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913281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就是浸润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 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近几年的全国卷虽未直接考查这 三类诗 歌 形象鉴赏 的能力,但其他省份的高考试卷 常以此作为考查重点。考查形式一般为主 观简 答题,且都要求对形象作简要分析。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观形象(作品塑造 的抒情主人公)和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 。在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时,要抓住人物 的性格、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 的描写及侧面、环境描写的烘托渲染来概括 人物的特点,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 ,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高频微考点一 人物形象 (2017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2、后面的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 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 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 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_ _ _ _ 【参考答案】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 ,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 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

3、会做 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鉴赏人物形象的五大角度 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 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 。如最爱东山晴后雪,很明显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 测出诗歌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 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如2015年湖北卷劳停驿(欧 阳修)的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 驿站名”,据此可以揣摩,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体是“被 贬蛮荒、漂泊在外”的形象。 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 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 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柴门”

4、等形象,则极可 能表现的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 3抓描写,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 ,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 形象特点。如“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一句中的“醉 眼”就是一个神态描写,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 旷达洒脱”。 4析典故,分析形象。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 。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 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 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5察意图,分析形象。 古人写诗时,通常

5、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 实言彼。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就文字表 面意思进行分析,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 的身世际遇,展开联想,正确分析。比如唐朝诗人秦韬玉 的七律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 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 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虽句句 是写贫女,其实句句是为不得志的贫士而写,字里行间流 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1(2014年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

6、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 _ _ 【答案】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 ,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情趣 高雅。“亭角寻诗满 袖风”“醒来推户寻诗 去”,白天寻诗, 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解析】做答本题时可采用“性格身份”的格式。根据诗下 的注释,“居士:指文人雅士”,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居 士身份。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 。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 楚

7、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醒来 推户寻诗去”,由此即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高频微考点二 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是借 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来表达主观感情,这种承载主观 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是景物形象。 景象描写 (2016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 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 即吴兴、吴郡、会

8、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 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 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 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_ _ _ _ _ _ 【参考答案】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 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 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 的主旨。 景物形象描写题的答题思路 景物形象描写题可分为单个景物形象描写题和多个景物形 象描写题。 1单个景物形象描写题的答题思路: (1)这首诗塑造(或刻画)了景物形象。(2)诗中皆说明 这一景物形象的特点。(3)诗人塑造这

9、一形象是为了抒发 情感。 2多个景物形象描写题的答题思路: (1)勾画描绘景物的重点词语或诗句。(2)描述画面。对诗中 展现的图景画面,可先总说:本诗的描写对象(主要指什么 季节的景象),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和景物的特点,然后 连接成句,另外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 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3)概括特点。就是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明净绚丽、雄浑壮 阔等。(4)揭示情感。即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主要包 含两方面,乐情:愉悦、欢快、赞美、仰慕、豪迈、闲适 、恬淡等;哀情:沉痛、悲愤、哀伤、惜别、依恋、忧国

10、 忧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黄庭坚时任秘 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 、知制诰等要职。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_ _ 【答案】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 色葱翠。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考生必须抓住题 干中“春雨后”“景象”这两个关键词,逐句梳理,恰当截取, 科学概括。所概括出来的景象,不只是

11、一个景物,而且要 带有它独有的特征,如“尘土”之净,“紫烟”之散,“日”之丽 ,“花”之“沾雨”,“柳色”之“葱翠”,这些特征不能忽略。 画面描述,顾名思义就是把诗歌中通过意象所构成的有特 点的画面描述出来,显而易见,意象和画面特点是画面描 述的两大关键要素。 画面描述 (2017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_ _ _ _ 【参考答案】 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

12、,树 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 自欣赏美景。 画面描述题的答题步骤 1把握诗歌意象。把诗中的重点意象罗列 出来。 2组合画面图景。把诗中的意象组合成颇 有诗意的图景画面。 3确定画面色调。即准确地概括出景物特 点和情感色调。(视题目要求确定取舍) 3阅读 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_ _ 【答案】诗歌描写了雨后清新、宁静的秋天山村晚景图, 通过对山雨初霁、空气清新、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 清冽、浣女归舟的纯洁美好的景物的描写,渲

13、染了一种清 新宁静、和平安乐的气氛。 【解析】题干的要求是“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意思是 答出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特点)的画面,然后再结合诗句具 体分析。 意境,通常指整首诗,或几句诗,或一句诗所营造的境界 ;而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 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是构成这个建筑的一些砖石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 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 有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悲凉意境。意象是具体的事物, 意境是由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中 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意境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度破讷沙(其二) 唐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破讷沙:沙漠名。 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