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迷信心理研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9014439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PDF 页数:67 大小:4.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迷信心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大学生迷信心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大学生迷信心理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大学生迷信心理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大学生迷信心理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迷信心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迷信心理研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生迷信心理研究 姓名:陈永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基础心理学 指导教师:张进辅 20080401 摘要 大学生迷信心理研究 基础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陈永艳 指导教师张进辅教授 摘要 迷信是由一定的心理需要引起的,在对客观事物错误或虚幻的认识基础之上而产生的信 念和行为迷信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有机整体,它主要包括三种心理成份,一是动机成 份,迷信动机是产生迷信心理的内在力量,是迷信需要的具体表现。当迷信者在没有得到或 想要得到一些渴望而不可及的东西时,内心会有一种恐惧或心理不平衡状态,这促使迷信者 产生摆脱困境,以达到心理平衡的需要;二是认知成份,以往研究者也

2、指出迷信是建立在错 误的认知基础之上的。这具体表现为迷信者信念上的错误。即对涉及自身利害关系的客观事 物错误的或虚幻的信念;三是行为成份,迷信行为是迷信动机和迷信信念的外在表现,具体 表现为一些迷信仪式和迷信经历。大学生迷信现象在我国已不容忽视,而从心理层面来研究 大学生的迷信现象不仅能深入了解大学生的迷信心理产生原因及其特点,而且可以据此有针 对性的提出对策为人学生科学观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因此,大学生迷信心理研究具 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在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以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构想,并编 制了适合于中国大学生的迷信心理初测问卷,经过两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

3、因素分析形 成正式问卷,并运用多种信、效度检验方法考察了正式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研究结果表明: ( 1 ) 大学生迷信心理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它包括三个层次,分别为:迷信信念、 迷信行为和迷信动机。迷信信念包括四个维度:超自然能力信念、灵魂鬼神信念、命运论和 运气说:迷信行为包括五个维度: x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 盘! 奎堕遂垒垒:理丕遗! 匿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了 标注。 学位论文作者:网潭秒一 签字日期: 潲年年月;D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

4、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部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J 1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麟泳糊 导师签名:弓经够铆 签字日期:如谴年牛月;D 日 签字日期: 溅年午月;o 日 问题提出 1 问题提出 1 1 引言 迷信起源于原始初民的自然信仰。生活在原始社会中的人们对雷电、风雨、做 梦、疾病、死亡等许多自然现象既不能理解又无

5、法控制,因而会产生恐惧、疑惑 等心理,错误地认为自己周围存在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主宰着人们的一 切,只有用膜拜、祈祷或用巫术、符咒、舞蹈等仪式去影响他们,才能消灾降福【l 2 1 。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早期的迷信是人类意识的萌芽,是在主客观条件有限的 情况下自觉认识和思考世界的结剁3 1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 们对自然现象有了正确的认识,许多传统的迷信思想被破除。但在当今科学如此 发达的社会中仍然有许多人有迷信观念和行为,这在一些特定的人群中表现的更 为突出,例如像赌博者、运动员等,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大学生中也很流行迷信【4 l 。 为什么迷信经历了几千年的人类历史而没

6、有得到消除,为什么受到良好教育的人 们仍存在迷信心理呢? 国内学者认为,从心理根源上来分析,迷信观念的产生在 于人们对自身、社会、世界和宇宙等一些领域不能做到全知全能。在人的意识领 域之外,还有很多东西为人类所不知,只要人不能做到全知全能,就不可能做到 不迷信【。J a h o d a 认为,迷信倾向是不可能被消除的,因为它是人类适应机制不可分 割的组成部分,没有这种机制,人类将无法生存。有关迷信心理的研究在国外算是一 个比较热门的话题,而在国内,从心理学上对迷信的研究比较少。但在我国大学 生群体中,迷信现象并不少见。 据中国科协1 9 9 9 年1 月的调查显示,青年迷信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

7、黄荣登 【5 】( 1 9 9 4 ) 对广东两所大学的2 6 8 名大学生调查表明,有1 6 的学生认为世上有鬼 神,2 9 8 的学生去算过命,3 9 8 的学生去求过签,不少人认为算命先生算的很 准,签语也灵验。认为看面相、手相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有5 8 8 。对“生死由命, 富贵在天”的宿命论认为有道理的达2 9 8 。2 0 0 0 年1 2 月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 4 2 0 名大学生中对电脑算命“完全相信或比较相信 的占1 7 6 ,“有时候信或有 些方面信 的占1 2 2 ,“说不清楚 的占8 8 ,明确表示“不相信的占6 1 4 。 孙建国【6 】( 2 0 0 2 ) 的一项

8、研究报告显示,从河南和山西两省六个地区抽样调查的 7 8 0 名大学生中,相信人有特异功能的有5 7 1 ,相信烧香拜佛的有5 6 4 ,相信 喊魂可以治小儿惊吓的有3 3 1 ,相信算命的有2 6 ,有点信的占3 3 1 ,而明确 表明完全不信的只有1 9 9 。涂建华【1 7 1 在2 0 0 3 年到2 0 0 4 年期间在北京、甘肃、湖 南、广西等省市区8 所高校3 9 8 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中相信命运的占 问题提出 我国对迷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政治学、民俗学等领域,而在心理学界 对迷信的研究还很少。从词源上看,在我国迷信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近代 以前,迷信是用来指代

9、一种世界观,基本上是一个中性词。随着科学的日益发展, 近代以来的迷信逐渐失去了原先系统的世界观意义,而代之成为充满落后与荒诞 性的贬义词。迷信的内容涉及科学、宗教、邪教、习俗等多方面,因而对其概念 的理解,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江绍原认为“一切和近代科学相冲突的意念、信 念以及与他们并存的行为,我们皆称为迷信 。冼震认为迷信有两种理解,“一日 迷信者不知而信之也;一日迷信者深信也。一这主要从广义上来理解迷信的。从因 果辨证关系出发,蔡元培认为迷信是由因果不明所致,“昧理之人,与于事理较为 复杂者,辄不能了然,与其因果之相关,则妄归其因于不可知之神,而一切依赖 之”。进而,为建立人神之沟通,种种迷

10、信如巫术、星象等产生了。胡乔木认为“迷 信的根本基础就是相信鬼怪命运灵魂等等超自然超物质的东西的存在,相信这些 东西支配着天地日月、风雨雷电、水火木石、舟车门灶、生老病死、成败祸福, 总之是支配着世界和人生的一切,并且要和这些东西来往,就必须依靠各种宗教 的仪式和法术。”很显然这几位学者主要从狭义上来理解迷信的。早期的研究者虽 然并未明确提出从心理方面来界定迷信的内涵,但从其定义来看,基本上是将迷 信看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而近期的研究更多的是从迷信的心理结构及特点来阐述 迷信的内涵的。郑国从观念与行为两个维度对迷信进行了界定。从观念上讲,迷 信就是非智信,不知而知;从行为上讲,迷信就是不知而行,

11、盲从、执迷p l 。现实 中的迷信是这二者的结合体。刘连忠等认为迷信是指盲目地相信一些不实在、缺 乏事实基础的事物或观点。而迷信行为则是指以迷信为认知基础的行为和实践【2 】。 还有研究者指出,迷信是人们对内心中认为对生命个体( 或生命群体) 有支配力 量的神灵的畏惧和遵循状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不可知之物而无所适从, 或遇到难以克服的挫折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对鬼神天命的认同,祈求以改变自 己命运的一种信仰和行为【1 4 1 。我国学者雒焕国从心理学的角度将迷信看作是一种 态度。他认为迷信与其他心理现象一样,是多层次、多水平的有机整体,是多种 内在的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综合。他认为迷信是从迷

12、信者的迷信行为中反映出来 的通过学习所获得的一种对涉及自身厉害关系的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体验,是其在 所谓的凶吉问题上的知、情、行的有机统一体【l 习。 以上有关迷信概念的阐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迷信的内涵,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 迷信是一个包含很多内容的研究领域,而我们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心理学的 角度来重新阐述迷信的内涵可以说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我们认为,大学生的迷 信心理不仅体现在观念和行为上,更重要的是应从迷信动机来探讨大学生的迷信 心理。 两南大学硕十学t 7 :论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迷信是由一定的心理需要引起的,在对客观事物错误或 虚幻的认识基础之上而产生的信念和行为。迷信是一个多层次、

13、多维度的有机整 体,它主要包括三种心理成份,一是动机成份,迷信动机是产生迷信心理的内在 力量,是迷信需要的具体表现。当迷信者在没有得到或想要得到一些渴望而不可 及的东西时,内心会有一种恐惧或心理不平衡状态,这促使迷信者产生摆脱困境, 以达到心理平衡的需要;二是认知成份,以往研究者也指出迷信是建立在错误的 认知基础之上的。这具体表现为迷信者信念上的错误。即对涉及自身利害关系的 客观事物错误的或虚幻的信念:三是行为成份,迷信行为是迷信动机和迷信信念 的外在表现,具体表现为一些迷信仪式和迷信经历 1 3 迷信产生的心理原因 迷信伴随着人类文明史的产生和发展而发展,它之所以经历几千年而没有消失 是有其

14、心理原因的。而对迷信产生的心理机制,国内外学者持不同的观点。弗洛 伊德认为迷信是投射的结果;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迷信的产生是由于偶 然强化的结果;持观察学习观点的研究者认为迷信的产生是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 而习得的;持归因观点的研究者认为迷信观念的建立往往是由于人们在复杂的事 物之间建立了荒谬的胡乱的因果关系。这些观点在某种程度上能解释迷信的产生 和保持,但无法解释为什么有些迷信者明知道自己的观念或行为是荒谬的、与事 实相违背的却仍然坚持相信。实践观察也发现有些迷信者认为自己并不迷信却时 常表现出迷信行为。持动机观的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迷信能满足迷信者的某 种心理需求。 1 3 1 精神

15、分析的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迷信是投射的结果,即人将自己行为不曾意识到的动因转移动 外界的结果。迷信者隐约可以感到自己行为的内在条件性,但又找不到满意的解 释,于是就把行为的根源归于外界【l 。在迷信产生过程中,无意识起着重要的作 用。弗洛伊德认为许多想法、恐惧和希望等由于不能被自我所接受而被压抑到潜 意识中。这些因素在潜意识中很活跃,以求能够得到出路。这必将威胁到自我, 而消除他们威胁的方式之一,是将其归咎于外部世界,即所谓的“投射 机制。 例如,弗洛伊德的一位病人认为自己有超能力,他认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希望 是全能的。这位患者曾讲过他的一个经历:他曾去过一个水疗基地,在那里他很 高兴地得到了

16、一个护士对他的好感。当他第二次又到这个基地时,他要求住上次 住过的那个房间,以便与那个可爱的护士相邻。然而,这个房间却已被一位老教 授所占。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想:“我希望他中风死去! 两个星期后,这个教授真 4 问题提出 的中风死了【1 6 J 。他认为自己的思想能够杀人。那么为什么他对自己的思想有如此 大的自信呢? 弗洛伊德认为这是在童年期性欲发展还在自我控制之上时所形成的 自恋情结向外投射的结果。弗洛伊德的一些追随者也曾研究过迷信。马默曾对“在 木头上敲击三下一这样的迷信行为做过分析。他观察到当人们在敲击木头时往往 带着羞怯。他认为这种羞怯是对命运、上帝或神的谦恭,因为所有这些神都是父 母的代替者。换句话说,这是来自于童年时期的恋父、恋母情结的延续。在童年 时期受父母的限制,孩子们的本能冲动不能任意表露而被压抑,这在成年后表现 为一种焦虑,而敲击木头这种迷信行为则是童年期受压抑的本能冲动向外投射的 结果。与弗洛伊德将迷信看作是潜意识内容向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