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育)渡河少年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18963702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教育)渡河少年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精品教育)渡河少年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精品教育)渡河少年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精品教育)渡河少年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精品教育)渡河少年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教育)渡河少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教育)渡河少年(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舍笔下的草原“空气是那么清 鲜鲜,天空是那么明朗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而并不是茫茫”,这这种境 界,既使人惊叹叹,又叫人舒服。让让我 们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进草原,感受草原 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感受各族人民之间间 的情谊谊。 助读资料字词精讲初读感知当堂检测 第第 一一 课时课时 草 原1 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明朗、一碧千 里、柔美、云际、低吟、回味、洒脱、拘束”等词 语。(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 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 舍予,满族人。曾被北京市人民政 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 主要作品:骆驼祥子 四世同

2、堂龙须沟西望长安 茶馆等。 走进作者 碧 上下基本相等。“石” 撇长“口”扁。 b 我会写 丘 整个字不要写得过扁, 末横稍长,托住上部。 qi 际 左右高度基本相等;“ 小”的两点要呼应。 j 既 左窄右宽。右边竖弯钩 圆润有力。 j 舒 “舍”捺变点,“予” 竖钩的竖宜长。 sh 肯 第一笔的竖要短一些, “止”下横长。 kn 墨 勾 勒 腐 拘 翁 蹈 mgu lf jwngdo 我会认 既然 墨水 j m 易读错字 蒙 mng(蒙古族) mng(启蒙 蒙蔽 )mng(发蒙 蒙 骗) 多音字 洒脱: 低吟: 拘束: 理解词语 (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 造句:他挥毫泼墨,运笔洒脱

3、,如天马行空。 小声吟咏。本课指作者想坐下小声吟咏一首奇丽 的小诗。 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造句:他笑了出来,这代表他不再感到拘束了。 清鲜: 渲染: 奇丽: 迂回: 理解词语 本课指空气非常清新。 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 ,以加强艺术效果。 奇特而美丽。 回旋;环绕。本课用来形容河流弯弯曲曲的形 状。 点击 听朗读 第一部分(第1段)草原景色。写“我”看到了草原 ,感受到那里的奇丽风光。 第二部分(第25段)款待与惜别。写“我们”受 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款待及最后蒙汉两族人民之间依 依惜别的情景。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 (xun)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

4、国画那样,到处翠色 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用中国画比喻如诗如画的草原景色,“不用墨 线勾勒”说明这种美是大写意的,突出草原的辽阔 壮美。“流入云际”一方面因为草原广阔,一方面 因为“流”是幻象,幻象则没有明晰的边际。这里 把实景和幻觉联合在一起。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 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在作者眼中,草原的 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的乐趣,因此,连骏马和大 牛也陶醉在草原的美景中了。这样写增强了草原风光 的感染力。 本文首先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然后按时 间的先后顺序,从白天到傍晚依次写草原人民迎客 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的情形, 最后以“

5、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 全篇。 n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n 初读诗歌,说一说诗歌的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作者一行访问陈巴尔虎旗的经 过,叙述了他们在草原上受到蒙古族兄弟姐妹 的热情款待,勾画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 碧草话斜阳”的感人场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之 间紧密团结,亲如一家的感情。 1看拼音写词语。 go d ltn yn yhu 高 歌绿 毯 低 吟迂 回 xunrn j ul chlmo 渲 染勾 勒 疾 驰礼 貌 jshxis 拘 束羞 涩 2根据字义填序号。 “一”有以下解释:A.相同 B最小的正整数 C专一 D整个; 全 “一碧千里”的“一”应取_解释;“一模一

6、样”的“一”应取 _解释;“高歌一曲”的“一”应取_解释。 3选词填空。 热闹 热情 热烈 热心 (1)我们来到草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 )的款待。 (2)篝火晚会上人们载歌载舞,好不( )。 (3)我们对来访的客人表示( )的欢迎。 (4)我们迷路时得到了当地居民( )的帮助。 D AB 热情 热闹 热烈 热心 4照样子写句子。 (1)如:我们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 子 河。 比喻句:_ (2)如: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 动, 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拟人句:_ _ 我们看见树上挂满了小灯笼柿子。 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探出头来,好像在 告诉人们春天的信息。 品析

7、释疑结构主旨课堂拓展当堂检测 第第 二二 课时课时 草 原1 1.感受草原的自然美与人情美,感受各民族人民之间的 情谊。(重点) 2.记叙练习自读提问题、分类处理问题,开始学习标画 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难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 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 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 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 理解课文。 一读:读课文,想一想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 序来记叙这次草原之行 的? 二画:画出描写草原景色 美的句子,并谈谈你从中 体会到了什么。 四拓:“天涯碧草话斜阳 ”,他们会“话”些什么 呢? 三品:课文主要写作者 的一次访问活动,为

8、什 么要以“草原”为题? 核心问题:哪些地方表现了 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草原美 人情美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 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 已经偏西了,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 草话斜阳! n 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 诗句的意思是:蒙汉人民情深似海,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大 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互相倾诉着惜别之 情。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表达了作者 因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而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心情。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 ,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 我们拿起金

9、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 u 核心问题: 蒙古族人民身着盛装、策马疾驰、远道相迎;来 到蒙古包后,很多人“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 们”;主宾相见时,“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握住不 放”“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蒙古包内的热情款 待这一切都体现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哪些地方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1.一读: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 叙这次草原之行的? 作者是按照“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 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的顺序来写这次草 原之行的。 u 串珠问题: 2.二画:画出描写草原景色美的句子,并谈谈你从中体会 到了什么。 画句子略。我体会到草原景色很美,真不愧是美 丽的中国画。 3.

10、三品: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为什么要以 “草原”为题? 课文一共写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写了草原景 色美,第二部分写了草原人情美。不论是景色美还是 人情美,所表现的都是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 为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草原的景和人来写的,所以以“ 草原”为题。 4.四拓:“天涯碧草话斜阳”,他们会“话”些什么呢 ? 主人:相聚虽然是短暂的,但我们结下的友谊是 深厚的。愿我们蒙汉两族人民情同手足,愿我们五十 六个民族更加亲如一家,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 富强。客人:这次我们饱览了草原的美丽景色,更感 受到了蒙古族同胞的淳朴、热情。感谢草原人民的盛 情款待,祝愿蒙古族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草原

11、 草原美 欢迎远客:骏马疾驰 襟飘带舞 亲切相见:再三握手 笑了再笑 热情款待:举杯敬酒 纵情歌唱 联欢话别:歌舞表演 主客话别 清鲜明朗 一碧千里 人情美 蒙汉之间情谊深 民族团结一家亲 课文结构 本文记叙了作者一行访问陈巴尔虎旗的经过,叙 述了他们在草原上受到蒙古族兄弟姐妹的热情接待, 勾画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感人 场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之间紧密团结,亲如一家的思 想感情。 课文主旨 推荐阅读 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 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耸的巨 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

12、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 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 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 千万朵盛开的白莲。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都有鱼儿在欢快地 跳跃。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 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ln)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 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 下,是蜿(wn)蜒(yn)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 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 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

13、显得 更加的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 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 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 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 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 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敕(ch)勒(l)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北朝民歌) 国学诵读 憩(q)马野田外,萋迷碧草原。 鸡鸣岩下寺,犬吠

14、洞中村。 远水遥空色,残阳过雨痕。 野情云共逸,中岁向林园。 (散步熊卓) 国学诵读 斟(zhn)酒敬客 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 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 原牧民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蒙古袍 蒙古袍具有浓郁的草原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 骑乘。款式根据自然环境、部落习俗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本文通过记叙作者在访问内蒙古陈巴尔虎 旗的过程中看到的草原的美丽的景色以及受到 蒙古族人民热情款待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两族 人民之间紧密团结、亲如一家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笔下的草原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辽阔 而美丽的草原和热情好客的蒙古

15、族人民。草原那无比清鲜 的空气,明朗的天空,一望无际的碧草,像白色大花的羊 群,静立的骏马和大牛,构成了草原迷人的风光;而生活 在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淳朴善良、热情友好,他们用浓郁 的蒙古族风情演绎了“蒙汉情深”的感人场面。此情此景, 令我感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1)课文描写的草原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 1.(2)选择最喜欢的段落背诵。 教师点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好词佳句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参考答案:略。 2.(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这次草原之行的 ? 参考答案:作者是按照“草原美景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的顺序来写的 。 2.(2)试着分别概括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 参考答案:第1自然段写“我”看到了草原,感受到 了那里的奇丽风光。第2自然段写蒙古族人民欢迎远 客的情景。 1.用“_”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墨(m hi)绿 勾勒(l li) 腐(f f)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