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961474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4.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人民版必修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课标引领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 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 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 的重大历史意义。 主干线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国政治建设 的基础。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制定

2、保证了社 会主义建设的方向,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是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鲜明的 中国特色;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策,促进了 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与发展。这些制度构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 中国政府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成功地收回了香港、澳门 ,洗雪了百年国耻。由于历史原因,海峡两岸长期处于隔绝状态,改革开放以 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两岸交流。中国共产党将与包括台 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一道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而不懈奋斗。 学法建议 (1)注意理解新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

3、概念,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 特征加以分析评价。 (2)注意形成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发展的整体线索。 (3)要注意运用政治、地理、文学相关学科的知识分析问题,并结合现实问 题分析掌握。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政治民主建设。 图示: 1 知识梳理 2 疑难探究 3 拓展深化 4 随堂演练 5 课 时 作 业 知 识 梳 理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背景: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筹建新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 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 (2)召开:_年3月,河北平山县_。 (3)内容: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

4、到_。 工作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 基本政策: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共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 总任务: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 _社会。 1949 西柏坡 城市 社会主义 2新中国的成立 (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确定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通过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 确定国体:_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组成政府: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新民主主义 点拨提示:1.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 社会,本质上是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不是社会主

5、义社会的性质。1956 年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由各方代表组成的,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而中 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出的,是行政机关。 31949年政协会议(新政协)与1946年政协会议(旧政协)的不同之处 (1)新政协将国民党反动派排除在外。 (2)新政协虽然沿用“政治协商会议”这一名称,但它并不完全产生于旧政协 ,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3)新政协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4)新政协是长期存在的、固定的统一战线组织。 (2)过程: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

6、一次全体会议一致决议 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 会后,中华人民共和国_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3)意义: 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成为真正具有_的国家。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_政权,是中国历史上 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为国家_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开国大典 独立主权 人民民主 政治建设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条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其奠定了法律基础和_基础。 (2)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隆重举行。 (3)成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_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

7、民的基本 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原则:体现了_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_类型的宪法。 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4)意义:标志着_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组织 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 人民代表大会 思维拓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点有哪些? 1人民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制度形式,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 属于人民的原则。 2代表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3全权性 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全权性。 4党的领导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 是

8、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正式形成:1949年9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2)新的阶段: 1954年12月,人民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 共领导的_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_,互相监督”的方针。 多党合作 长期共存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原因 (1)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_、小聚居的局面。 (2)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 。 2确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民族_。 大杂

9、居 区域自治 3完善 (1)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 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到1958年,_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 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 (3)1965年,_自治区正式成立。 4意义 (1)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_的愿望。 (2)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3)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内蒙古 西藏 当家做主 点拨提示:1.新中国并不是实行少数民族的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自治”不是少数民族的自治,而是少数民族聚居地 区各民族的自治,是“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在国家的统

10、一领导下;核心内容是自治 权;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疑 难 探 究 史料 材料一 它所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各项基本政策, 尽管它还不是一部正式的宪法,但不管从内容上还是从法律效力上看都具 有国家宪法的特征,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 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主题 新中国政治制度建设 材料三 “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

11、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 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 材料四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 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思考 (1)材料一表明共同纲领在当时是什么性质的? (2)从材料二中总结1954年宪法体现的原则。 (3)材料三体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4)材料四体现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1)表明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2)表明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3)人民代表大会制。 特点:民主集中制原则;人民选举代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统一

12、 管理国家事务。 (4)互助合作,共同繁荣。 拓 展 深 化 一、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的异同 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 不 同 点 通过会议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背景1949年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 原则人民民主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性质临时宪法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 了基础 规定国体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相同点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对点训练1 (2016皖南)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

13、宪法,但还 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导致“宪法”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尚未建立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C新民主主义革命尚未完成D无产阶级占全国人口比例低 【解析】 决定宪法性质的是国家的经济属性而不是一个政治制度的建立 与否,故A项错误;1956年底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 建立起来,故B项正确;该部宪法是1954年宪法,而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 义革命完成,故C项错误;无产阶级在全国所占比例高而不是低,故D项错误。 B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一,在多党合作的关系中,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惟一政党。虽 然共产党

14、同其他民主党派在法律上是完全平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但在政治 上,各个民主党派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在共产党领导下,民主党派与共产党的关系是一种政治上密切合作 的关系。共产党作为执政的政党,并不是独揽政权。民主党派与共产党的关系 ,不是政治竞争以图轮流执政的关系,而是一种政治合作、共产党执政、各民 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系。 第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共识,是多党合作制的政治基础。 第四,多党合作的指导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简称“十六字方针”)。这一方针是多党合作的思想基础。 第五,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合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各种合作形式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15、最重要的组织形式。 对点训练2 (2016全国名校联盟)建国伊始,中共领导人宣布“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 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其他各民主党派(一起),来决定中国一切重 要的问题。”这说明中共( ) A决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B致力建设民主平等的政治 C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D民主党派决定着建国成败 【解析】 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非执政党,只有中共才是唯一的执政党, 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而非执政党的身份执政”,这 本身就体现了中共致力于各党派平等政治的精神,故B项正确;代表了广大人民 群众利益材料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可能决定着建国成败 ,D项错误。 B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 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