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毕业论文_____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913499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毕业论文_____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金融毕业论文_____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金融毕业论文_____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金融毕业论文_____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金融毕业论文_____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毕业论文_____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毕业论文_____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研究摘要:实现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一直在确保金融稳定的前提下,稳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已经是必然趋势。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已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之一,利率市场化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本文通过介绍利率市场化,回顾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研究利率市场化理论,进而系统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所遇到的问题及影响,并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建议。关键字:利率市场化;利率风险;金融深化 The research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

2、ation reform problems in ChinaAbstract: Realize the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reform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ha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has been in to ensure financial stability, under the premise of steadily promote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the interest

3、 rate market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system reform of advance,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hinese financial reform, one of Chinas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inancial reform in recent years, already obtained a

4、chievements.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reviewing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process, research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theory, which system analysis of Chinas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process of the problems and effect, and the experience abroad o

5、n Chinas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reform suggestions. Keywords: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interest rate risk;financial deepening目 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一、利率市场化概述1(一)利率市场化概念和内容1(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2(三)利率市场化相关理论3二、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的原因及条件5(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原因5(二)我国利率市场化配套条件6三、利率市场化影响8(一)利率市场化将对家庭理财、个人投资消费的影响8(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8(三)

6、利率市场化对企业的影响9(四)利率市场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10四、美国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的启示10(一)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10(二)美国利率政策及市场化进程的特点11(三)美国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的启示11五、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措施11(一)坚持正利率原则、渐进性原则和次序性原则12(二)积极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12(三)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机制12(四)强化金融监管13结束语13参考文献16可编辑一、利率市场化概述(一)利率市场化概念和内容1.利率市场化概念利率市场化是就是由资金供求决定利率水平,即市场主体在中央银行制定的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自主决定利率。包括利率决定、

7、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根据自己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2.利率市场化包含的内容第一,同业拆借或者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基本放开,Shibor作为货币市场定价基准已经确立。从微观层面上说,市场利率比计划档次更多,结构更为复杂,市场利率是根据市场上交易量大的一种或者几种被普遍接受的金融交易产品所决定的。同业拆借利率或者短期国债利率是市场上交易量最大、信息披

8、露最充分的,从而也是最具代表的市场利率,它们将是制定其他利率的标准和依据。第二,金融交易主体拥有利率决定权。金融活动不外乎是资金盈余部门与资金赤字部门之间的资金融通过程。金融交易主体有权对其交易的资金规模、期限、价格等进行商讨决定,也有可能是资金供求双方在不同客户或服务提供者之间进行博弈进而确定利率。第三,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由市场选择。同其他商品一样,金融产品也存在批发和零售的价格区别。与普通商品不同的事,资金交易的价格应该存在期限差别和风险差别。利率当局既无必要也没可能对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进行精确的预测和计算。相反金融机构双方应该有权就某一项资金交易数量、期限

9、、风险及其利率水平决定达成协议。从而为整个金融市场形成一个具有代表的利率数量结构、利率期限机构和风险结构。第四,中央银行享有间接影响利率的权力。利率市场化并不排除政府的金融控制,政府有权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但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政府对金融调控职能运用间接的手段。例如通过政府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影响商业银行成本,进而改变利率市场水平。在对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局部失灵时也可对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进行适当方式和程度的进行指导,但这种手段不宜多用,以免干扰利率市场化的正常运行。商业银行对存贷款的定价权是利率市场化也是金融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内容。这是因为价格是市场经济的灵魂。随着经济周期由计划周期转为市场周期转变,商

10、业银行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最重要的主体之一,其行为也越来越不可控制。只有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实施金融调控,改善金融调控效果。(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1.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1983年国务院授予人民银行在基准贷款利率基础20%上下的利率浮动权。1996年5月为减轻企业的利息支出负担,贷款利率的上浮幅度由20%缩小为10%浮动范围仅限于流动资金贷款。1998年10月31日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10%由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大中型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10%不变。2004年1月1日,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7

11、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2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到2004年10月基本取消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仅对城乡信用社利率实行基准利率倍2.3的上限管理,人民币贷款利率过渡到了实行上限放开、下限管理的阶段,与此同时与贷款利率下限管理同步实习了存款利率上限管理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2.境内外币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不同,境内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由于市场基础较为成熟,步伐相对较快。2000年9月,外币贷300万款美元以上大额外币存款利率放开。2003年7月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制币7种由种外币减少为4种。同年月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下限放开。200

12、4年11月,1年期以上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全部放开。3. 市场利率体系的建立(1)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率先放开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2)放开债券市场利率1997年6月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1998年6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进行了市场化发债,1999年10月国债发行也开始采用市场招标形式,从而实现了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3)培育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2007年1月4日,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正式上线建立起了基于商业银行信用的短端基准利率基准地位确立中央银行对利率的管制将逐渐淡出。从2000年之后,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性日渐突出。货币当局目前

13、仍然关注货币供给和信贷总量,但通过利率这一核心资金价格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化手段,已经成为我国货币当局宏观调控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经过十余年的渐进改革,目前的利率体系表现出一种典型的过渡时期“双轨制”特点,即市场化与未完全市场化并存的利率体系。基本已实现市场化的利率有人民币协议存款、外币大额存款与贷款利率、货币市场利率、企业债本之外的债券利率。而除此之外的利率,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利率管制。(三)利率市场化相关理论1.凯恩斯的利率与经济增长理论凯恩斯强调利率与现实经济增长的反向变动关系,货币政策行动通过利率途径对经济产生影响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关于利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凯恩斯认为实物投资的效益体现为“

14、资本的边际效率”,投资成本为利率水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性质决定了利率水平必须相应下调,才能保证实物投资的利润,否则会出现投资需求不足进而导致经济衰退。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采取以降低利率为主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2.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分别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首次对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这一理论成为发展中国家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金融改革的理论基础。麦金农和肖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金融当局实行存贷款利率上限控制,导致实际利率很低甚

15、至为负值。低利率抑制了储蓄供给,刺激了贷款需求,从而产生严重的资金供求不平衡现象;低水平储蓄还限制了投资和经济增长。第二,实行差别利率待遇,用配给方式解决资金供求不相等的问题。很多经济效益差的项目也可能获得贷款,造成社会投资质量低下。第三,正规银行业的存款和贷款不足,政府又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到所扶持的大企业中。大量的借款人被排斥在正规信贷市场之外,他们只能主要依靠非正规信贷市场,并要承受高得多的利率。第四,实行外汇管制政策,导致外汇汇率扭曲。麦金农和肖认为金融抑制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妨碍了储蓄、投资的形成,从而抑制了投资和经济的增长。他们认为,金融深化或金融自由化政策能够消除金融抑制、提高实际利率水平,实现储蓄、投资数量的增加及投资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3.新结构主义学派的利率理论新结构主义学派的利率理论基于发展中国家存在的二元金融结构特征。二元金融结构是指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分割。非正规金融是指在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管理机关监管之外的金融交易活动,它包括非正规信贷和非正规外汇交易。新结构主义学派的利率理论的重要假设条件是:非正规金融市场是有效率的。非正规市场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能够将资源更有效地配置于生产性活动。利率市场化会提高存款利率,导致资金由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