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海南省初中学业水平命题猜题(化学科第二轮).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068286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海南省初中学业水平命题猜题(化学科第二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6届海南省初中学业水平命题猜题(化学科第二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6届海南省初中学业水平命题猜题(化学科第二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6届海南省初中学业水平命题猜题(化学科第二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6届海南省初中学业水平命题猜题(化学科第二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届海南省初中学业水平命题猜题(化学科第二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海南省初中学业水平命题猜题(化学科第二轮).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届海南省初中学业水平命题猜题(化学科第二轮)(白沙县民族中学)试题的进一步优化:一、试题例下列实验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说明:上图是最初试题,下图是优化后的试题。本题优化了C选项,意在使C选项的物质变化也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选项中出现两个密闭环境,对A选项有一定的干扰作用,避免学生直接猜中答案。另外,本题C选项也可以换成碘粒升华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图(如下图1)。这样本题难度可能会加大,因为学生首先要准确判断碘粒升华是物理变化。说明:下图是第二次优化后的试题。本次优化了A、C、D选项,使之更加科学严谨。其中A选项中小试管换成更小的,并用细棉线绑着能从塑料瓶口放进瓶内;C选项换成“

2、碘粒加热升华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图,因为按原图示的实验过程,会因冰块融化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附着在锥形瓶外引起质量增加。碘粒在常温下不易升华;D选项的天平左盘上加放一块石棉网,避免学生误认为镁条是直接在托盘上燃烧的。二、试题的考查点(1)物质变化;(2)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原理及其实验测定;(3)能根据实验原理读懂实验的改进和创新。三、答案与解析选项A的实验是在密闭的塑料瓶中进行,反应前后没有物质散失,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因此A选项正确。B、D选项的实验,均在敞开环境中进行,在实验测定过程中有物质质量改变,所以不能用来验证。而C选项的实验,其变化是物理变化,不属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范畴,故不能

3、选C。四、命题意图或评析课程标准要求,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要求: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本题正是以定量研究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原理是: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要求实验设计装置应考虑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没有物质散失等。教材中例举的两个探究实验,根据反应的实际情况,都选择在密闭的装置中进行。另外,在教材中还增加了【实验5-1】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和【实验5-2】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其实验装置都是敞开的,在反应过程中有物质已经散失到空气中或增加,使物质的质量总和改变

4、。而改进成上述A选项的实验后,反应生成的CO2气体在密闭的塑料瓶中没有散失。因此,该实验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范畴是化学变化,而本题C选项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是学生易选错的一项。意在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范畴的认识,也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质量守恒定律是通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验得出的。因此,本题有利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认识定量研究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实验的设计思路,重视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能动手做实验,如何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判断、分析,不断揭示矛盾和解决矛盾,从而培养他们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

5、新精神。五、预估难度预估难度:0.70【原创试题】2015年3月2日,全球首批3万部石墨烯手机在重庆发布,石墨烯技术制造的手机具有更好的触控性能、更长的待机时间、更优的导热性能。石墨烯是从石墨薄片中剥离出的单层石墨。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说石墨烯属于 ; A化合物单质混合物(2)根据上述信息,你推测石墨烯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3)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气反应,在该变化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 (写出具体的微粒名称)。答案:(1)单质 (2)具有导电性、导热性 (3)氧原子、碳原子【命题意图】 本题的命题思路来至2015年3月3日海南日报新闻重庆发布全球首批量产石墨烯手机,新闻

6、内容如下:2015年3月2日,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的科技工作者在展示可弯折的石墨烯触摸屏(右)和首批量产的石墨烯手机(左)。当日,全球首批量产石墨烯手机发布会在重庆举行。石墨烯技术制造的手机具有更好的触控性能、更长的待机时间、更优的导热性能。石墨烯是目前材料化学中最具发展前景、应用最为广泛的新型材料,而中国首先研制出石墨烯手机,则表明中国在石墨烯的研究和应用上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这道试题的情景叙述相对较长,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是为了引导教师关注化学最新科技发展。因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中,介绍了碳的三种单质,而石墨烯是从石墨中衍生出来

7、的新型材料,教材中只是资料卡片中有简单介绍,但很多它的应用前景并没有介绍,很多老师也不知道其广泛而神奇的应用。所以这道试题的情景更多的是为了引导教师多关注课本以外的化学知识和化学科技的发展、应用,老师拥有了丰富、深厚的学科知识最为根基,他的课堂教学才会生动、有活力。【考察目标】这道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如下:1、具有物质分类观,能够辨别物质的类别。2、能够具有一定的信息获取、分析能力,能够从相关信息中提取出有关的化学知识。3、明白什么是物理性质。4、能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发生变化。【难度预估】 0.60一道原创的实验题: 2016年3月12日海南中学初三(1)班

8、某小组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操作C中你喜欢的一种仪器名称;(2)指出上图A、B中的一处错误(3)操作D中还需要用玻璃棒,它的作用是 (4)若正确称量5.0g氯化钠固体和用B操作量取10mL水配制氯化钠溶液,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大”或“偏小”),你认为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1)玻璃棒或漏斗或铁架台等(2)量取水体积时俯视读数或称量时一边放称量纸另一边不放(3)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4)偏大;在量取液体时,若俯视读数,所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少,水的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考查目标(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

9、、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3)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并能以此分析实验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试题评析试题的来源于2016年3月12日在海南中学初三(1)班听一节化学实验课,学生分组实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很多操作性的错误,如固体药品取用、固体称量、液体量取、过滤、蒸发等操作。如:用手取药品,称量时一边放称量纸另一边不放,还有两边都不放称量纸,直接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过滤时不用水润湿滤纸,导致过滤时液体留不下来,过滤时不用玻璃棒,直接倒液体,蒸发时不用玻璃棒等,这些存在的问

10、题说明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些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同时给了我宝贵的命题素材。这也还得感谢吴主任,因聆听了吴主任从素材走向试题专题报告中得到了启发,原来命题的来源就在于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和研究,方才能提高自己,因此我构思了本题。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做的8个实验中的一个,前面三道小题属于7:2:1中的7,主要考察学生仪器的名称、根据学生基本形成的化学实验技能来判断学生自己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以引起学生高度重视,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考察了仪器的作用,同种仪器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不同,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并具有具

11、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第4小题属于7:2:1中的2,是中等题。这道题考察了学生要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再根据公式结合量筒量取水的体积进行综合地分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产生误差的原因,此题综合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运用等能力。目的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在问题设置上从简单到复杂,从写出仪器名称到问题分析,具有一定的梯度。第4小题的问题设置类似于2014年海南省中考试题中第19题,但又高于19题,19题直接告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再来分析造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误差原因,而本题中的第4小题先根据所学知识来判断偏大还是偏小?

12、再来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这就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这道题结合两个实验的知识点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综合考察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如:固体药品取用、固体称量、液体量取、过滤、蒸发等操作,并以操作上进行分析实验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原创题优化后的思考在培训第二轮之前我的原创题第(3)题出现了考察仪器名称的重复,第(4)题题干指向性不明确。通过海南省初中化学毕业生水平考试命题第二轮培训后更加明白命题要避免内容重复,知识分布要均衡,也明白了试题的指向性要明确,秉着这两点重新将原创题优化。命题人:李吉麟【背景资料】除垢剂1生活背景资料先将热水

13、倒入壶内,再将本品1-2袋加入其中溶解,放置30-60分钟,时间长短随污垢程度而定,倒掉壶内的溶液,在用水清洗,若还残留顽固污垢时用棉布轻拭即可。对人体无任何伤害 添加剂为食品级之物质,清洗功能更佳、除菌、洗净主要成分:食品酸使用方法:1断开电源,取下水桶,将机内水放完。(排水口在饮水机背部或底部);2将本品一包用60-70度热水1000毫升稀释,加入机内,静置5-10分钟上;3轻微晃动饮水机,打开排水阀,排尽机内余水;4装上饮水用水冲二遍,即可正常使用注意事项:1请勿食用2存放于幼儿不能触及的地方3若沾于眼、鼻等敏感部位,请立即用清水冲洗即可4若误服,请立即饮用大量清水生产日期:标示于盒底保

14、质期:2年卫生许可:琼水卫监字2004第001号琼卫水字2001S0015号执行标准:QB/MJ411-2001商家: 海南美佳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A16美佳科技工业园。-一、题型:探究题“除垢剂”成分的探究。二、试题使用久了的饮水机内常结有偏黄的污垢。为了除去水垢,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超市购来“除垢剂”。除水垢时,有大量气泡产生。该组同学欲对“除垢剂”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猜想】“除垢剂”的成分中含有酸。【查阅资料】水垢的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设计实验】小组从家中找来物质做了如下个实验进一步确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取_,滴加配制的“除垢剂”溶液少许。_。猜想正确【讨论】小组同学想用实验室的试剂自制一瓶“除垢剂”。(1)小明同学选用稀硫酸作“除垢剂”,小华同学认为不妥。其理由是 。(2)小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