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配套课件-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8961098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配套课件-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配套课件-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配套课件-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配套课件-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配套课件-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配套课件-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配套课件-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政治漫画作为一种新闻评论形式,以夸 张、幽默的笔法,迅捷而准确地传达新闻 事件要旨,让读者明白其中的含义,提供 政治批判,引发社会思考,从而影响公众 舆论。左面政治漫画任人宰割的中国龙 ,描述100多年前列强瓜分中国的情形,中国巨龙匍匐在地, 掌断尾折,鳞开肉裂,纵然怒目喷火也只能任人宰割。 请思考: 1.任人宰割的“中国龙”反映了当时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局面? 2.为什么“中国龙”只能任人宰割? 了解 中日甲午战战争、八国联军联军 侵华华的基本史实实和中国军军 民的反抗斗争 理解马马关条约约、辛丑条约约的影响 认识认识 19世纪纪末列强侵华华的时时代特征及

2、特点和中华华民族英 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原因: (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_的野心膨胀。 (2)导火线:朝鲜爆发_起义,日本借机大举派兵入朝。 2.过程: (1)爆发:1894年7月,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 (2)决战:1894年9月,中日在_决战。 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_。 侵略扩张 东学党 黄海 马关条约 (1)内容: (2)干涉还辽:在列强干涉下,交还中国的_,但要 中国追加3 000万两白银。 割地 割让辽东让辽东 半岛岛、_及其附属岛屿岛屿 、澎湖列岛给岛给 日本 赔赔款 赔偿赔偿 日本军费军费 2亿亿两白银银 通商 开放_

3、等地为为新的通商口岸 设设厂 允许许日本_ 台湾全岛 重庆 在华设厂 辽东半岛 4.影响: (1)主观: 范围: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_。 经济:中国_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国家财政 不堪重负。 政治: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刺激了西方列强, 拉开了列强_的序幕。 (2)客观: 清王朝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进行_。 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不同形式的_ 斗争。 腹地 民族资本主义 瓜分中国狂潮 军事改革 救亡图存 【特别提醒】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 国主义过渡,在对外侵略上,经济方面注重资本输出,政治方 面抢占殖民地,呈现出新的特点。 【易错提醒】 近代日本侵华的主

4、要方式 误认为日本侵华的方式主要是军事战争。错在只看到现象没看 到日本发动战争的本质意图是为了获取在华权益,进行经济侵 略。发动战争只是日本侵华的方式之一,是为其他手段开辟道 路,是为其资本主义发展服务的。 【知识点拨】 1.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1)19世纪40-70年代:主要侵略国家是英、法,其次是美、俄 。侵略范围主要是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侵略方式:政治上 主要通过武力侵略,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经济上加紧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侵略范围继续扩大,逐步深入内地。在政治上,继续发动军 事

5、侵略,并趋向联合,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经济上,由 原来的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2.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清政府腐朽无能,封建制度腐朽落后;统治集 团将军费挪为他用。 (2)直接原因: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拒不出战。 (3)军器等装备落后,日本制度先进,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3.中日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2)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4)清政府展开自救,进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5)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以不同形式开展救亡

6、图存运动。 1.阅读下列材料: 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 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口贸易者 ,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中英南京条约 探究分析: (1)材料中,英国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其主要目的是什 么? 提示:取消清政府严格控制的行商制度,实行自由贸易。 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 (2)结合时代特点,分析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各有何 主要特点。具体表现各是什么? 【思路分析】回答本题一定要结合两个条约签订的各自背景和 内容来分析。南京条约签订时,欧美等国正在开展工业革 命,急需扩大商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南京条约的签 订即为此目的服务。

7、而马关条约签订时,欧美国家正在开 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此时垄断组织形成,并且开始走向世界, 急需扩大资本输出的场所;然后再联系马关条约的内容, 理解分析马关条约的特点。 提示:南京条约体现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开辟市场的需求 ;具体表现在开埠通商,协定关税。 马关条约体现列强分割世界,输出资本的需求,外国资本 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具体表现在开设工厂。 2.材料 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 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 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探究分析:肯宁威的分析中肯吗?你认

8、为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 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肯宁威的分析基本符合事实。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 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的腐败、落后。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正误。 (1)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和日本出兵援 助,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导火线。 ( ) (2)如果没有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就不会借机挑起战争, 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 ( ) (3)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设厂,说明列强经济侵华进入 新阶段。 ( ) (4)甲午战后,日本可以在中国内地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 内地免收内地税。 ( )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 (1)原因

9、: 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深。 直接原因:外国教会势力猖獗。 (2)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3)活动: 提出“_”口号,势力遍及_地区。 阻击八国联军进攻_,进攻北京_使馆和_ _教堂。 (4)结果:慈禧太后发布“剿匪谕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 剿杀。 (5)意义: 体现了中国人民_的斗争精神。 打击了_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 改革运动。 扶清灭洋 北京 京津 东交民巷 什库 西 反侵略 帝国主义 2.八国联军侵华: (1)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2)经过:由英国海军中将_率领从天津进犯_, 攻陷北京。 (3)结果: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了_。 赔偿各国4.5亿两白银,本

10、息共9.8亿两,以_、盐税 作抵押。 西摩尔北京 辛丑条约 关税 设使馆区,允许外国_保护。 各国驻守北京至_铁路沿线要地。 惩办“首祸诸臣”等。 (4)影响:_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税收被列强控 制,_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驻兵 山海关 巨额赔款 使馆区 【想一想】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的关系? 提示: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八国联 军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剿杀了义和团运动。 【易错提醒】 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瓜分中国。 镇压义和团运动只是其借口。 【知识点拨】 1.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变化。 由最初镇压到“抚而用之”再到颁布“剿匪谕旨”,全力镇

11、压 。核心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提示:(1)相同点: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都 以农民为主体;都是武装斗争的方式;都是由于农民阶级 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下失败。 (2)不同点: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性 质开始变化;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世界进入帝国主义 时代,中国民族危机深重。太平天国要推翻清政府;义和团 的主要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 斗争,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太平天国有严密的组织 、统一的领导和统一的斗争纲领;义和团组织松散,没有公认 领袖,缺少统一指挥。太平天国有平等的外交思想,有灵

12、活 的外交策略;义和团盲目排外,具有非常落后的特征。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是列强联合侵略中国的战争;都曾攻占清 朝统治中心,并在北京进行了残酷的烧杀劫掠;都迫使清朝 最高统治者离京出逃;都迫使清朝屈服,签订不平等条约; 都促成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2)不同点:发生背景不同:前者处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后者发生在帝国主义阶段;直接目的不同:前者为了进一步 打开中国市场,后者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列强在华权益 ;危害影响不同:后者较前者危害更大,影响更深,致使中 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图说历史】义和团运动政治关系示意图

13、 1.阅读下列材料: 义和团揭帖一则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烧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 一概鬼子都杀尽,我大清一统太平年。 侨析生京津拳匪纪略卷三 探究分析: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源是什么? 提示: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 (2)义和团运动走了一条怎样的抗争道路? 提示:“扶清灭洋”(或“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政府统治”) 。 (3)你如何评价“扶清灭洋”这一口号? 提示:面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灭洋”这一口号的提出 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 主要矛盾,具有爱国性质和进步意义。但

14、没有对外来侵略和外 来文明进行区分,具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扶清”的口号虽 有利于得到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但分不清保国和保清王朝 ,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以至于被利用、剿杀。 2.探究分析: 19世纪末,列强侵华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促使瓦德西认识到“ 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目标:在政治上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原因:中国人民英勇无畏反抗,如义和团运动。 3.探究分析: (1)辛丑条约同以往的不平等条约相比较,有什么新的特 点?为什么? 【思路分析】“新的特点”也就是不同点,要结合辛丑条约 的内容,区分和以往条约的明显不同处。至于造成不同的原 因,要结合辛丑条约签订前的中国历史背景和条约的危害 分析。 提示:新特点:其他条约都以攫取侵略权益,尤以经济侵略为 主,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 则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上都加强了 对清政府的控制。没有割地,不开埠通商,虽然有赔款,但并 非列强的真实意图所在。 原因:由于帝国主义各国矛盾错综复杂,更由于中国人民的 英勇反抗,使他们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对中国领土的割占要求。 辛丑条约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 ,使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甲午战后,列强 在中国已经划分“势力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