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面授提纲(南昌大学 彭迪云教授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8918892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经济学》面授提纲(南昌大学 彭迪云教授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公共经济学》面授提纲(南昌大学 彭迪云教授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公共经济学》面授提纲(南昌大学 彭迪云教授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公共经济学》面授提纲(南昌大学 彭迪云教授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公共经济学》面授提纲(南昌大学 彭迪云教授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经济学》面授提纲(南昌大学 彭迪云教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面授提纲(南昌大学 彭迪云教授(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经济学面授讲义 南昌大学 彭迪云 教授 2016年9月24日 教师简介 l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管理学博士 l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l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l南昌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l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l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l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 l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l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l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名师 l中国人民银行南昌市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l江西省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l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 l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 l恒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2、 教师联系方式教师联系方式 u彭迪云教授联系方式 u手机:13970063168 u: 126 u:1057954814 前言 l一、几个新理念的导入 l二、公共经济学的目的要求 l三、公共经济学的指定教材 l四、公共经济学的考试题型 全国公共管理硕士()核心课程 l1.公共管理(3学分,第1学期) l2.公共政策分析(2学分,第3学期) l3.政治学(2学分,第1学期) l4.公共经济学(3学分,第1学期) l5.宪法与行政法(2学分,第3学期) l6.非营利组织管理(2学分,第4学期) l7.公共伦理(2学分,第3学期) l8.社会研究方法(2学分,第1或2学期) l9.电子政务(2学分,

3、第2学期) l10.公文写作(2学分,第3学期) 1.培养目标:高层次+复合型+应用性 l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 l团队合作精神 l理性思维、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 l追求公共活动、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实现 的公共精神和公共价值 l公共事务处理过程中“以公共利益为最高 原则”的价值观 l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l民主、公正、法治的道德素养 培养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蒸汽机时代 (1.0) 电气化时代 (2.0) 截止于18世纪末始于20世纪初始于20世纪70年代现今 信息化时代 (3.0) 智能化互联网时代 (4.0) 工业复杂度 时间 生产商 消费者渠道 物 人 2.工业革命的演化与我们所处

4、的时代 3:学习力就是竞争力 4.预见才能遇见,悟到才能有道 5.赢在转折点,而不是起点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 究院院长迟福林: 一个企业也好,一个地区 也好,常常不是赢在起点 ,而是赢在转折点 在增长、转型、改革高度融 合时代,如何“赢在转折 点”,是企业和政府共同 面对的重大问题 6.想要看到变化,就必须成为改变的本身 7.“工匠精神” 前言 二、公共经济学的目的要求 了解基本原理和实务知识,掌握分 析方法,提高对我国公共经济问题 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及政策应用水平 ,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前言 三、公共经济学的指定教材 李春根,廖清成主编.21世纪公共管 理系列规划教材-公共经济学M

5、.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修 订版,2015). 前言 四、公共经济学的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 20 分) (二)作图技能(图示下列命题, 并简要解释。每小题10分,共20 分) (三)简答(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 (四)案例分析(共30分) 第一章 导论 l一、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l二、公共经济学的体系结构 l三、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特点 l四、学习和研究公共经济学的意义 第一章 导论 一、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现代市场经济是由私人经济和公共经 济组成的混合经济。 2、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学 。 (1)公共:以政府组织为核心的公共 组织; (2)

6、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企业和 居民)相对应,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 ; (3)公共管理: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 部门对国家和公共组织进行有效治理 的管理活动。 第一章 导论 一、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公共部门经济简称公共经济。 包括公共支出活动、公共收入活动 和公共规制行为。公共经济问题的 核心在于财政; (5)财政的一般概念。它是指以国 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 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 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 动 第一章 导论 一、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市场经济 条件下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的经 济行为与经济关系,又称为公共部门 经济学、政府经济

7、学、公共财政学等 。 4、公共经济学论述各级公共部门的存 在意义和行为,主要回答政府必须做 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 第一章 导论 一、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5、公共经济学具体研究政府机制,即政府 如何解决以下四个基本经济问题(P37-39 ),以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 会福利最大化。 (1)生产什么。即社会总资源中用于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生产比例如何确定( P37图); (2)如何生产。即公共物品的供给方 式,包括生产的主体、资源、技术和组织 形式的确定(P38); (3)为谁生产。即公共物品的分配; (4)谁来决策。即集体的抉择如何作 出公共选择过程及其规律。 第一章 导论 二、公共经

8、济学的体系结构 1、公共经济学研究内容的五个层次(P6-7 ): (1)政府的经济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 配、经济稳定; (2)政府收支; (3)政府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4)包括政府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和 政府经济行为合理性与必要性; (5)公共部门宏观经济政策、政策工具、 政策协调以及宏观经济调控。 第一章 导论 二、公共经济学的体系结构 2、公共经济学研究的中心线索是效率 、公平和稳定问题; 3、公共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是: 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公共支出 公共收入财政联邦主义理论财政 的宏观调控 政府规制 4、公共经济学的内容结构(见教材目 录) 第一章 导论 二、公共经济学的体系结构

9、 本书共分5篇20章: 第一篇(第15章)公共经济学基 础理论 第1章导论 第2章市场与政府 第3章公共物品 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 第5章外部效应理论 第一章 导论 二、公共经济学的体系结构 第二篇(第610章)公共支出与效 益 第6章公共支出的分类与原则 第7章公共支出规模 第8章购买性支出 第9章转移性支出 第10章 公共支出效应与效益 第一章 导论 二、公共经济学的体系结构 第三篇(第1114章)公共收入与 效应 第11章 公共收入的分类与效应 第12章 税收原理 第13章 税收制度 第14章 其他公共收入 第一章 导论 二、公共经济学的体系结构 第三篇(第1114章)公共收入与 效应 第

10、11章 公共收入的分类与效应 第12章 税收原理 第13章 税收制度 第14章 其他公共收入 第一章 导论 二、公共经济学的体系结构 第四篇(第1518章)宏观调控与 机制 第15章 预算管理体制 第16章 财政宏观调控 第17章 财政政策 第18章 地方公共经济 第一章 导论 二、公共经济学的体系结构 第五篇(第1920章)政府规制与 改革 第19章 政府规制 第20章 政府规制改革 第一章 导论 三、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特点 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特点: 1、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为理论 前提(P23-30、36、39-42); 2、以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为核 心内容(第三章); 3、以私人经济运行法

11、则与公共决 策过程为基本方法(如P15、第四 、十章); 4、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分析和 规范公共部门的职能和作用(有关 章节)。 第一章 导论 l四、学习和研究公共经济学的意义 l(一)支出法核算的公式及其结论 l(二)新常态与政府职能转变 第二章 市场与政府 l一、“国家”与“政府”的关系 l二、公共部门的构成和性质 l三、“看不见的手”与市场失灵 l四、“看得见的手”与政府失灵 l五、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l六、“克强经济学”的解读 l 第二章 市场与政府 l 一、“国家”与“政府”的关系 l l 1、国家是由居民、领土和政府三要素 组成的有机体。 l 2、政府其及属性 l 它是指按照行政级

12、次设定的各级行政 管理机关。 广义上则是指依法行使国家 权力的一切机关,包括立法机关、司法 机关和行政机关。除政府外,还包括人 大、法院、检察院等。 l 第二章 市场与政府 l一、“国家”与“政府”的关系 l 政府的基本属性: l (1)公共性:包括权力的公共性、管理事务 的公共性、利益的公共性。 l (2)阶级性:通过整个统治阶级的全局利益 和长远利益所表现出来的阶级利益。 l (3)强制性:政府所做出的决定依靠强制力 来保障实施,其本质是国家机器,是一种有组织 的暴力。 l (4)分级管理(P50); l (5)按行政原则和行政程序管理公共事务。 l 第二章 市场与政府 l一、“国家”与“

13、政府”的关系 l 3、“国家”与“政府”的内在联系: l (1)广义上:国家政府(政府不 等于国家); l (2)狭义上:国家=政府。政府, 尤其是中央政府在行政上代表国家, 承担着管理国家的责任。 l 4、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l 包括政治职能、社会职能和经济职 能。 l 第二章 市场与政府 l一、“国家”与“政府”的关系 l 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l (1)政治职能(主权职能),包括外部政治 职能和对内政治职能。 l (2)社会职能,包括一般社会职能和文化教 育职能。 l (3)经济职能,包括收入再分配、资源配置 、宏观经济稳定,即维护公平、提高效率、保持 稳定等三项职能。 l l 第二章 市场

14、与政府 l一、“国家”与“政府”的关系 l 5、政府在经济领域里扮演着三种 角色 l l (1)经济参与者,即政府直接从 事社会经济活动; l (2)政策制定者,即政府制定和 实施影响经济活动的各种经济政策; l (3)经济管制者,即政府管理和 规范民间经济活动。 l 第二章 市场与政府 l二、公共部门的构成和性质 l(一)基本概念(P30-31) l 公共部门是指与私人部门相对应,其财 产属于政府所有,贯彻政府的方针、政策 ,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的组织。 l 第二章 市场与政府 l二、公共部门的构成和性质 l(二)基本构成(P4-6;30-31) l 1、四圈层论 l (1)中央政府:最狭小的

15、公共部门(最核心层 ) l (2)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l (3)统一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公 共企业 l (4)广义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公 共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l 第二章 市场与政府 l二、公共部门的构成和性质 l(二)基本构成(P4-6) l 2、五环节论 l (1)政府 l (2)公共企业 l (3)非营利组织 l (4)国际组织 l (5)民间社会团体 l 第二章 市场与政府 l二、公共部门的构成和性质 l(三)基本性质(P30-32) l 1、通过政治程序产生; l 2、强制力; l 3、普遍性; l 4、唯一性(垄断性); l 5、非营利性; l 6、行为法制化 第二章 市场与政府 l三、“看不见的手”与市场失灵(P23-30) l1、市场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 利益机制。 l2、看不见的手最初由亚当.斯密于1776年 国富论中提出的思想,是指以价格机制为 核心的市场机制。 l3、市场失灵的涵义(P23)。市场机制并不 是万能的,或至善至美的,它一般具有滞后 性、短期性、自发性和盲目性等基本缺陷, 并在特定领域将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或 低效。 l4、市场失灵的原因或表现(P23-30)。八个 方面:(1)竞争的缺点(垄断的低效率);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