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安全与电气节能详细解读页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976246 上传时间:2020-01-0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电气安全与电气节能详细解读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建筑电气安全与电气节能详细解读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建筑电气安全与电气节能详细解读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建筑电气安全与电气节能详细解读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建筑电气安全与电气节能详细解读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电气安全与电气节能详细解读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电气安全与电气节能详细解读页(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电气安全及电气节能,一、电气安全:电气安全的重要性 电气安全防护具体要求及措施 等电位连接的作用 特殊场所,案例1:2009.8.28沈阳万达广场火灾 起火原因:售楼部一楼大厅沙盘模型电 路故障 伤亡情况:11人死亡,7人受伤 案例2: 2014.7.8湖北恩施硒都商城七楼失火 起火原因:大风车专业儿童摄影社工作人员张某使用电器不慎引发火灾 伤亡情况:共救治82人,1人重伤入院,32人轻伤,一、电气安全的重要性,据中国公安部消防局统计全国火灾发生原因有30%40%是因为电气安全引起的,远超发达国家10%占有比例。,一、电气安全的重要性,影响电气安全的主要因素:电气材料 设计是否合理 施工

2、技术 设备运行管理,一、电气安全的重要性,电气材料,设计合理性,施工技术,二、电气安全防护具体要求及措施,电气安全防护具体要求及措施:,1. 灯具防电击分类,二、电气安全防护具体要求及措施,2.漏电保护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 2011)规定每套住宅应设置户配电箱,其电源总开关装置应采用可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开关电器,漏电保护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检测元件、中间放大环节、操作执行机构。 作用:主要是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以及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保护,具有过载和短路保护功能,可用来保护线路或电动机的过载和短路,亦可在正常情况下作为线路的不频繁转换启动之用。 工作原理:,二、电气安全防

3、护具体要求及措施,二、电气安全防护具体要求及措施,二、电气安全防护具体要求及措施,二、电气安全防护具体要求及措施,2.配电箱防护等级要求,室外配电箱:IP54及以上 室内配电箱: 防尘等级号码防护程度定义 0 无防护无特殊的防护 1 防止大于50mm之物体侵入防止人体因不慎碰到灯具内部零件防止直径大于50mm之物体侵入 2 防止大于12mm之物体侵入防止手指碰到灯具内部零件 3 防止大于2.5mm之物全侵入防止直径大于2.5mm的工具,电线或物体侵入 4 防止大于1.0mm之物体侵入防止直径大于1.0的蚊蝇、昆虫或物体侵入 5 防尘无法完全防止灰尘侵入,但侵入灰尘量不会影响灯具正常运作 6 防

4、尘完全防止灰尘侵入,防水等级号码防护程度定义 0 无防护无特殊的防护 1 防止滴水侵入防止垂直滴下之水滴 2 倾斜15度时仍防止滴水侵入当灯具倾斜15度时,仍可防止滴水 3 防止喷射的水侵入防止雨水、或垂直入夹角小于 50度方向所喷射之水 4 防止飞溅的水侵入防止各方向飞溅而来的水侵入 5 防止大浪的水侵入防止大浪或喷水孔急速喷出的水侵入 6 防止大浪的水侵入灯具侵入水中在一定时间或水压的条件下,仍可确保灯具正常运作 7 防止侵水的水侵入灯具无期限的沉没水中在一定水压的条件下,及可确保灯具正常运作 8 防止沉没的影响,二、电气安全防护具体要求及措施,二、电气安全防护具体要求及措施,二、电气安全

5、防护具体要求及措施,3.浪涌保护器,作用:浪涌保护器,也叫防雷器,是一种为各种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通讯线路提供安全防护的电子装置。当电气回路或者通信线路中因为外界的干扰突然产生尖峰电流或者电压时,浪涌保护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导通分流,从而避免浪涌对回路中其他设备的损害。,三、等电位连接的作用,1.等电位连接,定义:等电位连接是把建筑物内、附近的所有金属物,如混凝土内的钢筋、自来水管、煤气管及其它金属管道、机器基础金属物及其它大型的埋地金属物、电缆金属屏蔽 层、电力系统的零线、建筑物的接地线统一用电气连接的方法连接起来(焊接或者可靠的导电连接)使整座建筑物成为一个良好的等电位体。”,三、等电位连接

6、的作用,三、等电位连接的作用,四、特殊场所,1.浴室,(1)浴室是指设置有浴盆、浴池、淋浴喷头进行沐浴的特别潮湿的场所。 (2)浴室是电击事故多发的特殊潮湿的场所。 (3)出现事故原因:使用有故障的用电器具而引起,四、特殊场所,二、电气节能:电气节能的重要性 电气节能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变压器选择的要点 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及线路 提高系统功率因数 照明节能 电动机节能 节能型低压电器的选用 谐波的产生与治理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一、电气节能的重要性,中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27% 节能型建筑占有比例不到10% 发达国家节能型建筑占有比例40%,二、电气节能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满足建筑物功能(满足照

7、度、满足舒适度、满足特殊工艺要求) 2.考虑实际经济效益(节能成本回收时间合理性) 3.节约无谓消耗的能量(变压器损耗,线路损耗),三、变压器选择的要点,1.降低变压器有功功率损耗,提高运行效率。(选用节能型变压器SCB10、11) 2.合理设计供配电方案(变压器负载率75%85%,大容量变压器按照使用性质合理拆分为小容量变压器),四、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及线路,1.选用导电率较小材质导体。(铜芯最佳,负荷较小可采用铝芯) 2.减小导线长度(变配电所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尽量走直线导线) 3.增大线缆截面(合理增大线缆截面,提高电能输送质量) 4.合理调配季节性负荷与相类似普通小负荷共用主干线线缆(

8、季节性负荷暂停工作时,大线缆带小负荷可减小线缆损耗),五、提高系统功率因数,五、提高系统功率因数,(1)减少供电设备无功消耗,提高自然功率因素: 正确设计和选用变流装置 限制电动机和电焊机空载运转 采用功率因素较高产品 荧光灯选用高次谐波系数低于15%的电子镇流器。 (2)无功补偿(集中补偿、就地补偿) 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42/T 559-2013 824 合理采取无功补偿和抑制谐波的措施, 无功补偿宜在变压器低压侧集中补偿。低压供电时,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9;高压供电时,高压侧的功率因数应符合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提高功率因素的措施,六、照明节能,选用高效光源,(1)一般室内照明

9、,优先采用荧光灯或者小功率高压钠灯等高效光源(T5细管、U型管节能荧光灯,不宜采用白炽灯) (2)高大空间和室外一般照明、道路照明才有用金属卤化物、高压钠灯等高光强气体放电灯。 (3)气体放电灯采用低能耗镇流器,荧光灯及气体放电灯安应进行就地补偿无功损耗。 (4)第四代新型绿色光源(LED、LVD),六、照明节能,太阳光光线 导入照明系统,前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人工室内生态光源,具有绿色生态、低碳健康、环保节能等特点。 组成:室外主机(跟踪采集分离太阳光)、石英光缆(传输释放)、室内照射器具(固定保护光缆出光端,增强和控制室内出光效果)。,六、照明节能,选用合理照明方案,(1)采用光通量利用系

10、数较高的布灯方案,优先采用分区一般照明方式。 (2)在需要有高照度活有改善光色要求的场所,采用两种以上光源组成的混光照明。 (3)室内表面采用高反射率的浅色饰面材料,以跟家有效的利用光能。,六、照明节能,照明控制和管理,(1)充分利用自然光 (2)对大面积场所采取分区控制方式。 (3)有条件时可利用调光器、定时开关、节能开关等。 (4)室外照明方式白天亮灯,可采用光电控制器代替灯具。 (5)在插座面板上面设置翘班开关控制,用电设备不需要工作时切断电源,消除空载损耗。,六、照明节能,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特点:1系统可控制任意回路连续调光或开关。 2场景控制:可预先设置多个不同场景,在场景切换时淡入

11、、淡出。 3可接入各种传感器对灯光进行自动控制。 4移动传感器:对人体红外线检测达到对灯光的控制;如人来灯亮,人走灯灭(暗)。 5光亮照度传感器:对某些场合可根据室外光线的强弱调整室内光线,如学校教室的恒照度控制。 6时间控制:某些场合可以随上下班时间调整亮度。 7红外遥控:可用手持红外遥控器对灯光进行控制。 8系统联网:可系统联网,利用上述控制手段进行综合控制或与楼宇智能控制系统联网。 9. 可由声、光、热、人及动物的移动检测达到对灯光的控制。,六、照明节能,七、电动机的节能,电动机的节能,(1)选用高效率电动机。 (2)选用交流变频调速装置。 (3)选用软启动设备。(比变频器价格便宜) (

12、4)选用智能化节能控制装置,节能低压电器选用,(1)选用选用节电效果的新系列低压电器。 (2)选用带有节电装置的交流接触器,八、节能型低压电器的选用,九、谐波的产生与治理,谐波的产生与治理,产生源:铁磁性设备、电弧性设备、电子式电力转换器、整流换流设备、软启动器、气体放电灯镇流器、可控硅调光设备等 危害:使公共电网中的元件产生了附加的谐波损耗,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大量的3次谐波电流流过中性线时,会使线路过热甚至发生火灾,引起电气过热减少使用寿命。引起电网中局部并联谐振和串联谐振,从而使谐波放大,危害加重。导致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误动作,并会使电气测量仪表不正确。会对临近的通讯系统产生干扰。 治理:调谐波滤波器、无源谐波滤波器、有源谐波滤波器、有源无源组合式谐波滤波器,电抗器,谢 谢 观 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