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语文 兰亭集序(字词练习详尽丰富版)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8963376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X 页数:72 大小:1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语文 兰亭集序(字词练习详尽丰富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湘语文 兰亭集序(字词练习详尽丰富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湘语文 兰亭集序(字词练习详尽丰富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湘语文 兰亭集序(字词练习详尽丰富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湘语文 兰亭集序(字词练习详尽丰富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语文 兰亭集序(字词练习详尽丰富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语文 兰亭集序(字词练习详尽丰富版)(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语文QQ精品群 群号720272600 微信群 请加1300091194 或者37944152微信邀请 欢迎扫码进入各类语文群 纯干货,无广告 王羲之 兰亭集序,实则兰亭集会 赋诗其事的总述。序,是一种文 体。 兰亭诗的内容,或抒写山水游 赏之乐,或由山水抒发玄理。写游 赏的乐趣,包括山水之美、酒友之 乐、诗赋之雅,中心内容是在美好 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得到审美愉 悦。 王羲之(321379) ,东晋书法家。原籍琅琊 人(山东临沂),世居会稽 山阴(浙江绍兴)。王羲 之出身于两晋名门望族, 祖父王正为尚书郎,父亲 王旷为淮南太守,伯父王 导是东晋丞相,另一伯父 王敦是东晋军事 统帅。朝廷召王羲

2、之为侍中、吏部尚书,辞不 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世称“王 右军”。 王羲之早年从卫夫人 学书法,后博采众长,草 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 钟繇。“兼撮众法,备成 一家”,达到了“贵越群 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的行、草最能体现 雄逸流动的艺术美。后世 誉之为“书圣”。其岳父 郗鉴,其子王献之,都是 当时有名的书法家。 魏晋时期,文人或关心人生,或逃避现实,这一 时期的文学创作,多是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对廊清天 下的盼望,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建功立业的抱负互见, 呈现出慷慨悲凉的色彩。 此外,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仍,人生无常。当 时盛行“玄学”,推崇老庄的思想,风雅名士聚在一 起,谈论玄

3、道,当时人称之为“清谈”(清雅的谈论 )或“玄谈”(玄学的讨论),“一死生、齐彭殇” 就是当时的一种观点。而兰亭集序,王羲之 对此进行了批驳。 魏晋人每于三月初三,到 水边洗濯祈福,被称为禊事。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的这一天, 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 等42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 一次别开生面的诗会。一群文 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 林修竹之中,列坐在曲水两侧 ,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 任其飘流,停在谁的面前,谁 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王羲 之、谢安等人赋诗数首,而谢 瑰、王献之等人诗不成。 王羲之将这些诗 汇集起来,编成集子 ,并借酒兴写了一篇 320余字的序文。王 羲之的兰亭集序 可

4、谓魏晋文学的尾声 ,全篇流连山水,探 问生命,在中国文学 史上享有崇高的声 誉。 癸u:天干的第十位。 禊x事:一种洗濯祈福的祭祀。 会稽kuij:郡名。 激湍tun:流势急的水。 流觞shn:盛酒的杯顺流而下,人取而饮。 游目骋怀chng 放浪形骸hi: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 缚。 趣q舍万殊 感慨系x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若合一契q:契,符契。 嗟ji悼 虚诞dn 殇shn:未成年死去的人。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初,(名士 们)在会稽(绍兴)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 为的是到水边做洗濯祈福的事。年轻的,年 长的,许多贤达都来了。这里有高大险峻的 山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大的竹子,

5、还有清 水急流,(在亭的)周围辉映环绕。把水引 到(亭边)的曲折水道里来,让酒杯飘流水 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列坐在水旁,虽然 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 边赋诗,也足够痛快地表达各自深藏的情 感。 这一天,天气清朗,和风轻轻吹 拂。向上看,宇宙广大无边;向下看, 万物丰盛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 胸怀,足够尽情地享受视、听的乐趣, 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 有的人喜欢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 谈;有的人就着自己爱好的事物寄托情 怀,身体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生活。 【放浪形骸】行 为放纵,不受世 俗礼法的束缚。 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 相同,(可

6、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 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间自己得到了 ,快乐而自足,竟不觉衰老将要来临;待到 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 当前的境遇而改变,感慨随着产生,先前感 到欢快的事物,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 不能不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人的寿 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 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 痛呢?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 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每当我(从文字上)看到 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彼此) 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 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 但心里却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7、 (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长寿 和短命等同看待,是荒诞和妄作的。 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 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当 时与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 管时代不同事情变化,但人们的情致 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也将对我 这篇文章有感触吧。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 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 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

8、,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 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 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 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 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文。 第一部分(第1.2段) 第二部分(第3段) 第三部分(第4段) 聚会之聚会之乐乐 死生之痛死生之痛 兴感之由兴感之由 乐 痛 悲

9、 良辰 美景 贤人 乐事 暮春之初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曲水流觞,畅叙幽情 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环境美 贤人多 活动雅 1、作者因何而“乐”? 其一:人生苦短,时光易逝 其二:生死无常,世事难测 所之既倦,感慨系之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欣于所遇,老之将至 2、作者又因何而“痛”? 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后之览者,有感斯文 人生苦短,千古之悲 3、作者写这篇序的原 由。 王羲之认为,人到了生命的尽头都是 要死的。从生到死,由乐而悲。但他又认 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0、从 而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并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 文明、有所作为的思考。寿夭、生死既是 一种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规律,难免让人 感伤,但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 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 无常,时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传 后世,以承袭前人,以启示来者。 文章抒发了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死生无常的感慨。 但作者没有彻底走向消极,而是批判了当时 盛行的死生等同(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哲学 观。王羲之认为:死和生是人生大事,不能等同 ,暗含有生之年应珍惜现实生活、享受人生乐 趣、做些实事(有所为)少谈玄理的人生观。这 在崇尚老庄、沉迷玄学的当时,难能

11、可贵。 4、综合全文,请谈谈王羲之的生死 观。 虽趣舍万殊 通“趋”。取向。(课文未标注 ) 悟言一室之内 通“晤”。面对 面。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一觞一咏 引以为流觞曲水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词类活用 群贤毕至 形作名,贤才。 少长咸集 形作名,年轻的人, 年长的人。 一觞一咏 名作动,饮酒。 引以为流觞曲水 动作使动,使流。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数作意动,把看作一 样 齐彭殇为妄作 形作意动,把看作相等。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旧迹 表示抬头与低头的动作 俯 仰 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很短 所以游目骋怀,是以极视听之娱 虽世殊

12、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用来,表凭借 的原因,表原因 所 以 一词多义 所之既倦 感慨系之矣 宇宙之大,品类之盛 后之视今 不知老之将至 形骸之外 往、到达 代词,它 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的 之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一觞一咏 若合一契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其致一也 一边 数词,一个 数词动词 把看做一样 (是)一样的 一 夫人之相与 悲夫! 助词,引出下文 语气助词 夫 1、当其欣于所遇 2、亦将有感于斯文 3、列坐其次 4、映带左右 5、死生亦大也 其致一也 介宾状语后置 列坐于其次 省略句 映带于左右 省略句 判断句 介宾状语后置 文言句式 一 1、A 前来聚会的人多 B

13、聚会地点环境优美 C 聚会活动高雅有趣 D 天气晴朗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清流激湍 流觞曲水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1文章第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 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3段议论 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 样由“乐”转而为“痛”? 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 信可乐也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时光流逝,老之将至往日美 好,已成陈迹感慨横生人生 苦短,死生亦大痛 3“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 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3、生命消失,寿命由造化,归于 结束。生就是生,或者享受乐 趣。死就是死,一切皆无。生和 死是人生大事,不可等同

14、,暗含 有生之年应做些实事,不宜空谈 玄理。 二、 修 高 (寿命)长 修建 期 及,至,动词 j 周,满 约定 次 旁边,名词 驻扎,行军途中驻地,动词 致 思想情致 得到 三、 人生有限,时不待我 四、 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 ,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 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 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 ,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选女婿的消息, 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 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 :“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 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 他。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 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

15、能得,于是就带着亲 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 ,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 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 扇在叫买。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写 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 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卖得 一百钱了。”老妇人照他说的一做,许多人都争着 来买这把扇子。又一天,老妇人又拿着扇子来,王 羲之却笑而不答。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都 类似于这个情况啊! 晋书王羲之传 补充语段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 ,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 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 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 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 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 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