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9066270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共铜陵市委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的重要内容,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力量,是工业强市的内在需要,是优化经济结构的迫切要求,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幸福铜陵建设,促进服务业大发展大繁荣,特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为导向,坚持产业融合、统筹协调、错位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承接创新、开放带动、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撑,做大总量规模,提升发展层次,构建现代与传统融合,生产性、

2、生活性和公共服务协调,空间布局合理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功能和综合竞争力,把铜陵建成中部地区的重要物流集散地、皖中南现代商贸中心、皖中南科技研发基地和宜工宜商宜居示范区,为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筑幸福铜陵提供重要推动力量和坚实支撑。20102015年间,全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总量大幅提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5%以上。结构明显优化。现代物流、科技信息、金融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在服务业中所在比重逐年提高。到2015年,现代服务业产值占全部服务业产值

3、的50%。布局更加合理。建设城市商业中心,加快发展区级商业中心,建成一批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形成空间合理集聚、产业层次清晰、特色优势突出、服务便捷高效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就业显著增加。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上升,到2015年,实现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超过50%,服务业吸纳新增就业人员达70%以上,成为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活力明显增强。现代市场体系、城乡社会服务化体系逐步健全,竞争有序、运行高效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服务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效益不断上升。二、重点发展领域1、现代物流业。根据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推进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

4、设,构建皖中南物流中心、沿江物流区域中转枢纽和泛长三角物流内联腹地。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物流业“4321”工程,加快筹建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南岸物流园区,推进铜陵煤炭储配中心、中部地区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物流基地建设。鼓励通过招商、兼并、联合和联盟等方式,加快培育和引进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支持大中型企业进行物流资源整合,鼓励工商企业将原材料、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分离出来,发展面向铜基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等优势产业的专业物流企业集群。创新口岸管理体制,建立电子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形成高效畅通体系。加快运力结构调整,放大长江水水中转、水陆联运功能以及铁路的辐射功能,提高物流效率

5、,降低物流成本。到2013年,物流业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 2010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局。2、金融服务业。以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为目标,不断完善银行类、保险类、证券类和非银行投融资等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异地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发展融资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公司,稳步建设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组织等金融机构。支持优质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公开增发新股和配股、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融资,鼓励企业利用公司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方式融资,提升市工投公司、市建投公司等政府性融资平台

6、的直接融资水平,完善金融超市功能,盘活民间投资。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扩大青年创业、巾帼创业和民企之星等贷款规模,开发知识产权质押、矿产权质押、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增值税退税担保等贷款业务。促进各类金融信息和市场交易系统互联互通,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不断扩大保险规模,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到2015年,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均达1000亿元。牵头单位:市金融办。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人行铜陵中支、铜陵银监分局、市保险协会。3、信息和科技服务业。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为依托,建设“数字铜陵”。推进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市建设,创建国家级研发平台。支持科技信息机构、技术

7、交易机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发展技术开发及转移、科技信息及咨询、知识产权及认证等科技服务,增强中科大创业园孵化功能,加快精密模具产业(集群)、电子材料及元器件研发与检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辐射全省并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加快引进以软件开发与维护、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光伏电子、微电子等技术研发与应用为主导的科技型企业,发展以数据存储、系统集成等为特色的外包业务。20102015年,科技和信息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培育一批年出口额超过500万美元的龙头接包企业。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局。4、中介

8、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大力发展法律、会计、审计、税务、咨询、评估、工程、代理等生产性中介服务业,推动中介服务产品和方式创新。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会计事务所、法律事务所、工程咨询、资产评估、代理公司及创业设计公司等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鼓励现有中介机构通过购并重组、联合经营等方式发展成为具有知名品牌的中介服务机构。规范中介服务企业的执业行为,推进中介服务向市场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企业来我市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以及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会展服务中心等职能型总部。支持我市铜、电子、纺织、化工等优势企业“走出去”,通过资本经营、战略合作和业务重组等形式延长产业和价值链条,形成优

9、势互补和开放互动的总部经济外联发展态势。到2015年,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5家以上,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集团(机构)总部和各类区域性总部10家以上。牵头单位: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招商局。5、职教、文化和旅游业。打造皖中南职业教育基地,逐步实现中职免费教育,积极筹建高级技师学院,加快人才创新创业园区建设。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目标,以弘扬铜文化为主线,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完善文化产业体系。推动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中国(铜陵)国际铜雕大赛等向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鼓励青铜传统制作工艺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铜艺术品开发推陈出新。加大文化产业示范基

10、地建设,建设动漫产业园和创意产业园,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动漫、对外文化贸易等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集中度和辐射力。主动融入“两山一湖”和“长三角”旅游体系,积极发展中转旅游。开发铜文化旅游,增加文化娱乐设施,加快大铜官山公园、大通和悦洲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旅游拳头产品和精品线路。到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全年接待游客人数超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亿元以上。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文广局、市旅游局。6、现代商贸业。围绕建设皖中南现代商贸中心城市,加快构建以城市商业中心为带动、区级商业中心为补充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商贸流通体系。积极推

11、行物流配送、多式联运、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逐步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超级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等为主体,专卖店、仓储式市场等共同发展的流通格局。提升现有商业街内涵,规划建设特色街区,发挥特色街区商贸、休闲和旅游等综合品牌效应。加快商贸集聚区、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步伐,加大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力度,尽快形成一批聚集力强、辐射面广的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和市场群。建成12家五星级酒店,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四星级酒店。积极引进电子信息技术,推进专业市场从产品集散地向信息集散中心转变。到2015年,培育区域性商场、专业市场10个,形成10个以上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商贸企业集团,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亿,年均增长

12、15%。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旅游局、市招商局。7、社区服务业和农村服务业。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推进商业“双进”工程,开展面向居民的便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加快社区超市、家庭医疗、清洁卫生、保养维修等便民利民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社区卫生保健、放心餐饮、再生资源回收、家政服务等配套网点建设。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服务业,鼓励社会力量加大对老年事业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改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居家养老等公共卫生服务。推进社区公共健身场所、场馆建设。鼓励发展农副产品流通业,发展壮大劳务产业。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

13、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加快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培育涉农商贸加工企业集团,引导龙头商贸企业通过直营、联合等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和“农家店”。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供销社。8、房地产业。增加房地产市场有效供给,扩大有效需求,保持合理的供地规模和结构,促进房地产开发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继续实施城中村、危旧房及棚户区改造,配建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推行廉租住房租售并举和退出机制。继续增加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住房供应量,充分运用税收、信贷等手段,鼓励支持居民自住性或改善性普通商品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确保供给的有效性。大

14、力发展健康住宅、绿色环保住宅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围绕工业园区的发展,加快工业标准化厂房建设,培育工业房地产市场。大力推行物业服务分等定级制度,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物业管理服务体系,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2010201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牵头单位:市住房城建委。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发改委。三、主要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市推进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服务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市服务业统计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全市服务业统计调查的总体部署、协调和推动工作,建立政府统计和行业统计互为

15、补充的服务业统计体系。加大服务业发展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一个更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社会氛围。各县区要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组织机构,加快形成服务业发展联动机制。自2010年起把服务业发展作为县区、市开发区和市直相关部门的考核内容,实行分类考核,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服务业发展目标落到实处。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统计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编办、市政府督查(目标)办。2、放宽市场准入,保障要素供给。除国家明文禁止或作出限制性规定之外,企业可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允许跨行业、跨门类经营。服务型外资企业名称中可使用“服务外包”、“商务会展”等新兴行业用语。免收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费、变更登记费、名称

16、核准登记费,免收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费。市各职能部门、各县区、各经济园区要对发展楼宇经济、创意产业、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等行业,在用水用电用气用地上给予公平待遇,对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的用地给予倾斜。牵头单位:市工商局、市国土局。责任单位:市物价局、市规划局。3、突出规划指导,推进集聚发展。全市服务业总体规划以完善功能分区、增强功能配套、提升辐射功能为目标,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其他重大专项规划相衔接,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整体配套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要牢固树立以项目为抓手的工作思路,结合县区、经济园区的功能定位,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带动强、辐射广、效益高、前景好的服务业重点项目,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城市综合体、现代物流集聚区和商品交易市场集聚区,带动全市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牵头单位:市规划局、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招商局。4、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财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