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基本概述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963550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基本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基本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基本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基本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基本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基本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基本概述(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艺复兴时期学校教育 欧洲14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初期,是文艺 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封建制度逐渐瓦解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 发展和形成的时期,即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 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在经济、政治、思想、文 化方面出现的新变化,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使之具有与封建主义教育不同的特点。 一、文艺复兴一、文艺复兴 与人文主义与人文主义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概况 经济:在14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开始出现于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如佛罗伦萨、 热那亚、威尼斯、米兰等,就出现了资本主义 工业的最初形式工场手工业。与此同时, 也出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出现了批发原 料和商

2、品的商业资本家。及至15世纪以后,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已遍及西欧各国,如西班牙、 德国、法国、英国等。 政冶: 这个时期,政治斗争比较复杂, 既存在着农民和城市平民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 ,也存在着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尖锐矛盾。 此外,工资劳动者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 ,也时有发生。 思想文化:神学仍占据主要位置,代表新 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先进思想家们为反对封建贵 族的统治,而把矛头首先指向维护封建统治的 精神支柱天主教神学。由于缺乏锐利的武 器,他们从曾经辉煌的古代文明中寻找有利于 自己的思想资料,于是打起“回到希腊去”,“ 让死去的东西复活”的旗帜,宣称要把被中世 纪黑暗统治湮没了的古典文化复兴

3、起来。他们 纷纷学习希腊语,到大学和图书馆去搜求古代 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著作的手 稿、手抄本,发掘废墟中的艺术珍品,掀起了 学习、研究古代文化艺术的热潮,结果出现了 好像古代文化复兴 的局面。 (二)人文主义涵义 一般的人文主义是指一种新型的文化价值观和世界观: 1)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反对神道, 提倡人道;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肯 定人的价值、地位、能力,反对绝对依赖和盲目信仰教会的 教义和教规; 2)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反对宗教压抑和禁锢;提倡现 实幸福,肯定人是现实生活创造者和乐趣的享受者,反对禁 欲主义和来世观念; 1、思想基础:三种

4、世界观自然、神、人 2、早期人文学科(studia humanitatis)与人文 主义者(humanista) 3、19世纪现代意义上的人文主义(该词就在此 时出现)对人的价值及人的问题的强调 以及与人道 主义的混合。 3)提倡古希腊身心既善且美的和谐发展教 育,反对把肉体视为“灵魂的监狱”; 4)提倡学术,尊崇理性,以理性取代神性, 反对愚昧无知,要求文学艺术发达人的思想感 情,要求科学为人生谋福利,要求教育发展人 的个性,要求将人的思想、情感和智慧从神学 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文艺复兴的实质:文艺复兴绝不是古代文 化艺术的再生,而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古希腊罗 马文化中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艺术、

5、朴素的 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摆脱天主教会的精 神枷锁,冲破神学的思想牢笼,建立适应资本 主义的新的思想文化。因此,文艺复兴实质上 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是一次新文化运 动。它具有以往文化所未尝达到的高度,为后 来资产阶级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打下了重要 基础。 (二)人文主义的涵义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反对中世纪教会 把人视为上帝的渺小创造物,反对神的权威至 高无上论,而肯定人的尊严、价值、力量和智 慧,认为人是上帝的杰作,是造物中完善的典 型,人的理想非常高贵,人的力量无穷无尽, 人的洞察力宛若神明;反对教会站在原罪说的 立场上蔑视人生,主张放弃尘世享乐的禁欲主 义说教,认为禁欲违

6、反了人的本性;认为追求 自由平等和享受现世幸福,是发自人性的自然 要求,必须按照人性的自然要求去生活,去追 求正常的享乐;反对教会利用神的权威愚昧人 们,主张发展人的理性和智慧。 三个世界的发现: 古代世界 主观世界 自然界 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确立 自由教育理想的复兴 自然主义的盛行 文艺复兴对教育的影响 (一)概述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抨击了封建主义 、宗教神权对人们思想和精神的禁锢,不同程度 地关注教育问题,提出了培养多才多艺、身心全 面发展的“全人”理想,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变革, 从而形成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二)性质 1、全面和根本性转向 2、近代教育的萌芽 (三)思想基础:三个世界

7、的重新发现 1、古代世界(理性) 2、主观世界(人) 3、客观世界(自然) (四)具体表现 1、教育内容发生变化 (1)对古希腊罗马的热情使其知识和学科成为教学主要内容: (2)七艺及其变化;美育和体育复兴;关注自然知识的学习 2、教育职能发生变化 从训练、束缚自己服从上帝到使人更好地欣赏、创造和履行地位 所赋予人的职责。 3、教育价值观发生变化 重新发现人,重新确立了人的地位,强调人性的高贵,复兴了古 希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4、复兴了古典的教育理想: 全面和谐发展的完人 中世纪:教士文艺复兴:绅士 5、复兴了自由教育的传统 对理性的推崇 使人高贵的教育,培养使人高贵的人的最高才 能理性。 6

8、、兴起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用自然来取代圣经作为引证,按照人的天性来生活 ,按照人的需求和本性来设置课程,尊重受教育者的兴趣 、爱好、欲望和天性,出现了直观、游戏、野外活动等教 育新方法。 7、出现了新道德教育观 以原罪论为中心的道德教育已开始解体。人道主义、 乐观、积极向上、热爱自由、追求平等和合理的享乐等 新的道德观在人文主义的学校中开始取代天主教会的道 德观。尊重儿童,反对休罚,已成为某些教育家的强烈 要求。 8、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及共产主义教育思想 在某些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中,首次提出教 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以及成人教育的思想。 人文主义者莫尔和康帕内拉还提出共产主义的理论 以及所实

9、行的教育制度。 9、建立了新型的教育机构:人文主义学校 10、复兴了大学的改造和发展 11、教育理论不断丰富 12、推动了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进程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 1在培养目标上反对封建教育扼杀儿童天性,提出培养全人的教 育目标,培养社会、政治、文化、商业等方面的积极的活动家,以及具 有探索精神的开创性人物。 2在教育内容上,反对单纯宗教教育,主张课程内容拓宽和学科 范围扩大。 首先人文主义教育家恢复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崇拜古希腊 人的体格和健康生活,注意身心发展之间的联系; 其次,在智育上强调“人文学科”。古典语言、古典著作构成教育内 容的核心,传统的“七艺”仍被保留,但抛去了浓厚

10、的宗教成分。到后期 ,本族语、自然科学也日益成为教育重要内容,但不排斥宗教教育。 3在教育方法上,反对权威和体罚,主张热 爱儿童,尊重儿童个性,启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开始注意直观、实物 教育。 4反对封建等级限制,扩大受教育范围,创 办多种性质的学校。 5. 人文主义教育比中世纪进了一大步,但反封 建、反宗教不彻底。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 基本上处于思想酝酿阶段,在教育实践上正处于试 验摸索阶段。 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发展概 况 (一)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1、意大利前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代表人物 弗吉里奥(自由教育) 维多里诺(快乐之家) 格里诺(形式主义起

11、源) 2、意大利后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代表人物 卡斯底格朗 马基雅维里 萨多来托 (二)北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1)尼德兰的伊拉斯谟 2)西班牙的维夫斯 3)法国的拉谟斯、布德、拉伯雷和蒙 田 4)英国的莫尔和埃利奥特 (三)意大利与北方人文主义教育比 较 共同点: 1)古典科目构成人文主义课程的基础和主体; 2)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重视治人治世之学,力图通过教育, 改造社会,至于自然的改造、自然科学的研究尚未受到重视; 3)重视古典语言,漠视本族语教学,本族语在教育中地位甚低; 4)早期人文主义教育后来走向了形式主义,意大利表现得非常明 显,北方人文主义者虽然反对西塞罗主义,但由于宗教改革的

12、冲击, 很快为新教教育的形式主义所取代,如新教教育家斯图谟的学校中就 存在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 差异: 1)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具有较强的世俗性,而北 方人文主义教育则十分强调虔诚与道德的价值。 2)教育的政治功能迥异。意大利在文艺复兴前期 实行城市共和制,共和政体要求培养富于自由、平等 精神的公民,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崇尚君主制,把 治理国家的希望寄托在君主和朝臣身上,因此,他们 关注的是如何对那些将来有希望成为君主和朝臣的人 物施以什么样的教育。 意大利与北方人文主义教育异同 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教育性质 教育内容 培养目标 1.注重对古典 科目的学习与 研究。 2.强调教育与社 会的联系。

13、 3.反对经院哲学 ,强调个性解 放。 4.重视古典语言 。 5.后期出现了形 式主义 意大利注重个人全 面发展,具 有较强的世 俗性 注重文学美 育 强调培养 城市公民 关注贵族 和个人 北方 注重社会道 德的全面进 步,具有较 强的宗教性 注重宗教和 道德教育 强调培养 君主和朝 臣 关注社会 和贫民 四、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 (一)弗吉里奥(Pietro Paolo Vergerio,13491420年) 1、基本描述 第一个表达文艺复兴教育思想的人,在巴维亚、威尼斯、米兰、帕 多瓦和罗马等地从事教育活动。 2、主要影响 (1)对昆体良雄辩家的教育一书进行注释,引起了人们对昆体良教 育经

14、验的极大关注。 (2)发表论绅士风度与自由学科(On the Manners of a Gentleman and on Liberal Studies)的论文,全面概括了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 (3)对“七艺”作了较大的修改,提升了“四艺”的学科地位。 3、主要观点 (1)主张对青年实施通才教育以培养事业家 (2)认为必须使所学的科目适合学生的个人 爱好和年龄 (3)特别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把学识和品 行结合起来作为教育的共同目标,并认为德行 重于学问。 (二)维多里诺(Vittorino da Feltre,13781446) 1、基本情况 (1)18岁入帕多瓦大学,受教于 彼特拉克学生。 (2)深研西塞罗论雄辩术, 是当时最优秀拉丁文作家。 (3)1432年他在孟都亚公爵冈查 加(G. F. Gonzaga,14071444年 )的邀请下,在孟都亚创办了“快 乐之家”(House of Joy)宫廷学校 (4)该宫廷学校是当时欧洲最好 的宫廷学校,成为欧洲大陆人文学 校的范例,被认为是人文主义学校 的发源地。 2、教育实践快乐之家 维多里诺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