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2.3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8915213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2.3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2.3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2.3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2.3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2.3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2.3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2.3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科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 1.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2. 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3. 培养孩子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的习惯,并热爱科学。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教学重点 :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烧杯,锥形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热水,红

2、墨水、滴管。醋,酱油,酸奶,盐水等。 教学过程: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师:我们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请同学们思考:同样的两个试管,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 你们看到了什么?换过来试一试,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实验研究: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实验一:实验步骤:1.小组内要分工合作。2. 观察玻璃管中水柱的位置,并用笔在玻璃管上做上记号。3.给烧杯中慢慢注入开水。4.把锥形瓶慢慢放入烧杯中(小心开水溅出来烫手)。5.仔细观察玻璃管中水柱位置的变化,并用笔在玻璃管上做上记号。 思考:问题:水柱为什么上

3、升了?结论:水受热后体积膨胀,水柱就上升了。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师: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实验二:实验步骤:1.把烧杯中的锥形瓶慢慢取出来。(小 心开水溅出来烫手)2.把锥形瓶慢慢放在课桌上,观察玻璃管中水柱的位置的变化。3.记录员及时把实验现象记在记录表中。小组汇报实验情况:说明该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

4、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思考: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 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 醋 受热 体积膨胀 热胀 果汁 酱油 受冷 体积缩小 冷缩 牛奶 . 液体 热胀冷缩 课后反思: 我在上这节课时,又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一什么是要让学生说出来的,什么是老师直接告诉的,要分清楚。当大部分学生有能力探究出来或者他们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时,就可以让学生说出来。如液体的热胀冷缩让学生想办法怎样让水在透明管子里的变化看得更清楚,等学生想到了办法后,这时我再提供了红墨水给学生。这是他们能力可达,完全可以让学生

5、说出来。但如果学生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他们的能力是不足以把问题探究出来的,那就需要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考虑一下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个实验材料,也没有做过相类似要做标记的实验,所以如果要让他们回答出这个问题,是很难的。这时就需要老师引导着告诉学生怎样使用这个小圈,就不需要花很多的时间让他们讨论。二老师不应该只为了追求知识目标。老师过于注重结论,就会表现在当学生回答到点子上时,老师就马上肯定或当学生在汇报时还没等学生说完就帮他们做思维归纳。这样只会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权。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收集到的事实或观察到的现象,是非常零乱的,在归纳、分析、整理时,老师要注意相信学生,不

6、怕出乱子。如在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中,学生观察到液柱上升,他们都想把自己的发现和同学分享,这时应该让学生充分交流他们所观察到的,不要因为一两个学生说到液柱上升了就不让其他学生说了。毕竟学生虽然看到相同的现象但他们的表达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只要最后老师提出“刚才的几个小组他们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就会引导学生从整体的、系统的角度来认识问题。三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辨证关系,教师要善于发现闪光点,让学生的想法在课堂上得以生动活泼、缤纷多彩的展现出来。让我们的课堂分外精彩。在我们科学课堂很多东西是教师预设所无法预料的,正是这些突发的生成使课堂增色很多。教学的进程中,学生应该是积极的行动者,

7、有效的课堂必然有着思维活跃的学生群体,因此,随着新知识的出现和对新知识的理解,接踵而来的是相应的思考,思考便会产生争辩。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生成点是一闪而过的,一个时间差,就可能错失一次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良机。如在让汇报水受热时观察到什么现象,有学生说到“红墨水越升越高,但水没有增加”,这时应该好好把握住这点,引导学生:水没有增加,但水却上升了,那是水的什么发生变化呢?这样就能更好的突破难点。当然,任何问题总要涉及一个度,无论情况如何,老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四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做得不够,只是师生交流,缺少生生的交流。我们习惯于将“少数个体成功”等同

8、于“群体的成功”。依靠几个学生的出色发挥虽然能够让课堂精彩,但教学不应该只有核心学生的道理十分浅显,依靠少数学生出彩带来的课堂所谓成功并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这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在科学课中,特别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即使有个别学生学对了,老师仍然要“磨”他们说出理由;即使大部分都同意了,老师还是要问“有没有不同意见”,鼓励他们创新。如在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中问学生水受热时,体积有什么变化?让几个学生回答后,再让其他学生评价一下你认为哪个同学回答得最好、最能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然后再说那我们就按照这个同学所说的来描述或者当一个学生回答得很好时,停下来问问学生你们还有意见吗?若学生都没人举手,则说:“看来大家的意见都一样。”然后再出结论。这样就不仅仅只有师生的交流还有生生的交流,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了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