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964311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0.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 Contents 考情精研读 考点1考点2 考点5 考点4考点3 A.知识全通关B.解题大突破C.史料深研析 研析一 研析二 考情精解读 考试大纲 命题分析预测 考点 考情精解读1 考试大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历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试大纲 考点 考情精解读2 命题分析预测 考试大纲考点考题统计考查难度 20世纪50年代至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实践 20世纪50年代至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

2、道路的实践及 经验教训 2016全国卷31 2015全国卷31 2014全国卷31 2014全国卷31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 改革开放的决策、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 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 要内容 2016全国卷31 历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试大纲 考点 考情精解读3 命题分析预测 考试大纲考点考题统计考查难度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 形成、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建立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及特点、我国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过程及意义 2016全国卷40 历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试大纲 考点 考情精解读4 1.命题

3、分析 (1)选择题多以提供背景材料展开设问,非 选择题往往会将这一时期的经济建设方针与历史上不 同时期中外的经济政策相比较,分析其异同点。 (2)试题突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与世界的联系 ,突出共融性,强调发展的主题。 2.命题趋势 (1)从考查内容看,高考仍将以考查考生对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实践、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为主。(2)从考查角度看,可能会侧重考查学科素养,考 查考生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可能会通过某一 经济现象考查某时期的阶段特征;中外关联,将中国出现 的经济现象与国际大环境相联系。 命题分析预测 继续学习 历史

4、 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情精解读5 返回目录 知识体系构建 历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知识全通关 知识全通关1 考点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继续学习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 (1)背景:1949年,解放战争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国统区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状态。 (2)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营 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 (3)意义:使新中国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和新政权的巩固奠定 了基础。 2.“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1957年) (1

5、)原因 建国初期,西方国家敌视新中国。为了巩固新政权,必须大力发展重工业以增强国 防力量。 旧中国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长期的战争使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生产力水平较低。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 历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知识全通关2 (2)主要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重、轻、农的关系;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一 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辅相成。 (

6、4)成果: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先后建成投产;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5)意义: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 3.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 (1)方法 农业: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组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和平赎买政策。 继续学习 历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知识全通关3 继续学习 (2)实质: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3)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

7、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 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名师提醒】 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它属于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对农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1949 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4)意义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历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知识全通关4 继续学习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成功

8、的探索:1956年9月中共八大的召开。 (1)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是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指 导方针。 (2)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2.失误的探索 (1)表现 “大跃进”运动:1958年发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工农业 生产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历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建立以“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为特点的人 民公社

9、,片面追求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 (2)后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国民经济比 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造成 1959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3)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它忽视了 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改变了中共八大所提出的正确方针。 3.国民经济调整 (1)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 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从1962年起,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10、,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知识全通关5 继续学习 历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辨析比较】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不同 “大跃进”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产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变革 生产关系。“大跃进”运动的发动,反映了我党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地扩 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人民公社的建立反映了我党不顾生产力的实际 水平,片面地变革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文革”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2.表现: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3.调整与整顿 (1)

11、1971年,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知识全通关6 继续学习 历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知识全通关7 继续学习 (2)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3)经验教训 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思维拓展】 19561976年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失误的原因 (1)历史传统的影响。中国封建专制存在时间长,封建家长制思想很容易侵蚀党的机体,

12、致 使人们民主法制观念淡薄,易出现盲目服从。 (2)急于改变我国落后状况的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的实际严重脱节。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历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知识全通关8 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很高,迫切希望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 。 (3)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 严重,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4)国际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使我党领导人认为必须加速建 设社会主义以便对抗资本主义。 返回目录 历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知识全通关9考点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

13、决策 一、背景 1.“文革”结束后两年,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 了人们的思想。 3.1978年,邓小平再次复出。 二、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2.政治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上来。 3.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4.伟大决策: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继续学习 历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返回目录 知识全通关10 三、意义 1.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党和国家的工

14、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 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2.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3.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20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性转变。 历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原因 (1)人民公社实行的是集中管理、集中劳动、统一分配的僵化体制,挫伤了人民群众 的生产积极性,严重阻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顺应了广大群众要求获得生产自主权的强烈要求。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 行提供了理论和思想准备。 2.含义: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 3.内容:土地所有制形式不变,农民在生产和分配上享有自主权。 4.主要形式: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5.实施 (1)1978年,安徽、四川试点,初见成效。后在全国推广。 继续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