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3742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081782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93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374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辽宁省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374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辽宁省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374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辽宁省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374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辽宁省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374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374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374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2017201720182018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50150 分钟分钟 总分:总分:150150 分分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卷第卷 阅读题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2424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很多人都认为, 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是在工业革命之后, 而在这之前,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对自然的改变微乎其微,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随着农耕时代的到来

2、,人类开始改变土地和植物,田地先是零零碎碎,星星点点,到最后 连天连地,几乎所有能种植的平原都被开垦出来,包括山巅。与此同时,很多植物也在慢慢 减少,成了珍稀植物,甚至濒临灭绝。到了工业革命时代,人类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又 开始污染海洋和空气。可以说,我们与自然并未真正和谐共处过,只不过近代以来,人类社 会的高速发展和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使得自然陷入更深重的危机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然界并不存在真正的平等,食物链一环套一环,生生不息,连绵不 绝,不是只靠人文观念中的平等友爱就能带来和谐,人类首先要做的是控制人口规模如 果科技的发展跟不上人类繁衍的速度,那么地球的生态压力就无法减轻;而如果人

3、人都像瓦 尔登湖畔的梭罗、台湾写讨山记的阿宝、这两年生活在终南山上的二冬那样去生活,显 然是不现实的,这也必将给自然带去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对于 60 亿人类来说,刀耕火种已 不再是一种低成本的生活。 相对于庞大的人口数量,大自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已变成了“小自然”“小小自然”, 很脆弱,也很珍贵。回头去看,大自然之所以还没有完全被毁掉,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常被 生态文学所诟病的现代文明在居中调停。如果不是现代文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类在 都市中就能获得大量生活资源,大自然还有什么机会苟延残喘,全球森林的覆盖率又怎么能 出现上升趋势? 谈及生态文学,人们存在着一种印象:生态文学最重要的书写对象是

4、那些花木藤草、鸟兽 虫鱼,要把人类放在万物中去平等考量,核心思想是老庄的齐物观;生态文学仿佛就是要与 工业文明为敌,推崇躲开现代文明,与原始山林为伍然而只要认真思考就会发现,生态 文学的视野不应止于此。生态文学当然应关注花木藤草、鸟兽虫鱼,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 反思人类的急功近利,但也不应忽略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时 代已经走到了 21 世纪,与其退却去求诸历史,不如勇闯去求诸未来 ; 与其反工业反现代文明, 不如加大力度,多快好省地发展科技,推动文明滚滚向前。想想看,当农业畜牧业食品制造 业更高效环保地提供健康的食品时,当无污染能源应有尽有时,当人类出行都在天上飞、

5、地 面的道路可以废弃时,当人口得到有效控制不再给地球过大压力时,大自然无须伤及本体, 就能给予我们馈赠,比如清风明月、花香雨露,那时,回归自然怀抱的我们才是问心无愧的。 由此,科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法宝,也是生态文学创作不应绕过的话题我们要 做科技的坚定拥护者,让科技帮助人类实现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再做饕餮自然的 - 2 - 掠食者,而是自然秋毫无犯的访客,这才是对自然的最高致礼。 (摘编自谢宗玉生态文学之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人类进入农耕时代之后,群体性的开垦和种植行为导致了土地的增加,植物减少甚至濒临 灭绝的结果。 B.随着工业

6、时代的到来,人类对自然破坏空间的扩大,生态危机的日益凸显,遏止了现代科 技的进步。 C.迄今为止,庞大数量的人口并没有完全毁掉大自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代文明、科学技 术的高速发展。 D.长期以来人们对生态文学的印象多停留在老庄的齐物观上,仅把花木藤草、鸟兽虫鱼作为 书写对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科技是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法宝,也是生态文学创作不应绕过的话题。 B.作者先破后立,用事实说话,阐述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不止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的观点。 C.作者认为“刀耕火种已不再是一种低成本的生活”的前提是科技发展跟不上人类繁衍的速 度

7、。 D.作者首先立足人与自然,论述生态问题,既而论述生态文学,得出观点。步步深入,层次 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要想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除了可以依靠平等友爱的文化理念,还应该注意控制人口的规 模。 B.只有现代文明、科学技术能获得持续高速发展,全球森林的覆盖率才有可能出现上升趋势。 C.对于生态保护,今天的我们要多一些面对未来的勇气,多一分加快发展科技、推动文明的 决心。 D.科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法宝,是人类实现绿色生活的重要依靠,所以生态文学创作绕 不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8、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清 明 吴昌勇 清明是个时间驿站,走到这儿,走到这一天,每个人都湿成一滴雨,在眼里在心里纷纷飘 落。这一天,无论你在哪,无论你多忙,耳畔都萦绕着声声呼唤,这声音比春天的雨滴更能 复苏我们的情感记忆。似乎有一种蜇疼感,沿着我们的神经窜跑,只有回到故乡,回到亲人 身边,这种感觉才倏然消失。上了年岁的人都说,清明天就是一面镜子嘛,天上的人在擦, 地上的人也在擦,用泪水和着春风擦,擦亮堂了,这一天彼此才能看得见。 清明是一定要回去的。沿着时间或者亲情的方向,去接近春光里的春天,在万物生发的季 节,比阳光更为珍贵的,是带着我们体温的成长经历,那是嵌进灵魂和肉体

9、的光阴颗粒。 清明前几天,因为一件小事,我拨打了一个老同学的电话。说是老同学,其实相处的时间 也只有短短三年。在我心里,之所以称他老同学,是觉得我们的某些境遇极其相似。中专入 校初次见他我就知道,他心里一定苦,一定经历过什么。人以群分,在之后的日子,我们彼 此照应,互相鼓励。他家里比我更穷,却一直成绩名列前茅直到毕业。 - 3 - 毕业后的一个冬天,我从山东出差回安康,路过他所在的郑州,下了火车,按照他的指引 我坐上了一辆面包车。车到他的住处附近,在中原呼呼的寒风里,我脸贴着车窗往外看,发 现他站在暗淡的路灯下,缩头窝在棉衣竖起的领子里,双手合拢捂着嘴巴哈热气,边四处张 望边不停地跺脚。车停稳

10、之后,他露出招牌式的笑容和我打招呼,一个劲儿责怪自己没有去 火车站接我。瑟瑟寒风中,我知道眼前这个叫做老同学的小伙子是可以当做兄弟的。那笑容 持续了一路,让人暖和。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去了广州行医,我依然选择留在安康,隔三差五电话保持联系。这 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愈发想回安康发展,尽管广州有了房子,他依然难以战胜情感上 的水土不服。 这次,我拨通电话,问他,在哪里在干啥?喧嚣中,他操着浓郁安康口音的广东味普通话 说,在银行办事啦,小孩上学消费挺大的啦,让人实在难以招架的啦。我问,可不可以不说 普通话的啦。他马上一口纯正的安康话答道,你娃子清明节咋安排,要不过来看看我嘛?“你 娃子”,这兴

11、许是身为哥们的我们二十多年来最亲热的称呼。短短几句话,我能感受到他的 血脉里依然有家乡的蓝天白云和青山碧水。 于节气之清明,我们的情感亦清明。到了不惑之年,开始吝啬感情,不会像年轻时稀里哗 啦地时常感动,更愿意将一些人和事藏在心里,且行且珍惜。时常周末固定的三五个同学相 聚,酒水是否有档次饭菜是否可口都不重要。这种场合其实是脱去伪装的压力释放和内心调 理,无需遮掩,也无需设防。小酌几杯之后,酒劲将心里的忧愁心里的苦乐逼出来,伴着额 头细密的汗珠一起滑落,尽管内心细雨蒙蒙却也晴空艳阳,一派清明。 岁月从我们身上碾过, 从青春年少到老成稳重, 渐渐懂得如何过好每一天。 只要好好活着, 你就是四月的

12、风景,就日日清明。我们需要心之清明,需要散发成长的热气,让滚烫的灵魂 被纷纷细雨一截截打湿,于节气里规整情绪舒展内心。 清明是要祭祀的,也是要回忆的。回忆是最走心也最有质量的祭祀。在已经故去的亲人坟 前,我们尝试触近坟头,和旧时光依偎在一起。在地平线之下,应该另有一个天空吧,那里 蓝天白云,鸟语花香,也正春天,也正清明。隔着一层土,大把大把的光阴如种子播撒在另 一个世界,亦如繁华盛开,花瓣上跳跃着亲人的音容笑貌,很快又融化在春风里,融化在我 们的眼睛里。 时光里,我们似乎又活到了过去,回到每一个场景,触碰每一件事,亲近每一人,往昔历 历在目却又遥不可及。仔细想想,其实我们也是节气,是响应岁月的

13、召唤,成长在昨天、今 天和未来,当手中仅有的节气轮替结束之后,如云朵飘散到地平线之下的天空。至此每逢清 明,尽可能地把我们的音容笑貌跳跃在清明的花瓣之上,让海拔之上的花鸟、春风和亲人感 知到,我们的清明是用来为亲人捎信的。于是一切安好,一切清明。 (原文有删改) 4下列关于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首先从时间的维度点出了清明,开篇扣题。“每个人都湿成一滴雨”用联想的修 辞手法表达了人们的内心感受。 B作者在写到清明前几天给老同学打电话一事后,运用了插叙的手法回忆与同学之间的 见面和联系的场景,详略得当。 C文章有的语言凝练、隽永,充满智慧。如“回忆

14、是最走心也最有质量的祭祀”,高度 概括了回忆对于人生的重大意义。 D作者以“清明”为写作对象,但没有运用大量笔墨去写人们在清明的扫墓活动,而是 - 4 - 侧重写清明带给自己的内心感悟。 5文中写我对老同学的回忆以及见面有何作用?(6 分) 6作者眼中的清明有哪几种含意?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4646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王鬷,字总之,赵州临城人。七岁丧父,哀毁过人。既长,状貌奇伟。举进士,真宗见而 异之。使契丹,权三司户部判官。上言

15、:“方调兵塞决河,而近郡灾歉,民不堪,请绝土木 之不急者。”改三司户部副使。枢密使曹利用得罪,鬷以同里为利用所厚,出知湖州,还为 三司盐铁副使。 时龙图阁待制马季良方用事,建言京师贾人常以贱价居茶盐,请官置务收市之。季良挟章 献姻家,众莫敢迕其意,鬷独不可,曰:“与民竞利,岂国体耶!”事竟寝。后提举在京诸 司库务,安抚淮南,累迁刑部。 益、利路旱饥,为安抚使,知益州赈济。戍卒有夜焚营胁军校为乱者鬷潜遣兵环营下令曰 不乱者敛手出门无所问于是众皆出命军校指乱者得十余人即戮之及旦,人莫知也。其为政有 大体,不为苛察,蜀人爱之。 天圣中, 鬷尝使河北, 过真定, 见曹玮, 谓曰 : “君异日当柄用,

16、愿留意边防。” 鬷曰 : “何 以教之?”玮曰:“吾闻赵德明尝使人以马榷易汉物,不如意,欲杀之。少子元昊方十余岁, 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 德明从之。吾尝使人觇元昊,状貌异常,他日必为边患。”鬷殊未以为然也。比再入枢密, 元昊反,帝数问边事,鬷不克对。及西征失利,议刺乡兵,又久未决。帝怒,鬷与陈执中、 张观同日罢,鬷出知河南府,始叹玮之明识。未几,得暴疾卒。赠户部尚书,谥忠穆。 鬷少时,馆礼部尚书王化基之门,枢密副使宋湜见而以女妻之。宋氏亲族或侮易之,化 基曰:“后三十年,鬷富贵矣。”果如所言。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有删减)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戍卒有夜焚营/胁军校为乱者/鬷潜遣兵环营/下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