慈爱为主,君臣之间以恭敬为主。20、 “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 ”(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他的心里说“这种人哪里值得同他谈论仁义“等等,这是最大的不恭敬啊!至于我,

8、不是尧舜的正道不敢在大王面前陈述。21、 “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 ”(孟子公孙丑下 ) 译文:礼记上说:“父亲召唤儿子,不能用诺应答;君主宣召,臣子不等马车驾好就先走。22、 “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 (孟子公孙丑下 ) 译文:他凭借他的财富,我凭借我的仁德;他凭借他的爵位,我凭借我的义行,我还欠缺什么呢?23、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孟子公孙丑下 ) 译文:天下公认尊贵的有三样:爵位、年龄、品德。在朝廷上,没有比爵位更尊贵的;在乡里,没有比年龄更尊贵的;辅助世道、教育百姓,没有比品德更尊贵的

9、。24、 “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孟子公孙丑下 ) 译文:没有理由而送钱,就是收买。哪里有君子可以用钱收卖的?25、 “知其罪者,惟孔距心” (孟子公孙丑下 ) 译文:明白自己罪过的,只有孔距心26、 “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孟子公孙丑下 ) 译文:他既已专断独行,我还有什么说的呢?27、 “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 ”(孟子公孙丑下 ) 译文:从天子直到百姓,讲究棺椁不只是为了美观,而是要这样才算尽了孝心。28、 “且比化者勿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吾闻之,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孟子公孙丑下 ) 译文:况且使泥土避免靠近死者的肌肤,

10、在为人子的心中难道不欣慰吗?我听说,君子不会因为爱惜天下财物而简约其父母的丧事的。29、 “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 ( 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能预知却任用他,那是不仁;不能预知却任用他,那是不智。30、 “弟子齐宿而后敢言” (孟子公孙丑下 ) 译文:在下提前斋戒了一天,然后才敢与您说话。31、 “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於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於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士诚小人也。 ”(孟子公孙丑下 ) 译文:我难道像那种气度狭小的人吗?向君王进谏不被采纳,就立即发怒,脸上显露愤愤不平的神色,离开时非得拼命一天路后才肯投宿吗?这真是小人啊。32、 “君子不怨天,不尤

11、人。 ”(孟子公孙丑下 )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33、 “退而有去志,不欲变,故不受也。继而有师命,不可以请。 ”(孟子公孙丑下 ) 译文:回来后有离开的念头,我不想改变心思,所以不接受俸禄。接着齐国有战事,不可以申请离开。34、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孟子滕文公上 ) 译文:孟子谈论人性善良的道理,句句都提到尧、舜。35、 “夫道一而已矣” (孟子滕文公上 ) 译文:人生的正途只有一个。36、 “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孟子滕文公上 ) 译文:这问得很好啊!父母的丧事,本来就是要竭尽自己的心意去办的。曾子

12、说:“父母在世时,依照礼的规定来侍奉;父母过世后,依照礼的规定来安葬,依照礼的规定来祭祀,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孝顺了。 ”37、 “志曰:丧祭从先祖。 曰:吾有所受之也。 ”(孟子滕文公上 ) 译文:有记载说:“丧礼、祭礼要遵从祖宗的规矩。 ”意思是说:“我们是有所继承的。 ”38、 “三年之丧,斋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於庶人,三代共之。五月居庐,未有命戒。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颜色之戚,哭泣之哀。 ”(孟子滕文公上 ) 译文:三年的服丧期,穿粗布缝边的孝服,喝稀粥充饥,从天子到百姓,三朝都是如此。五个月都住在丧庐,期间没有发布任何政令与告诫。到了安葬那天,四方各地的人都来观礼,服丧

13、者面容悲切,哭泣哀恸。39、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孟子滕文公上 ) 译文:百姓的人生道理,有固定的产业才有坚定的心志,没有固定的产业就没有坚定心志。如果没有坚定心志,就会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做得出来。40、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孟子滕文公上 ) 译文:要致富就不能行仁,要行仁就不能致富。41、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 ”(孟子滕文公上 ) 译文:公田农事做完了,然后才敢做私田里的事,这就是区别于粗野农夫的办法。42、 “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於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

14、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滕文公上 ) 译文:五谷成熟了,才可以养育百姓。人类生活的法则是:吃饱穿暖,生活安逸而没有教养,就和禽兽差不多了。圣人对此感到忧虑,就人名契为司徒,教导百姓伦理关系:父子之间要亲密无间,君臣之间要正义忠诚,夫妇之间要内外有别,长幼之间要尊卑有序,朋友之间要诚实守信。43、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孟子滕文公上 ) 译文:以财物分给别人,叫做恩惠;以善行教导别人,叫做忠心;为天下找到贤才,叫做仁德。44、 “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 ”(孟子滕文公上 ) 译

15、文:夷子真的以为人们爱自己的侄子就像爱邻居的婴儿一样吗?他只是抓住了一点。45、 “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 ”(孟子滕文公上 ) 译文:天地生养万物,使它们只有一个本源(即自己父母) 。46、 “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於面目。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孟子滕文公上 ) 译文:这些汗水不是流给他人看的,而是内心的悔恨表露在脸上。掩埋尸体确实是对的,那么孝子仁人埋葬他们过世的父母,就必定符合道理了。47、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孟子滕文公下 ) 译文:有志之士不怕弃尸山沟,勇敢的人不怕掉脑袋。48、 “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孟子滕文公下 ) 译文:所谓受屈一尺可以伸直八尺,是从利益来说的。如果只讲利益,那么受屈八尺伸直一尺而得到利益,也可以去做吗?诗经上说:“不违反驾车规定,箭一出手就射中。 ”49、 “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孟子滕文公下 ) 译文: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时,父亲教诲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做正途,是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