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微生物学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18915187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微生物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最新 微生物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最新 微生物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最新 微生物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最新 微生物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 微生物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微生物学(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第九章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科细菌,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亦存在于土壤、水和腐物中。 目前已有44个属,170多个种。引起人类感染的并不多。,肠杆菌科中与医学有关的常见菌属和菌种,菌属(菌种数) 代表种,埃希菌属 大肠杆菌 志贺菌属 痢疾志贺菌 爱德华菌属 迟钝爱德华菌 沙门菌属 伤寒沙门菌 枸橼酸菌属 佛劳第枸橼酸菌 克雷伯菌属 肺炎克氏菌 肠杆菌属 产气肠杆菌 哈夫尼亚菌属 蜂窝哈夫尼亚菌 沙雷菌属 粘质沙雷菌 变形杆菌属 普通变形杆菌 摩根菌属 摩氏摩根菌属

2、 普罗威登斯菌属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耶尔森菌属 鼠疫耶尔菌 欧文菌属 草原居民欧文菌,肠杆菌科细菌共同生物学特性:,形态与结构 中等大小G-杆菌。大多有菌毛,多数有周鞭毛,少数有荚膜,不产生芽胞。 培养 兼性厌氧或需氧。,生化反应 活泼,可发酵多种糖类 乳糖发酵试验有重要鉴别意义,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鉴定中 重要的生化反应,乳糖发酵试验,肠道非致病菌(埃希菌) 发酵乳糖,(志贺菌、沙门菌等) 不发酵乳糖,抗原结构,鞭毛抗原(H),K或Vi抗原,菌体抗原(O),抵抗力 不强 变异 易变异,耐药性变异 毒性变异 生化反应性变异,接合、转导、溶源性转换等,第一节 埃希菌属 Escherichia,大

3、肠埃希菌最为重要 肠道内正常菌群 引起肠道外感染 少数致病性血清型引起人类胃肠炎 卫生监测指标,一、生物学性状,G-杆菌,多数菌株有周鞭毛,有菌毛,无芽胞 兼性厌氧 生化反应 有O、H和K三种抗原 能产生大肠菌素(colicine),葡乳麦甘蔗 尿素酶 H2S IMViC 动力 - - + + - -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 菌毛,定植因子抗原 K抗原 与侵袭力有关 抗吞噬和抗补体的溶菌 外毒素 肠毒素及溶血毒素 内毒素 与感染特征和严重程度有关,2、所致疾病 肠道外感染 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泌尿道感染,由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引起。 胃肠炎 某些血清型可引起人类胃肠

4、炎,与食入污染的食品和饮水有关。,引起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ETEC) 致病物质 定植因子 肠毒素:LT、ST 内毒素 K抗原 所致疾病 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 旅游者腹泻 水样便,恶心、呕吐,腹痛,低热,12/28/2019,LT-:与霍乱肠毒素有共同抗原,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 致病物质 不产生肠毒素 侵袭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生长繁殖 所致疾病 主要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 腹泻呈脓血便,有里急后重 致病类似菌痢,较少见 诊断 EIEC无动力、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与志贺菌相似,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婴幼儿腹泻 致病机制 黏附到小肠上皮细胞,破坏刷状缘,导致邻近

5、微绒毛破坏,A/E组织病理损伤,引起严重水样腹泻。,Brett Finlay,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主要血清型:O157:H7 所致疾病 可逾万人流行 轻度水泻 出血性结肠炎 伴剧烈腹痛的血便 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死亡率 :3%5% 致病物质 志贺毒素(Stx-I and Stx-II).,19,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AEC),婴儿、旅行者持续性水样腹泻 致病机制 黏附肠细胞表面聚集,形成砖状排列。 导致微绒毛变短,单核细胞浸润和出血 产生肠毒素,三、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 肠外感染采取中段尿、血液、脓液、脑脊液 胃肠炎则取

6、粪便 分离培养与鉴定 肠道外感染 肠道内感染 卫生细菌学检查 常被用作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 大肠菌群数 国家标准: 3个大肠菌群/1L饮水,第二节 志贺菌属 Shigella,引起细菌性痢疾 俗称痢疾杆菌,一、生物学性状,G-杆菌,无鞭毛,有菌毛,无芽胞,无荚膜 生化反应 抵抗力 低于其他肠道杆菌,对酸敏感 多重耐药问题严重,葡乳 尿素酶 H2S IMViC 动力 + - - - - + - - - (宋内志贺菌迟缓发酵),抗原与分类 O抗原与K抗原,我国以福氏、宋内流行多见,菌毛,穿入回肠未端、 结肠黏膜上皮细胞,黏膜固有层上皮细胞内增殖、炎症,型分泌系统,M细胞,Ipa,黏附,诱导内吞,二、

7、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 侵袭力,12/28/2019,志贺菌侵袭肠粘膜上皮细胞过程 1:侵入M细胞;2:诱导吞噬;34:逃逸;57:从粘膜上皮细胞基底部侵入胞浆中并增殖;810:侵入邻近粘膜上皮细胞胞浆中,并生长繁殖。,内毒素,脓血粘液便,刺激肠壁植物神经 功能紊乱,破坏局部黏膜,加重坏死及溃疡形成,腹痛、 里急后重等,典型痢疾症状,全身表现: 内毒素血症、 发烧、 神志障碍、 严重者中毒性休克,内毒素 志贺菌致病的主要因素,肠黏膜通透性 内毒素吸收,外毒素(A群、型) 志贺毒素 ST(VT) 有3种毒性,与内毒素协同作用,加重局部和全身症状 可导致溶血性尿毒综合征,2、所致疾病 传染源

8、:患者和带菌者 感染剂量:103个,最低10个 传播方式:粪-口途径 特点:感染限于肠道,细菌不入血,细菌性痢疾,急性 典型发热、腹痛、水样便而后发展为脓血粘液便、里急后重、下腹部疼痛 非典型易误诊,导致带菌和慢性 中毒性痢疾小儿,无消化道症状而是全身中毒症状 慢性 反复发作,病程2个月 带菌者 细菌长期存在于结肠,重要传染源,20%,保护性抗体:sIgA,短暂而不持久,12/28/2019,中毒性痢疾病人,及时送检/暂用30%甘油缓冲盐水保存,SS平板(无色透明小菌落),血清学试验(玻片凝集),最后诊断,分离培养,新鲜脓血便/肛拭,双糖培养基(生化反应),快速诊断,三、微生物学检查法,预防

9、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研制减毒活疫苗:如依链株 治疗 抗生素 易引起耐药性,应联合用药,四、防治原则,第三节 沙门菌属 Salmonella,一大群人与动物肠道中的寄生菌 两个种:肠道沙门菌、邦戈沙门菌 菌群菌型甚多,仅少数对人致病,且多为人畜共患病,一、生物学性状,G-杆菌,有鞭毛,有菌毛,无芽胞,无荚膜 生化反应 抵抗力 较差,对胆盐、煌绿耐受性较强,葡乳 尿素酶 H2S IMViC 动力 - - + /- - + - + + (伤寒沙门菌除外),抗原构造与分类,Vi抗原:主要的表面抗原,抗原性弱,有助于检出带菌者。,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胞内菌,致病物质 侵袭力 菌毛、O和Vi抗原抗吞

10、噬 内毒素 引起体温升高、白细胞数下降。大剂量可导致中毒和休克 炎症 肠毒素 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肠热症,伤寒沙门菌S. typhi,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S. paratyphi A, 肖氏沙门菌S. schottmuelleri, 希氏沙门菌S. hirschfeldii,小肠上部黏膜,肠系膜淋巴结,血液,血液,第一次菌血症,第二次菌血症,胸导管,持续高热 相对缓脉 肝脾肿大 玫瑰疹 白细胞减少,尿,肠道,粪,肠壁淋巴组织,肠出血 肠穿孔,死亡主要原因,胃肠炎(食物中毒),鼠伤寒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大于108,食物中毒(发热、恶心、呕吐、 腹痛、水样泻),败血症:,希氏沙门

11、菌 鼠伤寒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血,败血症(高热、寒战、厌食、贫血),脑膜炎、骨髓炎、胆囊炎、心内膜炎,最常见,无症状带菌者,约1 % 5%伤寒或副伤寒患者,症状消失1年后,粪便仍可排菌,这些菌主要留在胆囊中,有传染性。,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12/28/2019,“伤寒玛丽”的故事,伤寒表现 持续高热 伤寒病容 玫瑰疹 肝脾肿大 相对缓脉,三、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 肠热症:第1周 血液 第2周 粪便 第3周 尿液 第13周 骨髓液 胃肠炎:剩余食物和粪便 败血症:血液 带菌者:十二指肠引流液,后续过程同志贺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血清学诊断肥达试验 (Widal test) 用已知伤寒

12、沙门菌O、H抗原,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Georges Widal in 1896.,肥达试验的结果判断 考虑正常人群抗体水平 动态观察:恢复期效价增加4倍 诊断意义 O高 H高肠热症可能性大 O低 H低排除 O高 H低早期或有交叉反应的其它沙门菌感染 O低 H高预防接种或曾患病,预防 水源和食品的管理 发现、确诊、治疗带菌者 带菌者带菌期间严禁从事餐饮业 伤寒Vi荚膜多糖疫苗 治疗 环丙沙星,四、防治原则,第十章 弧菌属,(Vibrio),弧菌属细菌,是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革兰阴性

13、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以水体表面为多。 目前已有56个种,其中12种与人类疾病有关。 重要病原菌:霍乱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第一节 霍乱弧菌 V.cholerae,流行病学,1817年至今,7次大流行,前6次由霍乱弧菌O1群古典生物型引起,第7次由霍乱弧菌O1群El Tor生物型引起。 1992年开始,出现霍乱弧菌O139群的流行。,49,一、生物学性状,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革兰阴性菌。 广布于自然界,水表面最多。 有单鞭毛,运动活泼,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耐碱不耐酸 培养基:碱性蛋白胨水、TCBS培养基(thiosulfate-citrate-bile-sucrose

14、agar ) 抵抗力,古典生物型 El Tor生物型,古典生物型 El Tor生物型,古典生物型 El Tor生物型,O抗原和H抗原 根据O抗原分为155个血清群,其中O1群和O139群引起霍乱。 O1群分型:,抗原构造与分型,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 霍乱肠毒素choleratoxin 致泻毒性最强毒素,由溶源性转换而来,致病机制,54,鞭毛、菌毛及其他毒力因子 鞭毛有助于细菌穿过肠粘膜表面粘液层而接近肠壁上皮细胞 菌毛细菌定居于小肠所必须的因子 其他毒力因子,O139群还有多糖荚膜和特殊的LPS毒性决定簇,2、所致疾病 传染源: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感染剂量:108个(胃酸低时,10

15、3105个) 传播方式:粪-口途径(细菌污染水源或食物) 特点:感染限于肠道,细菌不入血,霍乱,临床表现: 剧烈的腹泻和呕吐(米泔水样腹泻),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引起低容量性休克和肾衰竭(死亡率高达60)。,免疫性 免疫力牢固,再感染少见 保护性免疫的基础:肠道局部黏膜免疫。 O1群与O139群之间无交叉保护,三、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 粪便、肛拭 水样(流行病学调查) 直接镜检 涂片见G-弧菌 悬滴法观察细菌呈穿梭样运动 分离培养 碱性蛋白胨水或TCBS培养基 血清学鉴定:玻片凝集,预防 水源和食品的管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生食贝壳类海产品 O1群死菌苗 治疗 关键: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抗生素,四、防治原则,60,病例分析1,4岁男孩在随母亲旅游中,进食小店卖的水果沙拉,回家2天后,出现严重的腹部疼痛,腹泻次数不断增加,且多次血便,伴发热、呕吐,到医院急诊,检查有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等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思考题: 1、最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 2、针对该病例应做哪些微生物学检查?,61,病例分析2,某地举行600余人参加的婚宴,70人相继出现腹泻、呕吐、腹痛,患者中有6人12天前刚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