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8986578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宽宥、游弋”等字词的音形义。2.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过程与方法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2.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1、 新课导入我们生活的世界,按常规来看,可以被称之为三维空间。空间如此广阔,时间如此漫长,不是我们这些弱小的生命体能够完全体会到的。但是,我们人类除了拥有空间感之外,还拥有精神,它能够穿越一切空间和时间,造就一种永恒的力量。

2、那么,人的精神是如何发挥这种作用的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二、自主预习1. 背景资料毕淑敏(1952),女,国家一级作家。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毕淑敏17岁便来到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当兵,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1980年转业回北京。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

3、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等。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宽宥(yu) 游弋(y) 轻觑(q) 麾(hu

4、)下 广袤 (mo) 赘(zhu)余 窗棂(lng) 坍(tn)塌 要诀(ju) 困厄() 襟(jn)怀 灼(zhu)晃 自惭形秽(hu) 憎恶(zng w ) 俯拾即(j)是 驰骋(chng) (2) 词语释义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 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李代桃僵:意思是李树代替桃树

5、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襟怀:胸襟、胸怀;心胸。 广袤:土地的面积。东西的宽度为广,南北的长度为袤。 驰骋:骑马奔跑,奔驰。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坍塌:倒塌,崩塌。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课文标题说的是哪三间精神小屋?答案示例: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与恨。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2.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答案示例:第一部分 (第16段)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第717段)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第78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

6、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第913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第1417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第1819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二)研读分析1.突破重难(1)第16段的内容,和后文写的三间精神小屋有什么关系?答案示例:第13段: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引出对精神空间的理解。 第46自然段: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 (2)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答案示例: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首先

7、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3)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答案示例: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首先是寻找阶段,站在高处向远方望去,高瞻远瞩,确立远大目标。 其次是耕耘阶

8、段,再苦再累,在所不惜,只要努力达成目标。 最后境界是收获阶段,已经为追寻目标精疲力尽,快要放弃时,却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获得了成功。 (4)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答案示例: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理解本段的重难点是“自身”,如何理解文中“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 通过举例分析说明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向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5)为什么作者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9、?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 答案示例: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他们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 作为当代学生,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应该思考如下问题:有没有给自己的心灵存放适当的空间?对于我们在课内课外吸收的信息有没有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判断?有没有用自己的思维去审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6) 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示例:三

10、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2.写法探究本文有怎样的写作特色?答案示例: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构思新颖独特。3.主题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答案示例:这是一篇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四、课堂小结人类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小”,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六、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